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德飛
摘要:每一個階段的學生的個性不一樣,小學一、二年級是一個最初階段,到了三、四年級,小學生的個性就開始有了轉變,變成一個活潑好動的另一個階段,五、六年級就顯得比較明顯了。因而,要把握每一個階段學生的特點,引導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有著積極作用。因此,要想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小學生學習興趣,創(chuàng)建高效有質量的課堂,就要增強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教師有必要研究教學方法,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興趣
經(jīng)濟在發(fā)展,教育在改革。當前,我國教育隨著經(jīng)濟不斷發(fā)展,新的教育改革也相應的不斷推進。新課標指出,小學語文是為小學教育改革必須面向全體學生,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因此,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和引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夠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才能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的,教師只要對課堂教學進行研究,對不同階段、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個性進行研究,才能有效的提高小學生對語文學科產(chǎn)生興趣,有了興趣就有了愛好,有了愛好就有了學習的主動性。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就要以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為基礎,以不同階段的學生的個性化特點為根據(jù),從而采取各種方法引發(fā)學生的興趣。那么,對于研究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有著極為重要。
一、 通過設疑引入,激發(fā)學生興趣
大家都知道,在不同層次的小學生,由于年齡的差異,對事情、事物的分辨能力比較弱,但是,他們對新鮮事物卻充滿著好奇,充滿著興趣。所以,教師就要充分利用其特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讓小學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學到知識。比如,人教版六年級《兩小兒辯日》。教師在上課的導語部分,就要創(chuàng)設問題,讓學生思考,并結合實際。教師設疑:一天中,什么時候天氣最熱?什么時候最涼?什么時候太陽看過去比較大?等等,提醒學生在日常觀察中,的確中午的太陽比較熱,說明太陽離我們比較近,早晨的太陽離我們比較遠,所以,天氣比較涼,等等事實。通過這些有趣的問題,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思考和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同時,教師要在講解語文的時候,要注意圍繞問題進行講學,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改變敘述的角度,轉變教學方法,引入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故事情節(jié),使課堂能夠形成輕松愉快的氛圍,進而提高語文課堂的效率和效果?!拔乙匀帐汲鰰r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的教學過程中,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在引出問題時,要充分明確這寓言故事的教學目標,教學任務,充分的讓學生認真分析,互相辯論,最好能夠進行分組討論,讓雙方學生陳述各自理由,讓每一個學生都感覺到自己的理由也是充分有力,有足夠的理由足以證明自己的觀點,從而,使大家的問題能夠最大程度上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由此可見,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通過問題導入課題,引入課堂,不僅能夠增添語文課堂的趣味性,還能夠拓展學生的視野,深化學生的認知。
二、 靈活運用教材, 提高課堂趣味
教師靈活使用教材,就增強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趣味性和實踐性。教師要統(tǒng)籌每一篇教材并研究如何組織教材,在實施的過程中重在培養(yǎng)孩子的語文能力。教材是語文教學的基礎,教學目標是語文教學的目的,不管什么類型的課堂教學,必須要深入教材。因此,教師要想提高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提高課堂的趣味性,我們就有必要去研究教材,有必要去體現(xiàn)教材,有必要靈活地運用教材,有必要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無趣的基礎知識變得有趣,從而讓學生能夠在語文課堂上找到學習的樂趣。人教版《手指》進行教學時,生字生詞教學策略的主旨是薄、姿態(tài)、堂皇等;對句段的教學策略主旨是2-5段,了解五根手指各自的特點、作用及好處,作者這樣寫,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去感悟,去領略作者的表達方式。在第二段至第五段,作者分述五個手指,大拇指形狀不美卻能吃苦,食指直直落落并強硬,中指相貌堂堂襯做事,無名指與小指秀麗可愛卻附庸;最后,五指團結,根根有力。教師這樣去了解教材,了解作者的思路,就會布局謀篇,就能領略《手指》的總體思路:總起—分述—總結,這樣的思路,教師在課堂上就輕松把握主體,概括主題思想。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巧妙運用教材,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語文學科的豐富多彩,提高語文課堂的趣味性,滿足語文課堂的需求。
三、引導學會思考,提高學習興趣
贊可夫說:“應該打開窗戶,讓沸騰的社會生活,奇異的自然現(xiàn)象,映入學生的腦海,借以豐富學生的感情經(jīng)驗,激發(fā)學生的感情?!弊鳛橐幻Z文教師,無論是在教學還是在生活中,都應該時刻以學生為本,因勢利導地指導學生學會思考。培養(yǎng)學生獨立地思考問題,主動探索知識,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要多關注學習過程,在學習過程中鍛煉思考能力。特別在平時指導學生做題的時候,多多引導學生先不要急于去得出結論,而是著重去觀察,思考。人教版五年級語文《松鼠》,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的時候,從其外形特征、性格特征、行為特征、生活習性等方面去閱讀、去思考;《釣魚的啟示》,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向學生提出問題,從“我”的角度去思考:比如我釣到什么魚?怎樣的一條魚?我當時的心情如何?爸爸要求“我”把魚放回湖里,“我”急切地問道:“爸爸,為什么?” “急切地問”表現(xiàn)出孩子什么心情?等等;從父親的角度,比如為什么讓“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孩子從中學到了什么等等問題。教師只有提出有效的問題,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和探討,這樣不斷引導學生在不知道答案的情況下,學會分析思考的過程,就會有探索更多問題的可能性,還要會借助在思考、探討問題中整理思維,強化理解,讓各種知識融會貫通,逐步升級自己的思維能力。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既要教師研究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要引導好學生自主思考、自主學習的必要性,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教師就要從導語設疑、語文教材、引導思考等方面入手,采取積極有效措施,豐富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黃天權,淺析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2015
[2]張娜,淺析新課標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