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金輝
摘要:音樂課程在我們國家教育事業(yè)高速發(fā)展的背景下受到了較強的關注,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全面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夠采用更加科學有效的方式,那么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也可以在無形之中得到提高,對于其日后的全面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情況適當采用多元化的模式,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積極性,強化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培養(yǎng),助力學生日后綜合發(fā)展,同時有效提高初中音樂教學的質量,本文就初中音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展開了分析。
關鍵詞:初中教育;音樂教學;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10-209
音樂是初中階段教育事業(yè)當中的重要部分,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了傳統(tǒng)理念的影響,大多數學校、家長等各方面對于音樂課程教學的重視度不夠充足,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方式也比較傳統(tǒng)化、固化,從整體角度上來看,限制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以及素養(yǎng)提高,并且不利于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因此,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情況以及綜合能力進行思考,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并且促使學生能夠在音樂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審美能力,對于學生的綜合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強化學生主體地位
由于大多數教師長期以來受到了傳統(tǒng)理念的影響,大多數教師往往在課堂教學活動當中更加注重自己的講解,將自己作為了整體教學活動開展的主體部分,學生只能在課堂中處于比較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對于學生而言,這樣的學習模式容易打擊其自信心,甚至容易為學生造成較大的學習壓力。所以,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具體的知識內容進行思考,體現出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當中的主體性,充分引導學生在課堂中進行思考與探究,這樣才能夠促使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意識得以有效培養(yǎng),同時對于整體教學效果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進行《故鄉(xiāng)的云》教學過程中,為了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筆者在課堂中首先讓學生們欣賞了整首音樂作品,并為了強化學生的音樂鑒賞以及思考能力,筆者提出了:這首歌曲該用哪種情緒來演唱?節(jié)奏怎樣?這首歌曲表現了什么情感?是從哪個角度來表現這種情緒的呢?這首歌曲分幾部分?每一部分的情緒怎樣?你認為這首歌曲采用哪種演唱形式最能表達思鄉(xiāng)之情?在這首歌曲中你感受到了哪些美麗的景色?最使你感動的是哪一句?等問題。然后,筆者要求學生們在欣賞歌曲的過程中思考了一系列的問題,并且進行回答與分析,這樣充分體現出了學生的主體性,同時激發(fā)了學生們在課堂中主動學習的意識與能力等。如此一來,這種教學方式有效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同時對于整體教學質量與效果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明確具體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有效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教師只有在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之后,才能夠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更加高效,并且結合具體的教學目標完成實際任務,促使學生能夠在學習活動當中不斷提升自我,需要引起廣大知識傳授者的重點思考。因此,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明確具體的目標,根據實際教學目標開展整體的教學活動,以目標為基礎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提高教學的質量,使學生在學習活動當中能夠收獲大量的知識,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例如,在進行《沂蒙山小調》教學的過程中,筆者首先在課前結合這首音樂作品明確了教學目標,讓學生能夠通過體驗音樂之美,在學習中感受歌曲風格,增強學習民族音樂興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民歌、熱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并讓學生體會歌曲的特點,了解歌曲中的表現手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調》,嘗試進行用魚咬尾的創(chuàng)作手法進行旋律創(chuàng)編活動。其次,需要學生通過欣賞、學唱、豎笛演奏等多種方式,體驗音樂情緒,參與歌曲演唱和藝術創(chuàng)編活動,突出學生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樣一來,筆者在明確了具體的教學目標之后,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能夠順利進行,促使學生能夠在課堂學習活動當中掌握更多的知識,進而強化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三、創(chuàng)設音樂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主要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具體的知識內容進行分析,并且采用更加直觀化、形象化的方式,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積極主動,并且引導學生在良好的情境之中加強對知識的掌握,強化學生綜合素養(yǎng),并且推動教學質量提高。鑒于此,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為學生們創(chuàng)建出良好的情境,促使學生能夠在情境活動當中強化知識理解與掌握程度,并且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知識的興趣,并且借助有效的情境,推動學生綜合素養(yǎng)與能力的提高,這也是新課程改革中的要求與標準。
例如,在進行《彩色的中國》教學過程中,筆者首先在課前整理了關于我們祖國的各種圖片、視頻等資料,并且將這些相關的資料制作成了微課的形式,配上了相關的音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筆者再及時通過多媒體的方式進行了展示,為學生們構建出了良好的音樂學習情境,學生們在這種情境之中也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然后,筆者在及時結合這首音樂作品進行了講解,促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理解音樂,并且體會其中的情感元素等。如此一來,在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豐富了學生的音樂學習體驗,同時提高了教學質量。
總而言之,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探索更多的教學模式,結合新課程改革當中的需求,不斷轉變教學模式與理念,促使學生能夠在成長的關鍵階段受到藝術的熏陶,助力學生日后的綜合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齊萍.關于當前初中音樂教育中存在問題的思考[J].戲劇之家,2016(22):239.
[2]曲亮亮.基于初中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踐研究[J].北方音樂,2015,35(10):134.
山東省淄博市淄博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