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強
【摘要】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利用各種輔助資料,構筑高效的課堂。利用拓展材料能讓學生探究未知事物,利用情境討論類資料能促使學生內化學習,利用解釋類資料能讓他們補充專業(yè)知識,利用實踐類資料有助于他們解決具體問題。如果能巧妙利用各種輔助資料,則學生的學習效果會得到顯著提高。
【關鍵詞】輔助資料;教學策略;初中道德與法治
輔助資料是對正文理解起到補充、說明、解釋、作證作用的內容,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運用各種輔助資料,引入相關的學習內容,解釋各種政治名詞,闡述社會現(xiàn)象等,這樣學生能結合重點問題具體分析,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感悟也會更加深刻。教師群要思考如何利用各種不同類型的輔助資料,構筑高品質的課堂,讓資料起到引申、拓展、注釋等方面的作用。
一、材料拓展類,了解未知領域
材料拓展類輔助資料一般都是辯論性比較強的話題,具有一定的討論價值,學生不管從什么角度入手分析,都有一定的道理可說。教師可以結合課本的內容,選擇一些拓展思考的材料,讓學生向著自己的未知領域發(fā)展,提升他們的發(fā)散性思維。這樣能讓學生養(yǎng)成多角度思考的好習慣。
我在教授八年級上冊《網(wǎng)絡生活新空間》的時候,就提供了一些拓展材料,引導學生了解網(wǎng)絡的發(fā)展,了解中國網(wǎng)民的構成情況,看看他們一般都參與哪些網(wǎng)上活動,使用網(wǎng)絡的目的和內容是什么。在此基礎上,我還組織學生參與到主題調查活動,嘗試結合閱讀到的拓展資料調查一下班級中各個同學的網(wǎng)絡使用情況,了解各自的上網(wǎng)時長,使用網(wǎng)絡的目的和主要瀏覽的網(wǎng)站等,此后還要結合自己的認識提出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有學生圍繞其他同學忽視的網(wǎng)絡安全問題展開了探究,嘗試了解了各個同學網(wǎng)絡密碼的設置情況,并提出這些密碼容易被破解,需要加強網(wǎng)絡安全防護。這樣學生就向著未知領域靠近,深入了解了網(wǎng)絡。
結合材料拓展類資料,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例如可以圍繞不同的觀點展開辯論,又如可以展開頭腦風暴的討論活動,還可以嘗試收集資料制作手抄報,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入手分析問題。這樣能讓學生的視野更寬闊,對未知領域的探究也更深入。
二、情景討論類,內化學習意識
情景討論類輔助資料一般展示了生活中的各種場景,教師可以讓學生積極閱讀,再結合自己在課本中學到的知識解決各種生活問題。這樣的資料有助于學生內化學到的知識,從而提升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感悟。
我在指導學生學習八年級下冊《公民基本權利》的時候,引入了情境討論類的輔助資料:“在旅游的時候,你是否也曾經(jīng)遭遇過被宰的事情呢?這種時候,你覺得應該如何處理問題呢?”我讓學生閱讀了各種和“青島大蝦事件”有關的資料,并引導他們展開討論:“遇到類似的情況,我們應該如何保障自己的合法權利呢?如果遇到某些處理部門不作為的情況,你認為應該如何將解決問題呢?”我組織大家展開角色扮演類的活動,嘗試扮演商家、顧客和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嘗試將整件事情演繹出來。在具體展示的過程中,學生學會如何在特定情境中思考并解決問題。
教師可以將情景討論類資料和角色扮演類活動結合在一起,這樣學生能深入了解資料中的人物形象,對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事情也有更深刻的認識。學生可以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消除陌生感,將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三、文本解釋類,補充專業(yè)知識
文本解釋類輔助資料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補充專業(yè)知識,讓他們能消化理解某些重點和難點。教師可以展現(xiàn)一些專業(yè)類的資料,讓學生補充活動各個方面的知識,他們可以結合各種概念和術語展開分析,從而讓自己拓展知識面,提升認識。
我在教授八年級上冊《網(wǎng)絡生活的空間》時,引導學生圍繞以下問題展開討論:“在網(wǎng)絡上如果遇到騙子,你該如何處理。比如有人自稱公檢法的工作人員,讓你將錢轉移到安全賬戶去,又或者告訴你中獎了,然后向你索要銀行卡的信息和短信驗證信息,該怎么辦?”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學生要自主搜索各種文本解釋類的資料,了解包括“公檢法、安全賬戶”等方面的信息,此外學生還要搜索資料,查詢公檢法是否會真的讓群眾匯款,使用網(wǎng)上銀行要如何確保安全等。對于涉世未深的學生來說,搜索這些解釋類的資料有助于讓他們更了解社會生活,對各種網(wǎng)絡騙術也能有所防范,從而杜絕上當受騙的問題。
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和道德與法治有關的概念和專業(yè)知識,此外還可以補充一些時政新聞,讓學生增強專業(yè)素養(yǎng),促使他們能全面應對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這樣就能構筑高效課堂,讓學生日積月累,不斷地開闊眼界,學到更實用的生活技能。
四、實踐應用類,解決具體問題
實踐應用類輔助資料指的是圍繞學生的實際生活尋找具體問題,將其轉化為輔助資料,引導學生圍繞具體問題展開分析,思考如何運用課本中學到的知識解決問題。在這樣的學習中,學生學以致用,理解也更深入。
在教授七年級上冊《做更好的自己》時,我從學生的實際生活中汲取素材,改編成實踐應用類輔助資料,引導學生解決具體問題。我首先讓學生說說自己最大的問題是什么,然后進行歸納,總結出學生最困擾的若干問題,如“怎樣提高學習成績”“如何解決和父母之間的矛盾”“怎樣處理好和同學的關系”等,然后引導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嘗試逐一解決難題。我組織學生展開互動討論,哪位同學有好方法或者有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就可以將自己的方法說給其他同學聽,大家看看有沒有適合自己的方法,并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改進。最后,我還鼓勵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嘗試運用這些方法,試著調整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力求成為更好的自己。
將實際生活中的資料引入到教學中,能避免教學形式過于單一,教學內容枯燥乏味等問題。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展開討論,增強趣味性,消除疲勞感,從而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運用輔助材料能起到拓展時空的效果,教師要結合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學情積極挑選各種不同類型的材料,在比較分析中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合理運用材料設計出高效率的教學策略,進而構筑高質量的課堂,讓學生提升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盧曉麗.初中道德與法治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8(1):52-53.
[2]趙雯.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建構[J].文教資料,2019(15):199-200.
[3]陳麗.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明日,2019(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