萬劍
摘 要:學生通過朗讀將文本信息輸入腦中,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最為直接的方法,對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內(nèi)容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朗讀教學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yīng)用效果直接影響語文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所以,語文教師要重視課堂朗讀教學,創(chuàng)新朗讀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朗讀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將結(jié)合當前中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現(xiàn)狀,對中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策略進行研究,旨在提高語文課堂朗讀質(zhì)量。
關(guān)鍵詞:中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6-007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6.037
朗讀可以把書上無聲的文字轉(zhuǎn)化為有聲的語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文章學習的首要步驟。發(fā)音規(guī)范、聲情并茂的朗讀可以發(fā)展中小學生的語文思維,激發(fā)中小學生的情感,使他們形成良好的語感,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然而,當前中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現(xiàn)狀并不令人滿意,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語文教學的整體效果,也阻礙了中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提升,需要引起關(guān)注。那么,如何有效利用教學資源,提高語文課堂朗讀效果呢?語文教師要創(chuàng)新朗讀教學方法,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選擇多樣化的朗讀方式,指導學生的朗讀技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提高課堂朗讀教學的有效性,幫助中小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提升語文素養(yǎng),促進中小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當前中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現(xiàn)狀
(一)朗讀時間不充分
當前還有很多語文教師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在語文教學中仍采用“滿堂灌”的單向教學方式,一味向?qū)W生講授語文基礎(chǔ)知識,拿到一篇文章,首先不是進行朗讀,而是用提問的方式對文章進行分析和理解,學生只能跟著教師的思路走,教師讓看哪句就看哪句,文章分析完了,語文教學任務(wù)也就完成了。這種教學方式,學生根本沒有時間去朗讀,對于文章的理解也只能依靠教師的灌輸,無法親自體會和感受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蘊含的豐富情感,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二)朗讀指導不到位
很多語文教師對朗讀存在錯誤的認知,認為朗讀就是讓學生去閱讀,教師布置完朗讀任務(wù)之后就讓學生自由閱讀,放任不管,對學生的朗讀方法和技巧疏于指導,因此造成朗讀對語文課堂教學幫助不大的現(xiàn)象。還有些語文教師對朗讀教學的指導方法過于單調(diào)、機械和生硬,只注重字音的準確性和朗讀中的語音、語調(diào),忽視了學生在朗讀中的內(nèi)心體驗和語言文字的內(nèi)涵,導致學生在朗讀中缺乏真情實感,朗讀技巧不能靈活運用,削弱了文字本身的表現(xiàn)力,使朗讀僅僅只成為一種表面形式。
(三)朗讀目的不明確
隨著新課改的推行,很多語文教師已經(jīng)認識到了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提高了朗讀教學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比重,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在于朗讀教學的目的不明確,對朗讀要求設(shè)置不清,使朗讀變成了隨意性的“濫讀”。很多時候語文教師把朗讀當成課堂“點綴”,為了提問或為了拼湊教學時間去讀,學生對教師的安排只能無條件服從,單純?yōu)榱俗x而讀,沒有興趣可言,也沒有真情實感,只是漫無目的、機械地去讀,看似熱鬧,卻沒有實效,難以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中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策略
(一)以課堂為中心,提倡多樣化的朗讀方式
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在朗讀教學中,語文教師要突出課堂的作用,為中小學生提供多種多樣的朗讀方式,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和實踐探索,挖掘?qū)W生的語文天賦。對于篇幅長的文章,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接力朗讀,這是深受學生喜愛的朗讀方式,一個學生讀一段,然后下一個學生繼續(xù)讀下一段,這樣能增強學生之間的配合和默契程度,教師還可以隨機挑選學生進行接力朗讀,以便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學生朗讀時,其他學生通過傾聽也實現(xiàn)了間接訓練,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朗讀水平也不斷提高。語文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快速朗讀訓練,這對于學生的語文能力要求較高,學生要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朗讀完全文,還要保證朗讀的質(zhì)量。在班級中還可以進行快速朗讀比賽,讓學生在一起比眼力、比口齒,以達到熟能生巧的目的。語文教師還可以提倡學生進行表演朗讀,中小學課文中有很多對話場景,教師安排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通過對話的形式進行朗讀,還可以加入自己的動作,使整個朗讀呈現(xiàn)出美感和情趣。
(二)加強示范指導,構(gòu)建系統(tǒng)化的朗讀要求
中小學生對于朗讀并不陌生,但是有很多學生都是錯誤朗讀,常常事倍功半,浪費了很大的精力,卻收效甚微?;诖?,語文教師要加強對朗讀的示范指導,運用自身的專業(yè)水平,給學生做出表率,讓學生看到語文教師的用心良苦,從而和語文教師一起參與朗讀活動,實現(xiàn)教學相長。語文教師的朗讀示范要全面和科學,既要包含學生朗讀時容易出錯的地方,又要具有前瞻性和教育性,讓朗讀成為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語文教師可以挑選班級中朗讀較好的學生進行示范,學生之間溝通、交流更加方便,而且學生以同齡人的視角看待朗讀,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教師將學生的朗讀制作成音頻文件,上傳到學習平臺上,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傾聽和感知,創(chuàng)造一個又一個教學高潮。不同的文章需要運用不同的朗讀方法,中小學生常常不會區(qū)分,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做出示范:對于積極向上、激情昂揚的文章,要用飽滿的熱情去朗讀,讀出樂觀的氣勢,讓學生可以在朗讀中凈化心靈,受益匪淺;對于訴說哀傷或者傷感的文章,要用深沉的口吻去朗讀,感受作者寫作時的心情,更好地訓練中小學生的語感,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三)實施多元評價,培養(yǎng)學生終身朗讀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