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馳
摘要: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對中職學校教學提出了挑戰(zhàn),在這種情形下,教師繼續(xù)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將不能滿足新時期不同專業(yè)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要求和實踐需求。本文分析了中職教學中翻轉課堂應用存在的問題,提出翻轉課堂在教學中的應用措施,從而推動翻轉課堂在中職學校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環(huán)境;翻轉課堂;中職教學;應用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信息技術已與教育有效的融合,教師還在繼續(xù)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已經滿足不了學生學習的要求和實踐的需求。翻轉課堂提供了教與學的新模式,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特別是在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提升學習參與度,促進學生知識和技能掌握方面,讓師生之間有了更多交流和探索,提高了教學的質量。從中職學校的特性、教學需求、培養(yǎng)目標等方面考慮,中職教師要從全新的角度認識翻轉課堂、高度解讀翻轉課堂、有效運用翻轉課堂。同時,還要結合中職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能力水平、思維方式,有效延伸和拓展教學內容,在課外進行深入的學習,在課上高效的利用時間交流與討論,深化學生認知,將課堂還給學生,使中職學校教學更具高效性、科學性、時效性、層次性。
一、中職學校教學中翻轉課堂應用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認知不夠
在中職學校,從教師方面了解到,部分教師對翻轉課堂的認識還停留在概念層面,教學環(huán)節(jié)上還存在固有模式,習慣于按照教材設定教學環(huán)節(jié)。有些教師雖然引入了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但模式應用形式化、片面化。沒有將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復習等環(huán)節(jié)應用到教學和指導過程當中。
(二)信息技術能力不足
部分中職教師缺乏信息技術能力,不知道如何更好的獲取資源,對一些教學平臺、媒體、教學輔助軟件的功能和操作不熟練。不是對翻轉課堂使用的視頻內容、微課、電子教材、教學資源等沒有進行制作,就是呈現出的內容過于簡單、重難點不突出、缺少畫面美感。不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料,不便于學生進行課前自主學習,不易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忽視教學評價
學生在學習、討論,展示時給予客觀的、合理的、科學的、有效的評價,可以讓學生更加了解自己的薄弱點,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也便于教師掌握每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教學內容的調整、跟進、指導。然而,部分中職教師忽視實際教學中的評價環(huán)節(jié),沒有做出及時有效的評價,缺少過程性評價、成果性評價和評價機制,也沒有結合學生具體學的進度和課堂反饋情況進行相應調整,教師不能準確定位教學效果,學生難以凸顯自身的個性,教師不易進行因材施教。
二、翻轉課堂在中職學校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措施
(一)有效整合教學資源,促進翻轉課堂的教育實質性進步開展翻轉課堂教學,教師要有效整合教學資源,為學生構建
基于課程教學的優(yōu)秀資源庫。教師要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網絡渠道獲取與課程教學主題有關的信息、案例、素材和資料;可以使用超星學習通示范教學包、網絡精品在線課程等優(yōu)秀的教學資源;也可以挖掘教材或根據不同的需求截取相關的資料,將其進行篩選、整合、優(yōu)化,錄制成教學視頻,制成 5—10 分鐘微課。教學資源的整合要滿足不同領域、不同階段、不同層次學生的具體學習訴求,形成良好的發(fā)展和認知能力,促進教師教育的有效性。
(二)利用翻轉課堂的教育形式,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課前構建個性化的學習環(huán)境,使用超星學習通建課程、建班級,根據課程內容、教學目標預設預習任務,提供教學視頻和學習材料,在教學視頻指導下進行有針對性、有目標性的自主學習。學生遇到問題可借助互聯網、參考資料尋求答案,可通過班級群和老師、同學討論,也可向老師獲取個性化指導,使課前預習取得成效。
課上是翻轉課堂教學深入實施階段,采用合作探究、小組討論、實踐操作等方式進一步實現知識的深化和教學手段的多樣化。課堂上學生展示課前的預習成果,闡述自己的觀點或提出未解決的問題,教師組織討論、交流、辯論和解惑。通過案例分析、觀看重點、難點教學視頻,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探究。通過角色扮演、動手實踐,提高專業(yè)技能,讓學生更好地構建相應的知識體系,同時也使中職教學效率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加強課后學習指導,鋪設翻轉課堂教育效果
課后學生將作業(yè)或成果上傳班課,教師通過教學平臺對學生的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形成綜合、系統的評價。關注學情,考慮學生個體差異,正確引導學生根據自己需求進行有效的梳理和鞏固,結合專業(yè)教學特點和行業(yè)熱點,為學生設計具有開放性、拓展性、實踐性的活動。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得到一定的提升和進步。
三、結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翻轉課堂在中職學校教學中發(fā)揮著積極肯定的作用。整合了豐富的技術環(huán)境,連接了線上與線下學習,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重視了學生交互體驗、知識生成,以及思考、溝通、協作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最大程度的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付艷麗 . 翻轉課堂研究綜述[J].現代交際,2020(4): 191-192.
[2] 曹斯瑞. 智慧教育時代翻轉課堂教學中教師的適應性探究[J]. 中國教育信息化,2020(2):22-25.
[3] 容梅,彭雪紅 . 翻轉課堂的歷史、現狀及實踐策略探析 [J]. 中國電化教育,2015(7):10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