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高中歷史的教學價值獲得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學生可以通過高中歷史的學習,增進對歷史知識的了解,也可以形成積極、正確的歷史觀和人生觀。小組合作學習能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歷史教師應在教學中采用分層教學方法,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在傳統(tǒng)應試教育環(huán)境中,教師并不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但在分層教學時,教師可以充分理解和考慮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結合小組合作模式,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關鍵詞:小組合作;高中歷史;分層教學模式;探究
中圖分類號:A?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13-155
引言
合作學習能夠?qū)⒅R共享,探究學習能夠進一步挖掘知識的深度。對于高中歷史學習而言,教師要利用合作法和分層法,讓學生在課上與課下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動性,通過合作學習學到更多的知識。因此,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性探究學習,讓學生學會學習,找到正確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提升課堂學習效率。
一、科學劃分學生層次
高中歷史傳統(tǒng)式教學多見“一刀切”形式,分層教學與此不一樣,提倡的是在宏觀調(diào)控的前提下開展課堂教學,并從微觀層面入手來具體分層教學任務、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對象,從而激勵各層次學生都能取得學習上的進一步發(fā)展。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圍繞學習內(nèi)容與能力來合理分層學生。首先,教師深入了解教授班級內(nèi)學生的認知水平、基礎能力、興趣愛好、個性特點等內(nèi)容,并關注學生日常課堂中的表現(xiàn),通過課堂提問、隨堂測試等方式掌握學生的大體情況,比如有些學生由于并未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自控能力較弱造成考試成績忽高忽低,此時教師就要通過長期觀察才可以明確這些學生的學習水平。在進一步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學習能力后,嘗試將學生歸到不同級別并納入到不同的學習小組內(nèi)??偟膩碚f,教師可將學生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智力較高且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都很優(yōu)異的學生;第二層,基礎知識牢固,成績卻忽高忽低,學習習慣和方法都需加以改善的學生;第三層,學習基礎薄弱、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他們并未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與技巧,感覺學習費力,且缺少學習熱忱。最后,還需要教師引起注意,對學生的劃分并非是長久性的,后續(xù)還應結合學生的具體表現(xiàn)做出隨時調(diào)整,幫助第二、三層的學生不斷向上攀爬,幫助他們重拾自信。
二、優(yōu)化課堂形式,實現(xiàn)分層教學
高中歷史分層教學要引導學生主動建構歷史知識框架——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小組合作討論和學習可以幫助班上的全部學生積極發(fā)展自我,保證課堂上師生之間信息交流的及時性。例如,在教學必修二第4課“古代的經(jīng)濟政策”時,教師可以先導入新課戰(zhàn)國時期的“商鞅變法”,講解為什么商鞅變法奠定了秦國富強的基礎、他實行了什么政策和制度,讓大家對新課程有一定的準備。之后,教師對學生按歷史素質(zhì)分類進行教學。對于成績需要提高的學生,教師要引導他們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如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變及其影響、重農(nóng)抑商政策的實施原因及評價等。對于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他們思考在土地所有制的演變過程中“井田制”的瓦解,充分了解歷史學者對重農(nóng)抑商的評價,深入挖掘歷代政府實行的經(jīng)濟政策和時代特點的關系。在實踐和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遵循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原則,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素質(zhì)。板書設計要以歷史時期、土地制度變化的情況、表現(xiàn)這三方面為主干,如戰(zhàn)國時期,各國都進行了變法運動,以法律形式確立起土地私有制,表現(xiàn)為秦國商鞅變法。教師以簡單的板書,讓學生加強記憶,更有利于小組合作構建分層教學模式。
三、課堂探討進度分段
歷史分層教學并非單指課堂教學任務和學習小組的“分”。課堂探討,做為活躍課堂氛圍、拉近師生、生生距離的合理方法,也是分層教學的實施關鍵。在歷史教學課堂中插進課堂探討一環(huán)節(jié),會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讓學生更加集中注意力。此外,在課堂探討過程中,還能加深教師對學生的理解,增進師生友誼。其次,在學生探討期間,是不同思維產(chǎn)生碰撞的過程。需要教師意識到,課堂探討是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教師引導到學生自主感悟的過程,是以,更加需要教師對其展開分層,使得各段探討時間都具備清晰任務與吸收時間,促進課堂探討的高效落實。例如,進行《大眾傳媒的變遷》教學時,首先,引導學生認識大眾傳媒的內(nèi)涵,并為其例舉與現(xiàn)代媒體相關的事例。隨后,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探討大眾傳媒于社會生活的意義,再次,要求各小組派代表進行上臺發(fā)言。最后,等到課堂探討落下帷幕后,教師再將事先備好的學習資料下發(fā)給學生。學生通過課堂探討結合對學習資料的研究,更加深了對本節(jié)課的理解和記憶。在此期間,還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在分層課堂探討話題的同時,引導學生于討論中深入學習重難點知識。
結束語
小組合作學習指的是學生一起完成他們共同的任務,實現(xiàn)小組內(nèi)的學習目標,在明確每一個人的責任分工及合作的基礎上,相互學習。在分層教學理念的指導下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可以幫助教師及時、準確地了解學生收獲了哪些知識,對哪些知識還有疑問。學生習慣了這種學習模式,教師以后的教學就變得容易多了。在分層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教師要積極鼓勵每一個小組成員積極思考、相互溝通,確定學習的目標,加強課前的準備。教師要優(yōu)化課堂形式,根據(jù)學生情況進行分層復習。這都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文獻
[1]謝艷秋.小組合作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文理導航(上旬),2020(12):64-65.
[2]蔡月瑜.高中歷史分層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57):140-141.
[3]張菊花.試論分層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名師在線,2020(05):76-77.
江蘇省淮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