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tǒng)的教學過分看重小學生的考試成績,完全忽略了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和思維能力發(fā)展不足。因此,為了改善教學的有效性,新課改背景下要求小學語文不僅要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還要加強閱讀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等,塑造學生良好的道德思想。在此教學目標下產生了許多教學誤區(qū)。本文分析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誤區(qū)并分析改進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問題;改進策略;新課改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24-113-03
【本文著錄格式】張照麗.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誤區(qū)和改進策略[J].課外語文,2021,20(24):113-115.
小學語文的學習至關重要,任何科目知識和理論都是由中文說明的,因此,只有學好語文最基礎的知識,才能提高小學學習的效率。而每個時代的小學生都有著不同的性格和特征,所以使用相同的教學方法肯定會存在不同的問題。教師面對新課改背景下的課堂產生的教學誤區(qū)也不應該氣餒,而應利用正確的教學工具和教學方法來進行改進,提高教學質量,綜合發(fā)展學生的各項思維能力。
一、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激發(fā)興趣卻忽略教學本質
我們都知道小學生這個年齡段都好玩,加上新課改背景下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因此大部分教師都會使用游戲教學法來達到教學目的。但是現(xiàn)在互聯(lián)網發(fā)展迅速以及學前教育變得更加完善,小學生接收到的信息更多,思想變得更成熟,許多教師如果依然采用傳統(tǒng)的游戲教學法,那么不僅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反而認為教師的方法過于幼稚。構建游戲教學法也不能忽略教學的本質,導致過分娛樂化課堂的出現(xiàn)。
例如,在教學“漢語拼音”這部分內容時,許多教師經常會利用拼音卡片、英文字母等道具開展“你猜我畫”的游戲,以前這樣的游戲會帶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現(xiàn)在大部分學生在學前教育已經將拼音的運用學習得很透徹了,所以面對這部分知識的講解時,其實大概地梳理一遍就好,對不了解的地方進行突破。許多學生在掌握這部分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游戲,那就是完全在娛樂,忽略了教學的本質。所以教學要想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一定要選擇合理的教學材料來開展游戲,避免導致娛樂化嚴重的氛圍出現(xiàn)。
(二)學習方法不重視自主探究
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學任務非常沉重,因此,為了完成教育的目標和標準,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希望能運用課堂的每一分鐘,來保證教學進度達標。抱著這樣的教學心態(tài)所以采用了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但是這樣的教學模式卻忽略了學生興趣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因為小學生本身就沒有很明確的學習目的,只是單純地認為是家長要我學,如果教師在課堂上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那么學生的學習思想就會變成“要我學”,從而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也無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在教學《觀潮》這篇文章時,課程安排往往都是比較單一的形式,先讓學生在課前記憶“潮、據”等字詞,再閱讀課文并標明段落,了解文章大概的意思,掌握文章大意后再一段一段地挑選內容講解,最后安排學生背誦課文和回答課后的問題。這些流程下來絕對要消耗一節(jié)課的時間,但是不可否認讓學生學習了這章內容的全部知識??蛇@也只是局限于記憶,如果考試題目沒涉及這部分內容,那么記憶這些知識沒有較大意義,面對非考試重點的內容完全可以多給予學生思考和討論的空間,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三)出現(xiàn)人文性和工具性失重
新課改背景下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和品德性格,而這也是最重要的教學內容。小學生正處于道德素養(yǎng)的塑造時期,這個時間段的道德培養(yǎng)很大程度決定著學生今后的行為是否遵守法律和道德理念。而小學語文教學中,往往會出現(xiàn)人文性和工具性失重的現(xiàn)象,教師在講解知識內容時完全按部就班,根據多媒體提前布置好的課件內容一字一句地念,沒有融入情感語言的表達,機械化的課堂導致課堂無法充滿感情色彩,也不利于德育的滲透。
例如,在教學《走月亮》這篇課文時,通常教師為了能構建更真實、更高效的課堂,就會利用多媒體播放秋天月亮彎彎的形狀的圖片,并用官方的音頻來說明文中描寫我與阿媽的過程。官方性的語言發(fā)音過于僵硬、不生動,從而無法有效讓學生融入情境,無法提高教學的情感體驗,更不利于德育的滲透。使課堂信息化確實響應了新課改的要求,但是過于依賴信息技術卻會帶來不良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在讓課堂工具性的同時也應該注重人文性的融入。
(四)評價方式不利于學生發(fā)展
以往的教學模式都是教師在課堂布置課后作業(yè),學生自行在課后完成,然后再給教師檢查和批改。所以采用的評價方式都較單一,這樣的評價體系不利于達到新課改教學的標準。首先,單一的評價體系,會讓學生的做題方式和思想方法完全模仿教師,考驗教師的專業(yè)化程度,也不利于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其次,這樣的評價體系不利于學生形成自我反思和檢查的學習習慣,無法讓學生意識到自身不足的方面。
例如,在教學“識字”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在每次布置詞組作業(yè)時,學生經常會犯一些拼音標錯的錯誤,像還、省等多音字都是學生作業(yè)經常出錯的種類,教師每次都會用紅筆標記出來,并且寫評語,但是不難發(fā)現(xiàn)對于這種細小的錯誤,學生還是經常會犯。因為教師的評價會讓學生不重視,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差,基本上很少學生會細看教師的評語,這樣就無法將錯誤的原因和改正方式在學生的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會出現(xiàn)重復犯相同錯誤的現(xiàn)象。
(五)教學的方式不具備針對性
前面也講到過,現(xiàn)代教育不斷受家庭重視,導致學前教育對每個學生的培養(yǎng)力度有著很大差距,進入小學階段也使得學生個體差異較大,部分學生甚至已經學完了小學教材內容。而教師如果還是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法,那么就會造成兩極分化嚴重的現(xiàn)象,好的學生覺得課堂知識內容太過簡單,認為學不到什么有用的知識,產生自負的心理;而學困生則感覺學習的內容有的超過自己的認知能力,無法達到因材施教的教學效果,自然也無法達到新課改的教學標準。
例如,在布置課后作業(yè)時,教師經常會給每位學生相同難度和內容的作業(yè),所以我們在收作業(yè)的過程中不難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沒有上交,而且許多學生的作業(yè)內容敷衍了事,甚至出現(xiàn)許多答案內容相同的作業(yè)。因為,難度超出了學生的承受能力不僅會讓學生感到煩惱,浪費大量的作答時間,而且在急于求成的情況下還會去看好學生的作業(yè),養(yǎng)成不會就抄襲的習慣。所以,單一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會帶來很大的負面效果。
二、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改進的策略
(一)合理構建趣味課堂
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不想讓課堂過于娛樂化而忽略教學本質,教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堂有機整合進行教學,將情境教學法和游戲教學法相整合,來使學習具有挑戰(zhàn)性和趣味性。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各項工具,根據教育平臺的運用來開展多樣化、生動的教學活動。信息技術會有效調整活動的合理性和趣味性,既能讓學生感受到游戲的新穎,激發(fā)學習的好奇心,也能不偏離主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學《亡羊補牢》這篇文言文時,教師在講解翻譯內容時,不要一句一句生硬地講解,這樣不利于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先帶讀課文,再讓學生觀看這個寓言故事的動畫視頻,并在觀看中設置一些問題,開展搶答游戲,提問:生活中有哪些和“亡羊補牢”類似的事例?答對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小學年段的學生本身就對動畫比較感興趣,加上結合游戲獎勵,構建競爭機制,自然能有效調動學習的激情,從而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二)開展小組合作討論
如何可以推進教學的步伐,又能給予學生討論和交流的空間?小組討論學習模式可以做到這一點。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開展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有交流和互動的空間,課堂的主體交還給學生,發(fā)揮主導作用,而教師作為引導者要有效推進討論的節(jié)奏,從而營造開放的教學氣氛,調動思考的激情;另一方面,通過討論,學生的思維互相碰撞,共同解決問題,從而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動手能力等,促進學生各項思維的綜合發(fā)展,達到現(xiàn)代教育的要求和標準。
例如,在教學《將相和》這部分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以四人為一個小組,讓學生討論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點。一般對于這種問題,學生只能提出幾點性格特點,回答不完整,而小組學習討論,能讓學生的答案綜合起來,從而得出完整的回答內容,這樣學生就能夠明確地分析出:藺相如:冷靜、機智靈活、心思縝密不畏強權、豁達能容物;廉頗:他首先是一個愛國的人、有才能的人,他打仗是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但他又有些小心眼。在小組討論中也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增進生生之間的情感。
(三)注重情感教學發(fā)展
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和道德,教師就必須要發(fā)掘教材中的有效內容,合理投放素材。古詩就是其中合理的素材之一,教師在講解古詩內容時,不能過于依賴信息技術的使用,也要結合自己的教學魅力來開展??梢杂米约河懈星榈恼Z言來述說古詩作者的時代背景和經歷事件,根據生動語言描繪的故事內容來創(chuàng)設情境,再結合信息技術的視頻、音頻讓學生深刻地體驗到作者的遭遇,融入古詩的場景,既能助力學生理解透徹古詩內容,感受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也能學習古代優(yōu)秀人物的優(yōu)良品格,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絕句》這首詩時,學生一開始在分析這首詩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時往往只能分析出對美景的贊嘆之情,這時教師就可以講解有關作者的背景故事,了解作者是一個愛國但是因為政治變革而背井離鄉(xiāng)的人物,從而引導學生感受到作者借景抒情來表達思鄉(xiāng)之情。讓學生了解背景故事,不僅能引導學生形成愛國的思想品質,也能完全掌握故事的內容和思想。因此,教師要有效發(fā)掘教材中的良好素材,促進德育教育的滲透。
(四)多元化的評價體系
從小就應該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行為,這樣才能提高學生課后的學習效率和效果。而要想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就要引導學生懂得自我反省,自我監(jiān)督,而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可以有效做到這一點,結合信息技術的運用開展自評、互評、系統(tǒng)評價等模式,引導學生懂得做作業(yè)不能寫完就不了了之,而要自我檢查一遍,形成學習的思維慣性。站在評價者角度來分析,學生也能意識到寫出整潔的字跡的重要性以及回答問題應該要有條理性,從而幫助學生考出理想的語文分數。
例如,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時,開展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首先讓學生自己閱讀寫作內容,分析自己的問題;再將作文拍照發(fā)送給同桌,開展學生互評;隨后學生再把作文放到教育系統(tǒng)上,系統(tǒng)進行評價;最后教師給予評價。四個不同的評價可以讓學生綜合運用和分析,從而改正自己的寫作不足,并結合多元的評價內容構建符合自己的寫作風格,提高寫作水平。
(五)分層教學法的開展
新課改教學標準一直在強調要提高教學的針對性,要讓每位學生都成為未來社會的棟梁,這才能發(fā)揮九年義務教育真正的意義。而要想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針對性,就必須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家庭背景,再開展分層教學,將相同類型的學生進行歸類,根據每個層次學生的不足方面來進行專門的訓練,從而有效提高教學的普及性。例如,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閱讀能力等來分層,哪項能力差就多安排該項的作業(yè),既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化,也能發(fā)展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達到新課改教學的要求和標準。
三、總結
現(xiàn)代小學生的思想偏成熟,傳統(tǒng)簡單的方法是很難讓學生產生興趣的,所以必須結合更新穎的活動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而且不能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而采用僵硬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阻礙學生自主探究習慣的形成?,F(xiàn)代互聯(lián)網技術發(fā)展,雖然給予了學生很大的學習幫助,但是沒有運用好反而會帶來負面的教學效果,不利于學生語文基礎的鞏固。教師要合理引導學生思考,有邏輯、有方法地解答問題,改善教學誤區(qū),從而提高教學有效性,促進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菲.創(chuàng)新·拓展·延伸——新課改指引下的小學語文新型課堂構建探究[J].小學生(中旬刊),2021(3).
[2]王新運.讀中練寫,寫中促讀——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1(2).
[3]祖紅芳.讓預習與課堂教育同行——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預習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21(1).
[4]田瑩.新課改背景下有效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效應用[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0(12).
[5]李翠寧.注重體驗,激發(fā)興趣——談新課改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有效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20(12).
[6]趙平凡.新課改下小學高年級語文單元主題教學的實施——以新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教學為例[J].教師,2020(24).
[7]趙俏梅.務工人員進城背景下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外作業(yè)布置及評價研究[J].學周刊,2020(23).
作者簡介:張照麗,女,1969年生,山東棗莊人,本科,小學一級教師,棗莊市二十九小學部語文學科帶頭人,棗莊市薛城區(qū)環(huán)保優(yōu)秀教師,主要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