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芳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當下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弊端逐漸顯露出來??菰锏慕虒W內(nèi)容與千篇一律的教學模式,讓小學生沒有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學習質(zhì)量與教學效率普遍不高。故而,數(shù)學教師應改變教學理念,運用探究式教學法進行授課,以滿足小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而促進其數(shù)學綜合能力與學習質(zhì)量的提升,確保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探究式教學法;應用策略
前言:
探究式教學法是培養(yǎng)學生探究與自主學習能力的全新教學方法,指教師結合教學內(nèi)容,提出有啟發(fā)引導及探究性的問題,推動小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或合作討論,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并在這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求知識欲望及學習興趣,將知識理解掌握的更加透徹。促使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與學習質(zhì)量大幅度提升,讓語文學科教學效率更高。
一、創(chuàng)設探究教學情境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是學習成功的關鍵。這樣能讓小學生身心放松,適合強化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然而就當下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來看,多數(shù)教師依舊沿用以往陳舊單一的教學模式進行授課,而語文教材多以文字為主,這讓本就枯燥的課堂更加壓抑,小學生則會產(chǎn)生抵觸情緒,無法融入到學習中,課文內(nèi)容理解的不夠透徹,語文相關知識也掌握的不夠扎實。因此,教師應改變這種現(xiàn)狀,在課堂上實施探究式教學法,為小學生營造有助于高效學習的氛圍,創(chuàng)設探究式教學情境,將小學生帶入其中,使其猶如身臨其境,從而引發(fā)小學生與作者的情感共鳴,更好的體會其創(chuàng)作意境,同時深刻領悟課文的內(nèi)涵與中心思想。
例如在《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本篇課文以寫景為主,作者從多個方面描繪出了景色優(yōu)美、物產(chǎn)資源豐富的西沙群島,抒發(fā)了對祖國山河的喜愛與贊美之情。但是由于此階段的小學生年齡尚小,對于課文中的西沙群島并不了解,這樣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就無法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體會其創(chuàng)作意境。語文教師此時就可以創(chuàng)設探究教學情境,比如可以借用多媒體技術的輔助,將與西沙群島有關的視頻或圖片播放給小學生。使其能夠通過觀看視頻有更直觀的視覺體驗與心靈沖擊,同時將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課堂上。可見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有助于小學生更加深刻的領悟課文內(nèi)涵與中心思想,加強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從而提高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與素養(yǎng),促進學習質(zhì)量與教學效率的全面提升。
二、提出高效探究問題
在小學階段語文學科教學中,由于受以往傳統(tǒng)教學的束縛與影響,學生很少會主動在課堂上提出自己內(nèi)心的疑問,更依賴于跟隨教師的思路進行學習,而教師通常以灌輸?shù)姆绞絺魇趯W生知識,很少提出有探究性的問題。這就導致小學生自主思考與學習的能力較為薄弱,同時在語文學科中各項能力發(fā)展緩慢,學習質(zhì)量不高,教學效率也難以達到理想目標。因此,為了改變這種情況,語文教師就需運用探究式教學模式進行授課,提出有啟發(fā)引導及探究性的問題,將小學生的求知識欲望及興趣充分激發(fā),推動其自主思考與學習,從而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答案,將語文知識理解掌握的更加透徹。
例如在《田忌賽馬》一課,故事的主角是田忌、孫臏和齊威王,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揭示如何善用自己的長處去對付對手的短處,從而在競技中獲勝的事例。而孫臏是戰(zhàn)國時期齊國著名的軍事家,課文主要講述他的聰明才智,那么通過學習會讓小學生對孫臏這一人物充滿好奇,在他身上還發(fā)生過什么故事呢?此時語文教師就可以提出有啟發(fā)、引導及探究性的問題,并積極鼓勵小學生運用身邊現(xiàn)有的教學資源與電子設備,搜索與孫臏相關的故事或資料,并進行歸納與整理,在課堂上分享給大家。這樣能讓小學生有積極自主的探究與學習意識,從而對歷史人物有更全面系統(tǒng)的了解,有助于小學生更好領悟課文內(nèi)涵與中心思想,將相關的語文知識掌握的更加牢固,進而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與素養(yǎng),促進學習質(zhì)量的大幅度提升。
三、組織探究實踐活動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天性活潑且愛玩好動,無法長時間將注意力集中于枯燥的語文課堂,但卻對各類探究性質(zhì)的活動有較高的興致。然而,教師卻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過于呆板嚴肅,同時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會讓課堂更加枯燥,小學生沒有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長此以往,不利于小學生高效學習,教學效率也會止步不前。因此,教師可以積極組織小學生開展探究實踐活動,并給予小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閱讀、思考與探究。這樣不但能將其學習語文的熱情與積極性充分調(diào)動起來,讓小學生能夠自主參與到課堂活動與學習中。促使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與素養(yǎng)得以提升,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與語文學科教學效率。
例如在《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這是一篇科普課文,卻運用了擬人手法將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描寫的十分生動。然而大自然中還有諸多不同的植物,他們又是如何進行種子的傳播呢?語文教師可以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從小學生的好奇心入手,積極組織探究實踐活動,帶領小學生到校園中的花園、生活中的田野里,去仔細觀察各種植物,使其在不斷探究中發(fā)現(xiàn)大自然中的奧妙。這樣的探究實踐活動能將小學生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使其能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與學習中,并在這過程中對課文內(nèi)涵與中心思想有深刻領悟,將知識理解掌握的更加透徹。
總結:
探究式教學法是目前被廣泛應用的高效教學方法,在小學階段語文學科教學中實施,不但能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及教學效率,還能促進其語文綜合能力與素養(yǎng)的大幅度提升。因此,語文教師應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探究式教學方法,助力小學生高效學習,使其將語文相關知識理解掌握的更加透徹,為日后的學習發(fā)展打好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超.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探究式學習[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0(25):31-32.
[2]李江娜.小學語文教學中探究性教學模式的應用分析[J].語文課內(nèi)外,2021(5):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