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蕓
摘 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合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在高質量的語文教學情境中展示自己的實力和價值。教師要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點,為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提升做好準備。對高中語文教學模式進行穩(wěn)定構建和升華,讓學生跟隨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引,獲得良好的發(fā)展。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對語文教學內容進行穩(wěn)定構建,更好地引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通過合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在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同時,也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導向和學習模式。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讓學生形成利于自身發(fā)展的學習體系。文章分析了高中語文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意義,并針對具體教學舉措進行詳細分析和闡釋。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高中不僅是學生夯實學習基礎的關鍵時期,還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時期。學生自主能力較弱,對環(huán)境較為敏感,外界不良行為會給其心理健康帶來嚴重的影響。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教學大多中規(guī)中矩,教學內容過于死板,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不佳。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高中生作為未來社會發(fā)展的主力,擁有健康的心理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時代發(fā)展的實際需求,對于教學改革也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成長與發(fā)展的根基,教師要針對學生的思維特征和生理特點,有計劃、科學地展開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
教學中,教師合理地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提升。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引導學生產生良好的語文知識學習體驗,以保證學生能感受到學習語文知識的重要性[1]。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提高教學效果
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引,為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提供指導。通過優(yōu)化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好地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真正形成以學生發(fā)展和成長為導向的語文教學體系。教師可以通過營造教學氛圍,使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更加合理、全面[2]。
例如,教師可以結合詩歌內容對學生進行引導,如《孔雀東南飛》《聲聲慢》等,這些內容都能夠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因為高中階段的學生處于青春期,所以很容易出現(xiàn)早戀的現(xiàn)象,教師可以借助這些古詩的內容把愛情的美好告訴學生,讓他們了解古詩中人物的愛情觀念,以此幫助學生重新審視自己的情感,正視自己的情感,這也是學生教育引導中非常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更是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學生心理教育引導的核心內容之一。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按照拋磚引玉的方法,使其正確面對自身的思想情感,了解美好的事物還需要自己在成熟之后努力爭取才能夠得到,以便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戀愛觀和生活觀。
2.倡導生命教育,體驗真善美
教師要關注學生學習的心理狀態(tài),以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擁有新的體驗,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彰顯出高超的學習能力,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3]。在教學中對教材涉及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內容進行合理挖掘,讓學生在擁有健全人格和良好行為習慣的情況下認真學習語文知識。如在講解《熱愛生命》這篇文章的時候,要引導學生珍惜時間,不能浪費光陰,要充實自己的人生。又如在講解《老人與?!愤@篇文章的時候,要讓學生明確人生會有很多困難,面對困難做到不放棄、不屈服才是最重要的,這也是高中階段心理健康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內容,有助于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和健康成長。因為生命是最具價值的,教師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明確生命是脆弱的,要利用有限的生命發(fā)揮出無限的價值。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合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讓學生所學習的語文知識充滿力量和色彩,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蘇鳳娟,劉勝偉.加強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措施[J].公關世界,2021(4):116-117.
[2]張豫.高校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與對策[J].公關世界,2021(4):146-147.
[3]汪濤,叢寧.新時代醫(yī)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21,39(4):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