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慧麗
摘 要:在如今的教育體制內,德育在德、智、體、美、勞中占據首位,這凸顯了德育的重要性。小學階段的教育過程對于學生的成長和學習來說十分關鍵,這一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可塑性都十分強,因此,做好德育工作至關重要。在新課程背景下,語文作為基礎學科,無論從教材選編,還是從課堂教學,均應注重德育的功用。
關鍵詞:德育教育;小學語文;新課程
小學語文作為基礎中的基礎,具有覆蓋面廣、延伸性強、知識雜糅等特點,對于小學語文教學,其所能起到的作用十分廣泛,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思想精神層次,即道德意識和審美情趣,還可以對學生未來的生活和發(fā)展起到引導作用。教育猶如“春風化雨”,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便需要從平時的細微處進行知識的熏陶,以身作則,幫助并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做好小學生的德育工作。
一、課程導入融入德育
小學生語言思維能力弱,對事物的認知和對世界的感知還不是很深。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將小學生順利帶入課堂,可以開動腦筋,通過生動性較強的材料內容進行正式課堂的引入。
比如,在講到《黃山奇石》一文時,教師可以以旅游的問題將學生帶入課堂,并輔以直觀生動的視頻。學生能夠在課堂上通過作者的描寫,對其中的景色進行思考和聯想,既能使學生逐漸認識到文字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又能夠感受到祖國的美麗山河,從而萌生自豪感,愛國主義的種子也就種下了。這是德育的一個重要方面。
二、閱讀教學融入德育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既能鞏固字、詞、修辭等基礎知識,又能接觸人情冷暖,感悟人間百態(tài),以此加深對社會和人生的認知。這是德育的一個重要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可通過以下兩種方式滲透德育:
(一)語句分析與品讀
文字既是漢語言表達的基本工具,又是溝通學生與現實世界的橋梁。作家通過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學生通過文字體悟作者的內心所想與人世間的陰晴冷暖。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章飽含深情,教師可以從中挖掘出富有德育功能的素材與小學生分享品鑒。
比如,在教學《走月亮》這篇課文時,教師有必要帶領學生去關注并分析文章中所包含的優(yōu)美句段,使學生能夠通過分析和理解逐漸感受到語言的美妙之處。在反復品讀“細細的溪水,流著山草和野花的香味……”一段時,教師可講解大自然的美可以被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個人感知,大自然對人類是沒有偏私的。就像溪水,它既賜予山草,也同樣賜予野花;就像月光,它既賜予水塘,也同樣賜予小溪。讓小學生對大自然充滿無限崇敬的同時認識到每個人生在世上都應心懷感恩,應努力學習工作,為人類做出一份自己的貢獻。這是德育的重要內容。
(二)利用朗讀培養(yǎng)情感
語文這門學科的應用性和實踐性較強,教師需要充分發(fā)揮出其特點,利用“讀”來豐富課堂上的實踐內容。朗讀,作為“讀”的高級階段、升華階段,既是體會閱讀材料創(chuàng)作意境的有效方法,也是觸發(fā)學生情感共鳴的有利契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效利用這一手段,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體悟人生之美,這也是德育的一部分內容。
比如,在學到《繁星》一文時,教師可以先在課上為學生做一次示范朗讀,以溫柔的語調款款道來,讓學生閉上眼睛感受靜謐的夜空和鑲嵌其間的點點繁星。然后,讓學生想象自己就是作者,在朗讀中感受美好。通過反復訓練,學生將能感知那夜空的美麗和人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所享受到的那種幸福。此類教育既能夠促進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也能促進其人格的提升,是德育的一部分重要內容。
三、作業(yè)訓練融入德育
語文學習的延伸性很強,教師不應將目光只盯在課內的40分鐘。學生走出課堂后接觸的是廣闊的生活,在同人接觸時時時刻刻體驗人情冷暖,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內心情感,磨礪意志品質,這一切都是上佳的德育內容。教師應充分把握,從兩方面設置作業(yè),達到滲透德育的目的。
(一)課堂延伸
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布置一些容易激發(fā)學生內心深處思想感情的家庭作業(yè),在讓其鞏固語文知識的同時受到德育,這是一項雙贏的工作。比如,在學完《落花生》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模擬作者的語氣給文中的父親寫一封信,講講其在聽到父親的那番諄諄教導后會想些什么。通過此類訓練,學生既能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也能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時時借鑒父親的那番話,做好人,做到謙虛、低調、講奉獻。這是德育的一種重要手段。
(二)周末勞動
現在的以學習為主,以自我為中心,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德育的進步和發(fā)展。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周末勞動。例如,讓學生為父母做一道菜,然后以周記形式寫出勞動過程以及感悟;或者,模擬父母當家半天,寫出自己的體會。通過這種方法,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以及寫作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并在長期的堅持下逐漸形成良好、正向的思想意識和生活習慣,同時,還能體會父母平時勞動的辛苦,激發(fā)對父母的感恩之情和敬愛之情,促進德育的順利推進。這樣,在提高綜合素質的同時助力德育目標的實現。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時代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深刻意識到自己肩上所負的使命,這使命絕不是將小學生的語文平均成績提高到多高,而是怎樣培養(yǎng)出人格健全、品質高尚、熱愛生活、富有同情心、自信、充實、博學的優(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呂卓卓.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9(23):31.
[2]唐靜宜.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文淵(小學版),2019(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