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善芹
摘要:采用小學生學習情況調查表,對蘇州市某小學六個班學生的厭學情況進行調查。結果表明:小學生厭學總體檢出率為93.27%的學生;小學生厭學情況在性別差異以及年級差異均未達到顯著水平,但女生的厭學情況高于男生;六年級學生的厭學情況高于四年級。
關鍵詞:厭學 ?小學生學習情況調查表 ?壓力 ?高期待
1 問題提出
如果學生的學習行為是被動的,那么就不會對學習結果感到好奇,就不會在學習上得到提高,也不會對學習產生興趣。如果學生能夠做到積極學習、主動學習,那么就會自覺地去探索知識,對學習充滿了好奇和興趣。然而,又有多少學生是在主動、積極地學習呢?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國家對人才需求量增大,家庭也對教育格外重視,從而也使得學生在學習中背負著巨大的壓力,容易導致學生產生厭學。厭學是指學生對學習的一種消極心理,表現為學習動力不足,學習興趣減弱或消失,對學習活動或學校生活的回避、逃避甚至抗拒[1]。厭學的累計效應不僅會使學生的學習成績下降,更可能使學生對學習形成一種“厭惡性反應定勢”,即一接觸學習情境就可能無意識地表現出焦慮、壓抑、煩躁、惡心等種種不適應的心理、生理反應,容易使他們形成退縮、自卑、逃避、自我概念不良等個性特征[2]。
2研究方法
2.1 調查工具
本文采用吳玉紅《學習心理測評—青少年快樂成長方案》中的問卷。該問卷共33道題目,分為“認知”、“情感”、“意志”、“行為”四個維度進行編寫。問卷采用“是”、“否”的計分方式,回答“是”計1分,回答“否”計0分,各題的得分之和為總分,根據總分情況判斷厭學程度。其中總分0分為不厭學;1~11分為輕度厭學;12~22分為中度厭學;23~33分重度厭學。各維度的題目分布情況如下表:
2.2 研究對象
筆者隨機抽取了蘇州市某小學四、六年級各三個班級的學生。共發(fā)放問卷297份,問卷回收率達100%。利用SPSS22.0軟件對297名學生的結果進行統計與分析。
3 研究結果
從表2可知,297名學生中有6.73%的學生不厭學,剩下的93.27%的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厭學。其中輕度厭學學生占得比重最多(78.45%)。由此可見,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厭學現象不容樂觀。
由表3可知,男女生在厭學情況上不存在顯著差異,但就得分情況而言,女生的厭學情況要比男生重。
由表4可知,四六年級學生在厭學情況上不存在顯著差異。但從得分情況而言,六年級學生的厭學情況要高于四年級學生。
4 討論
從表2可知,超過90%的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厭學情況,其中輕度厭學占了很大的比重,意味著有很大部分四六年級的學生有輕度厭學情況,該比例高于趙琳對小學高年級學生厭學情況的研究(60.1%),也高于薛琴對江蘇省南通市某小學三到六年級1204名學生厭學情況的調查(厭學情緒學生占比47.51%)[4]。導致這一結果的可能原因一方面與厭學采用的心理測量工具有關,不同的測量標準反應了研究者對厭學心理結構的認知不同,有的厭學測量工具側重于學生的情感反應;有的研究者側重于從厭學行為角度考慮;而本文所采用的問卷從厭學情緒、厭學行為還有厭學意志、厭學行為四個維度考慮,這也是導致本文學生厭學情況檢出率高的原因之一。
從表3得知,男女生在厭學情況上不存在顯著差異,但女生的厭學情況要略高于男生。筆者認為在小學階段,女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成績普遍好于男生。從發(fā)展的角度而言,女生普遍早熟于男生,她們更懂事、更乖巧、也更容易焦慮,這也可能是導致女生的厭學情況略高于男生的原因之一。從年級差異上看,六年級的厭學情況略高于四年級,這可能和六年級學習的知識更多、內容更難有關,另一方面,六年級的學生面臨著畢業(yè),有著小升初的學習壓力,所以他們更容易產生厭學心理。
參考文獻
[1] 申自力, 劉麗瓊, 崔建華,等. 我國中小學生厭學研究現狀與進展[J].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12(10):1278-1280.
[2] 孟四清, 陳志科, 李強,等. 天津市中小學生厭學狀況的調查[J]. 天津市教科院學報, 2009, 000(003):46-49.
[3] 趙琳. 小學高年級學生厭學成因及教育對策研究——以遼寧省某市某區(qū)為例[D]. 遼寧師范大學, 2016.
[4] 薛琴. 小學生厭學問題的個案干預[D]. 江西師范大學,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