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鵬英
摘要:幼兒園中班小朋友們經(jīng)歷了一年的校園生活,為習慣培養(yǎng)和引導打下了基礎(chǔ)。習慣是從小形成的,它是個人成長的關(guān)鍵。童年是人生的起點,這個時期的孩子沒有分辨好壞的能力,他們只是仿照學別人怎么做。因此,對于認知能力不強的孩子,應該盡快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本文從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入手,闡述了行為習慣的內(nèi)容和培養(yǎng)方法。
關(guān)鍵詞:幼兒園中班;行為習慣;培養(yǎng)路徑
前言:
良好的行為習慣能使幼兒園兒童終身受益,促進其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談到良好的行為習慣,老師們通常會想到“嚴守紀律”、“行為嚴格管理”等方面。所以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成了刻意控制孩子行為的過程。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fā)展,教育者們認識到只有尊重孩子的需要,培養(yǎng)孩子自覺養(yǎng)成良好的健康習慣,才能促進孩子的積極發(fā)展。而習慣需要長期性的堅持和培養(yǎng),至少以21天為一個周期,幼兒時代的孩子們十分容易培養(yǎng)習慣,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一、利用家長教育進行習慣培養(yǎng)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們在幼兒時期的陪伴主要由其父母完成,孩子第一任模仿的對象就是他的父母,父母對于孩子的影響是極其重大的。故父母在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要格外注意相處的模式,時刻關(guān)注孩子生活中的細小習慣細節(jié),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的習慣。
例如,當孩子跟父母哭鬧時,如果父母認為這件事情不可以答應孩子、這個愿望不可以被滿足、這個東西不可以給他,那么父母絕對不可以順著孩子,為了滿足他的情緒無限制地滿足他不正確的欲望和想法,可以等到孩子心情平靜后,以理服人,跟孩子講清楚道理。想要任何東西,都要考慮到你是不是真的喜歡,還是為了要而要,有沒有考慮到父母的經(jīng)濟水平和家里地空間大小,是否考慮到東西今后的用途和使用頻率。當情緒失控地時候,事后要引導孩子理性思考自己生氣吵鬧地原因,是否有必要導致情緒失控,是不是可以選擇另一種方式解決掉而非哭鬧。像早睡早起、按時吃飯、飯前便后要洗手、看完的書、玩完的玩具要放回原位等等各種良好的習慣,要仔細觀察和引導孩子們完成,孩子們偷懶或者忘記時要及時給予提醒和糾正。要做到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一定要做到。
二、利用教師教育進行習慣培養(yǎng)
幼兒園小朋友們在校園中接觸最多的是老師,幼兒園教師對他們的影響不比其家長少,作為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心里一定要有一桿秤,也要有非常明確的界限,跟孩子們堅定的講清楚什么是對什么是錯。在講解道理時要結(jié)合具體的事例進行闡述和解釋。
例如,一旦做出承諾,就要想辦法盡力完成,這是人誠實守信的重要標志,而且不可以只對別人說話算數(shù),更重要的是對自己說話算數(shù),當說話算數(shù)成為自己的一種習慣,就會成為一個誠實守信、有擔當?shù)娜恕T谕瑢W之間起沖突的時候,老師不可以偏幫,要引導孩子們對于沖突事件的原因進行思考,自己分析出責任所在,并且勇于承擔責任和承認錯誤,互相交換意見,用正確的方法化解沖突。由小朋友受到欺負,一定要教育他們用合理的不傷害他人的方式進行還擊,不可以讓這種傷害持續(xù)輻射到自己身上。還要教導孩子們知道:所有的人們,無論他們從事的是什么職業(yè),做的是什么工作,只是社會分工有所不同,并非高低貴賤之分,有些人從事的工作在旁人眼中看起來簡單和普通,但其實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容易。雖然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和來歷,雖然他們是那么平凡,但他們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是他們?nèi)諒鸵蝗盏呐?,是社會上那每一個勞動者的辛勤和付出才成就了我們的美好生活;因為他們對工作認真負責,我們的明天才會充滿希望。廚師們經(jīng)常顛著鍋炒菜,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廚師們每天至少重復上千次。教師可以引導孩子們保持這個姿勢兩分鐘以上進行體會。讓孩子們假定自己是廚師,到了深夜還在給顧客做飯菜是一種什么感受。
三、利用同伴影響進行習慣培養(yǎng)
老師在日常的學校生活中要善于利用孩子們在交際中相互影響來對他們產(chǎn)生積極的作用。因為同齡人之間,行為習慣相似、知識背景相似、興趣愛好相似,更容易相互影響和相互模仿。所以利用好同伴影響的積極作用培養(yǎng)幼兒行為習慣是非常有必要的。
例如,餐桌上吃飯時,對于浪費糧食、挑食的小朋友們,幼兒園中班教師們可以通過表揚旁邊吃飯營養(yǎng)搭配均衡、不挑食、不浪費的小朋友來對其進行影響和督促。在引導孩子們正確維護和處理友情的時候,可以分別讓孩子們上臺來講講自己的好朋友,都有什么特質(zhì)吸引你成為他的朋友,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學習的地方,你們在一起的時候如此美好開心,說說是如何互相尊重和幫助的。通過正確引導他們交朋友,我們可以教會他們不要對別人提出無理的要求,這樣會傷害友誼和感情。例如,我們應該培養(yǎng)孩子守信的習慣和品質(zhì)。如果他們不遵守諾言,他們不僅會傷害別人,還會傷害自己。不遵守諾言的人將得不到尊重和朋友。可以舉辦各種辯論交流會,論“好朋友之間需要提醒對方做得不對的地方嗎”、“好朋友之間有哪些事情可以分享”、“你的朋友有什么特別讓你感動的地方”、“同學的什么行為讓你覺得不開心”、“你為了尊重他人都做過哪些事情”、“好朋友之間要隱瞞那些父母和老師反對的行為嗎”、“你做過最讓朋友開心的一件事情是什么”……通過對于自身和朋友們的剖析和交談,對于自己的成長進行添磚加瓦,實現(xiàn)了孩子們的互相幫助和共同成長,達到了雙贏。
總結(jié):
巴甫洛夫曾經(jīng)說過:“各種各樣的習慣都是一整套連鎖條件反射系統(tǒng)?!庇纱丝傻灭B(yǎng)成良好習慣不僅需要孩子們按一定的要求去做,更重要的是要做到長期堅持不間斷。中班的這一年在幼兒時代是十分重要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的時間段。家長和幼兒園都不可以掉以輕心,錯過了這個黃金期,壞習慣一旦養(yǎng)成,就很難再改過來。我們必須重視對中班幼兒行為習慣的教育,有一顆愛孩子﹑包容孩子的心,及早建立良好的行為規(guī)則,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蕾.幼兒園教學中培養(yǎng)幼兒行為習慣的途徑分析[J].新課程,2020,(30):128.
[2]桂建鑫,夏璐琴.家園共育與幼兒健康體育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J].拳擊與格斗,2020,(14):83.
[3]王金玉.幼兒園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策略探究[J].魅力中國,2020,(12):341.
紹興市柯橋區(qū)錢清鎮(zhèn)道觀沿區(qū)浙光幼兒園 3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