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學學科是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涵蓋了很多日常生活常識,因此新課程對素質教育提出的要求就是要努力提升學生的科學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積極學習探究知識。小學生的的知識結構還沒有形成穩(wěn)定的框架,在小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找到了新舊知識的切合點,整合了新舊知識,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水平。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到“思維導圖”,其也被廣泛的運用到科學教學中?!八季S導圖”的運用增強了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提高了科學課堂的教學質量。本文根據小學科學教學內容,結合新課程對提升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相關要求和學生學習科學的現(xiàn)狀,分析總結出以下幾點運用思維導圖提升科學課堂效率的策略,以期為小學科學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科學課教學;教學主題
引言:小學生的思維較為活躍,他們往往對傳統(tǒng)的枯燥的科學理論知識講解方式不感興趣,很多學生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學習科學,教師在講解中也只是將課本理論知識照搬講解一下,這樣既不能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思考科學問題,也沒有突出課程的重要內容,這也就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科學學習效率。小學生本來就很難集中精力聽講,因此在教學中,如果總是長篇大論的講解,學生很難跟上課堂,這就必須要改善現(xiàn)有的教學方式。思維導圖就是一個可以將課程內容精簡化的教學引導方法。通過思維導圖將課程重點內容以思維圖鏈接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幫助學生在學習理解時可以及時的將科學知識串聯(lián)起來,形成穩(wěn)固的記憶。充分地運用思維導圖教學,將知識骨架印刻到學生大腦里,引起他們對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促進科學水平的提升,培養(yǎng)形成科學核心素養(yǎng)。
一、思維導圖概述
思維導圖的教學模式已經出現(xiàn)了幾十年,早期的思維導圖主要以簡單的實體化及物質化形式為主體,以理清思維為目標,幫助學習者構建完善的邏輯思維框架。以單向筆記和思維導圖的繪制為依據,其記錄了不同的思維過程及思維要求,整個思維過程的脈絡性、層次性、形象性比較明顯,能夠更好地體現(xiàn)教師課程目標設置的實質條件,保障課堂知識結構圖的完整性及一致性。思維導圖的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應用和操作步驟比較簡單,具體包括核心主題的選擇、相關計劃的制定、決定的實施及計劃方案的落實。另外,對于學習難度相對比較高的學科來說,還需要注重后期結果的有效檢驗及發(fā)現(xiàn),以此實現(xiàn)針對性的調整,充分體現(xiàn)思維導圖的引導作用及優(yōu)化價值。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科學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圍繞課堂知識中心,幫助學生選定核心主題
傳統(tǒng)的科學教育方式中,教師只關注下學生的應試考試成績,而不注重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使得教學效率不高。因此,為改善這樣的情況,教師要善于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引導學生明確課堂中心,抓住知識骨架。不僅有利于提高小學科學的教學質量,也有助于奠定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基礎。它是一種從綜合性的角度出發(fā),鼓勵學生多方面地參與到各方面去,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綜合素養(yǎng),從而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的一種教育理念,把它引入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應從實際情況出發(fā),對教材資源、教學方法等進行優(yōu)化整合,從而提高小學科學教學質量,從而促進整個教學的進步與發(fā)展。所以,從明確課堂教學主題出發(fā),構建高質量的小學理科教學課堂,是符合整體發(fā)展趨勢的。
(二)設定科學教學目標,落實教學主題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科學教師設定教學目標要科學合理,充分體現(xiàn)出新課程要求的以學生為教學中心。在設定教學目標是教師要綜合分析學生的學習目標和他們的綜合素質發(fā)展需求,結合他們的個性特點和現(xiàn)行的教學方式對科學教學的影響。教師可以讓班級學生都講一下,對科學學習目標的看法,有助于及時調整教學方式。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忽略了學生的發(fā)展性,因此為改善這樣的情況,教師要立足在學生的角度通過運用思維導圖制定階段性教學目標,幫助學生規(guī)劃學習道路。通過思維導圖抓住教學內容主要的知識點,引導學生始終在正確的學習方向上。如在學習“水污染”知識時,教師可以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用水意識和行為為目的,結合章節(jié)主題,通過繪制思維導圖分析植物破壞、生物死亡及傳染病這三個不同層次的危害,讓學生在基本掌握水污染和環(huán)境保護概念的基礎上明辨污染的層次。
(三)開展分組教學,制定思維導圖教學計劃
小組教學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備受教師的好評,這一教學策略符合素質教育改革的實質條件及本質要求,教師可以站在學生的角度,圍繞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要求開展戰(zhàn)略性的小組合作學習任務,通過分組完成思維導圖繪制工作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學生在自主繪制和實踐研究的過程之中不斷強化個人的思維,對個人已有的社會生活實踐經驗及科學知識有一個深刻的認知和理解。
(四)優(yōu)化思維導圖內容,關注總結與回顧
思維導圖能夠簡單明了的體現(xiàn)出各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通過在生活中的實踐,學生都已經對教材的基本內容有了大概的了解,并且掌握了相關的基礎知識,所以為提高教學效率,不能再通篇講解。要善于優(yōu)化思維導圖的內容結構,也就是要減少對不必要的知識點的歸納,使導圖更加精簡,因此,在課堂上巧妙地運用思維導圖串聯(lián)知識點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記憶效率。編制思維導圖簡單快捷,既能夠節(jié)省教學實踐又能夠讓學生快速地學會自己繪制思維導圖。同時教師在教授學生運用思維導圖時,要鼓勵學生將之運用到課后復習鞏固中,提高效率,簡明的總結重難點。
結束語:在小學科學教學的過程之中,思維導圖的應用及分析尤為關鍵。教師需要了解這一教學策略和教學理念的應用技巧及要求,積極調整后期的教學策略,靈活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充分體現(xiàn)思維導圖的作用,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之中掌握科學學習的技巧。
參考文獻:
[1]周微.思維導圖融入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7,000(010):183.
[2]劉陽丹,高翔.思維導圖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與裝備研究,2017(9):33-37.
[3]武璇.思維導圖融入小學科學教學初探[J].湖北教育,2012,000(003):P.28-29.
黃澤鎮(zhèn)中心小學?陳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