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澤琴 李強
摘要:學生的思維能力是一座巨大的有待開發(fā)的寶藏,是一種了不起的資源,是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巨大源泉,是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在攀越夢想的高峰中永不磨滅的明燈,是遇到問題時會學著冷靜處理的意識向導,而這種資源的合理開發(fā)利用、巨大源泉的引流、不滅明燈的點燃,都需要老師不斷的發(fā)現(xiàn)、不斷的引導、不斷的肯定。本文就運用手繪思維導圖在七年級生物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育學生的好奇心,如何啟發(fā)學生的覺醒力和洞察力方面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手繪思維導圖;七年級生物教學;學生思維能力
初中生物是一門集科學性、趣味性、實踐性和科普性為一體的學科,作為七年級生物教師,在學生思維能力的開發(fā)、想象力的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和好奇心的培育上更應該針對學科特點,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思維能力舒展的空間及搭建思維馳騁的舞臺、插上飛翔的翅膀。而思維導圖的構建能通過圖形和文字的結合讓這種馳騁和飛翔更加有形、有力和有神,這是一種能力培養(yǎng)的直接體現(xiàn)形式,更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達到知識目標、情感目標和諧統(tǒng)一的最佳途徑,也是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發(fā)展的匯聚點。這是一種能讓學生真正從內心去悅納和接受自己的直接體驗,是能堅定從容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的有力保障。因為手繪思維導圖的過程就是學生思維能力通過神經系統(tǒng)的不斷調節(jié),其他各系統(tǒng)之間相互協(xié)作運轉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專注度和參與度都是最高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也是最強的。而手繪思維導圖的過程,能讓學生從查找繪制主題開始就學會主動思考、自主構建知識體系,不斷激發(fā)自己的靈感和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記憶方式,并能把這種收獲運用到其他知識的學習、分析和理解中去,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勤于思考、善于發(fā)現(xiàn)、學會探究、勇于創(chuàng)新、不斷進步。
一、學會閱讀教材,學會尋找主旨,是打開思維之門的鑰匙,也是激發(fā)思維能力的直接源泉和動力
七年級學生剛剛從小學踏入初中的大門,正是張著懵懂的雙眼審視周圍一切新鮮事物的時候,這時的學生好奇心和想象力都處在一個快速發(fā)展的時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也正處在激流勇進的時期,生物學中的觀察、調查、探究、資料分析和實驗等方法都為學生思維能力的激發(fā)搭建了一個廣闊的舞臺,為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提供了一方營養(yǎng)的沃土。所以,教會學生閱讀教材,找準文章的主題,通過對主題的思考和分析,在腦海中大致勾勒出所學內容的思維導圖,最后把所思、所想、所悟的與所學內容相關的事物通過手繪思維導圖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就是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力和思維能力的最直接形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左右腦都受到了信息源的刺激,閱讀所學內容并找出主題的過程,為左腦的歸納和陳述提供了最佳的素材。在對主題進行分枝闡述的過程中,右腦主導繪畫和圖形創(chuàng)作的記憶功能也將得到開啟和不斷加強。神經細胞在經過無數(shù)次的刺激和信息的傳導后,會固化的形成自己的一種思考方式,而這正是學生思維能力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的最初形態(tài)。隨著學習內容和學習任務的增加,通過不斷構建的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迅速找到適合自己的思考方式和適合自己的能力儲備形式。如在學習七年級生物下冊“生物圈中的人”這一部分內容時,可以先通讀教材,領悟教材的編寫內容,再通過具體的章節(jié)內容的學習,形成一個從宏觀到微觀的知識鏈接,再把這個知識鏈接進行具體的拆分和構建,從而對生物圈中的人進行一個全面而細致的學習,讓學生的思考力在每個內容的學習上都能張弛有度,不至于手足無措,甚至無法正常的進行理解和掌握。在整個知識鏈的繪制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對自己生命活動的了解來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和完善思維導圖的建構,在不斷的建構和反復的訓練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教與學這個廣闊的舞臺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自信心和參與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變化,這是一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我們要學會打著燈籠尋找學生的優(yōu)點,用顯微鏡來觀察學生出彩的地方,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肯定和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走得更穩(wěn)更遠更矯健。
二、思維導圖的構建是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直接體現(xiàn)形式,是思想活躍程度和意識形態(tài)參與活力的直接檢驗形式
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是參與教學活動的最直接表現(xiàn)因素,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在認真閱讀所學內容的基礎上,會自然地生發(fā)出不同的疑問,也會對所學內容有一些自己的理解和把握,這就是想象力的雛形,作為教師,最重要的就是發(fā)現(xiàn)這束小小的光源,并讓它不斷發(fā)光,然后在光源的照耀下為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提供一個萌芽的機會。所以,課堂教學活動中藏著的是學生稍縱即逝的才華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就需要教師用睿智的眼光來看待課堂,不要用長滿老繭的雙手去觸摸學生的思想,而是要用帶著溫度的、帶著賞識的、帶著期許的目光來回應學生的參與,如在學習“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這一內容時,有的學生就感恩植物的無私和偉大,覺得自己以后一定要保護環(huán)境、珍惜資源和糧食,不辜負植物的無私饋贈,這些內容說明學生的想象力是無窮的,也是值得被期待的。這種期待是潤物無聲的,是一種能于無聲的教育中滲透到學生靈魂最深處的接納,是一種潛移默化的人格魅力,是師生間最融洽的體現(xiàn),也是學生思維能力被塑造的軟化劑和保鮮劑。
三、手繪思維導圖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培育學生的好奇心
手繪思維導圖的是學生思維活動的具體表達形式、是學生思想智慧的結晶、是檢測知識掌握程度的一種形式、也是學生好奇心得到培育的營養(yǎng)沃土,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對所學知識進行分析、理解和運用,學會找到學科之間共通的內容,學會知識的遷移,讓繁雜的內容簡單化,讓晦澀難懂的知識生活化。學生的好奇心是曇花一現(xiàn)般的存在,所以,通過思維導圖的建構和繪制能讓學生的好奇心消逝前被緊緊地抓住,并能讓它的花期延長一些,甚至再也不會凋零。如在學習“細胞的生活”這一內容時,學生對小小的細胞竟然需要這么多的營養(yǎng)物質及物質怎么出入細胞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好奇心使然的情況下,想要對細胞的具體生活過程進行一個全面的了解,這時學生的思想是活躍的,想法是特別的,此時,思維導圖的建構有利于學生好奇心的延續(xù)和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作用的掌握,也讓學生的好奇心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得到了最好的滋養(yǎng)和豐盈。
四、手繪思維導圖,于無形中啟發(fā)學生的覺醒力和洞察力,為學生插上飛翔的翅膀,遨游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徜徉在追逐夢想的極光里
學生的覺醒力是一種無形卻能對學生的思想產生巨大影響的力量,在思維導圖的繪制過程中,這種力量能得到更加強大的迸發(fā),因為這是一個學生思維活動的集體詮釋,是學生整個思維活動的加油站,更是思維能力提升的發(fā)動機,是技能突破的催化劑,是師生情感的凝合劑,更是啟發(fā)學生洞察力的關鍵因素,當學生的覺醒力、洞察力得到啟發(fā)后,會主動的獲取知識和反思自己的行為方式,力爭讓自己的每一種能力都可以得到良好的發(fā)展,不在困難和挫折面前躑躅不前,不在前行的路途中猶豫不決,認準了的目標,就會想盡辦法的去實現(xiàn),在追逐夢想的旅程中,學會正視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揚長補短,張弛有度,爭取成為更優(yōu)異的自己。
參考文獻:
[1]初中生物課程標準
[2]生物教材(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