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悅
摘要:初中生物作為一門兼具科學性,實用性,邏輯性,工具性的重要學科,對學生學習思維,方式方法的培養(yǎng)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教師通過了解當前初中生物教學環(huán)境現(xiàn)狀以及對初中生物教學方法進行探究,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這一學科。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識,培養(yǎng)鍛煉學生對初中生物學科的興趣,以便提高教學效率,實現(xiàn)科學高效的初中生物教學。本文針對初中生物教學現(xiàn)狀以及教學方法展開論述,以期相關的教學工作者可以受到一定的啟發(fā),不斷地創(chuàng)新改革,采用高效科學的方式方法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教學引導,實施正確的教學措施,實現(xiàn)初中生物有效教學。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現(xiàn)狀;方法探究
在傳統(tǒng)的教學語境中,應試教育作為一種影響了教師教學思維和教學模式多年的教學方法仍然存在。也導致了在這種教學背景下學生的獨特性和多樣化發(fā)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礙。由于許多教師依舊采用較為呆板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較小,思維難以得到擴散展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率,降低了教學質量。因此,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革新,教師應該適當轉變教學方法,擺脫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和桎梏,針對當前初中生物教學現(xiàn)狀探究出一套可行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對初中生物學科的興趣,實現(xiàn)高效科學的教學。
一、初中生物教學現(xiàn)狀分析
在當前的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往往過于注重課本內容,缺少一定程度的延伸和演練,在教學課堂中學生只能拘泥于課堂空間時間對教師所講述的內容進行學習,很少有自主發(fā)揮的余地。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個性得不到培養(yǎng)發(fā)展,也就無法滿足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生物教學的要求以及學生學習的需要。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往往會陷入一個誤區(qū),忽視教學的主體,導致學生總是被動地進行知識獲取和知識吸收,在學生主觀能動性和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培養(yǎng)具有消極作用。另一方面初中生物作為一門工具性較強的學科,在進行教學時教師經(jīng)常只單純進行理論傳達,忽視了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生物知識的截取往往只停留在較為淺薄的層面,無法得到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也沒辦法在掌握理論的基礎上拔高學習能力。
二、初中生物教學方法探究
2.1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重視學生學習主體地位
教師在進行初中生物教學時,應該充分的認識到,學生作為教學和學習的主體,其課堂感受和課堂體驗是十分重要的。教師不能一言堂,應該是時刻對學生帶有關切,關注初中學生的聽課感受,及時轉變策略和方法,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初中生物課堂之中。實現(xiàn)初中生物教學的高效和諧。另外教師要注重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帶給學生獨特的課堂經(jīng)驗體驗,培養(yǎng)學生在生物課堂上的教學體感,通過生動有趣的方式讓生物課堂活起來。增加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愿意學習生物學科。從而實現(xiàn)生物課堂效率和課堂質量的提高。教師在進行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時,應該將生物學科與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合理的進行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讓學生有更強的代入感,通過這種生活化教學,讓學生對生物學科的理解更加深刻,做到學科與生活的結合。實現(xiàn)實事求是,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保證生物學科學習的有效性。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生物與生物圈第一章《認識生物 》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情景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自己所知道的生物有哪些。在這樣的思考背景下,教師可以通過課本中的科學方法,將觀察這一行為傳達給學生,讓他們產(chǎn)生想要觀察生物的想法。當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具有一定的思考方向時,教師可以通過海洋生物這一例子,將生物的概念縮小,給學生一種更直觀的感受。教師借助多媒體的幫助,將海底世界帶到學生眼前,讓他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清晰直接的認識教師帶給他們的東西,同時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結合,通過話術提問,并引導學生回答,讓課堂形成一種雙向互動,達到有效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最后,在課本中有一個練習環(huán)節(jié),是對學生學習結果的測驗,教師可以留給學生一定的自主空間,檢驗所學內容。
2.2培養(yǎng)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在進行初中生物教學時,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讓其能夠在生物實踐中得到創(chuàng)造力和多樣化個性的培養(yǎng),實現(xiàn)學生生物理論知識的拔高,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形成自然的思維轉換,幫助學生培養(yǎng)出高效的學習思維。同時也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對學生的性格習慣培養(yǎng)也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老師在對學生進行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鍛煉學生的思考思維方式,引導學生主動的通過思維轉換將現(xiàn)有的理論認知轉化為實際操作,這種轉換是有效且有意義的,可以幫助學生活躍思維,更加體會到生物學科的工具性,實現(xiàn)精準化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第一章《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教學時,教師可以將本堂課設置為實踐課,幫助學生認識顯微鏡。教師可以通過顯微鏡實際操作的講解,讓學生對顯微鏡的用途和使用方法有親身體驗。將這節(jié)課與接下來學生即將學習到的《植物細胞》結合起來。在教師教會學生如何使用顯微鏡之后,可以在實驗室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對植物細胞的結構有一個直觀清晰的認識和感受。在這種教學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潛移默化的訓練了學生轉化能力,將實踐理論很好的結合,提高教學效率。
結束語
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對當下的教學環(huán)境有清晰的認知,結合新課改的趨勢合理轉變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認識到當前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科學的方法解決,實現(xiàn)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劉桂梅. 淺析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實驗教學法[J]. 情感讀本,2020(12):2.
[2]王霄. 新課改下初中生物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初探[J]. 科技資訊,2020,18(08):24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