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雅
【摘要】信息化手段的應用越來越成熟,在教學領域借助于信息化手段,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學習渠道的擴展。因此,在初中階段,對相應的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和改變是十分必要的,能夠利用教育創(chuàng)新,充分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提高教學質量?;诖?,本文章對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初中地理信息化教學的應用路徑進行探討,以供相關從業(yè)人員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初中地理;信息化教學;應用路徑
引言
在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的時代下,信息技術被應用到了諸多行業(yè)中。地理作為初中階段最重要的科目之一,需要教師不斷革新自身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打造出一個更加高效的信息化地理課堂。但是,在實際地理教學中,很多初中教師并未找到適合的教學模式,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初中地理知識的效率和質量,對其之后的學習和生活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一、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育過程中信息化教學的作用
在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過程中引入信息化教學模式,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優(yōu)勢:其一,信息化教學可以將文本知識轉化為可聽可視的視頻、圖例等,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其二,利用互聯網開展區(qū)域調查及數據統計等地理實踐活動,可以有力增強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基礎知識應用能力;其三,當學生已經初步認識到地理知識對于自己今后發(fā)展的影響之后,教師要及時將這種影響擴大到社會層面。此時,就要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進一步拓展現有的地理教育教學體系,同時充分挖掘社會教育資源,輔助和促進學生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
二、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育視角下信息化教學的應用路徑
(一)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自主探究學習氛圍
現代信息技術具有直觀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特點。初中學生涉世未深,經歷頗淺,活動范圍有限,對那些宏大的地理地貌、繁多的民俗民風知之甚少,對教材上的內容理解起來很空泛,全憑想象了。所以,教師就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直觀地展示宏觀世界的美好,構建一種濃烈的學習氛圍,引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調動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愿意學、樂意學。為此,教師在這方面要多思考,多下工夫,發(fā)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積極開展情境教學活動,適時渲染學習探究的氣氛,營造積極健康的地理氛圍。
(二)組織信息化課堂活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習慣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很多教師會發(fā)現學生在上地理課時存在交頭接耳的情況,針對這一現象,教師一般會采用打壓手段。但是,大部分初中生的逆反心理較為嚴重,地理教師的這種應對策略很難有所成效。基于此,教師可轉變地理課堂授課模式,利用開展課堂活動的方式解決這一問題。在開展活動前,教師可先將學生分組,借此提升學生參加課堂活動的效率。比如,教師可將那些地理基礎知識掌握扎實、學習主動性高的學生定為學優(yōu)生,將那些地理基礎知識差、學習不主動的學生定位為學困生,介于兩者間的學生判定為普通生。而后,將他們分為5人小組,并保證每個小組中都含有三個層級的學生。在將初中生分組之后,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地理課堂活動氛圍,并為學生提供一些具體問題,讓他們憑借自己所學的地理知識進行解決。
(三)利用信息技術,加強地理教學的直觀引導作用
地理教學經常離不開地圖。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師就可以準確把需要的各種地圖隨時展現在屏幕上。這樣的地圖容易操控,分辨率高,清晰度強,種類齊全,查找方便,而且可圈可點可標注,十分適合地理教學,所以,初中地理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這一虛擬手段,加強對地圖的使用,使之更好地服務于教學。當然,傳統的地圖和地球儀等實物模型具有直觀、易操作等特點,仍然是地理教學中不可多得的教學用具。如果教師把兩種方式有機地結合起來,對地理教學的直觀引導會更加有效。
(四)開展微課教學,實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開展微課教學,利用信息技術實現翻轉課堂的構建,讓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到回歸,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益嘗試。對于微課視頻教學,我們需要做好視頻課件本身的管理,并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過程進行引導。比如在以“中國的河流分布”為主題的微課視頻教學中,教師用10分鐘的時間,通過對網上各類紀錄片的采集以及編輯,給學生展現了我國南方、北方、東部、西部、中部地區(qū)長江大河、小溪流水等的水資源情況。這個微課視頻不僅提供了數據型的資料供大家了解我國河流分布總體情況;還有大量的現場視頻圖片,比如1998年抗擊洪水災害的照片,以及三峽大壩開閘放水的景象,還有秦淮河開展水質檢測和水體垃圾清理作業(yè)的場景等。通過各種資料的匯總,讓學生了解我國河流分布情況以及河流生態(tài)狀況、河流對農業(yè)、對城市環(huán)境、對居民飲用水等各方面造成的影響。
結束語
在地理教學的過程中,任課教師要結合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時刻把握教學方向,在進一步挖掘信息化教學的作用和價值基礎上,結合不同班級、不同學生的學習實際,嘗試打造出符合時代發(fā)展特征和學生發(fā)展特點的新型教學體系,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空間和理論聯系實際的實踐機會。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育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能力,在助力地理學科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同時,對學生未來的個人發(fā)展形成良性影響。
參考文獻
[1]陳懷芬.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地理信息化教學探究[J].文理導航(上旬),2021(01):62+74.
[2]王艷梅.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初中生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J].名師在線,2019(34):84-85.
[3]李鳳.芻議信息技術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中學),2019(03):110
河南省信陽市淮濱縣思源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