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剛
摘? 要:重視體育教育王季愚辦學治校的重要內容,從理論上提倡德智體美勞的全面教育觀點,其可貴之處不在于僅是從理論上提倡,而是在實踐上落實;更重要的是:從人的全面發(fā)展和體育對于專業(yè)教育和人格教育的高度重視體育的價值,認識到體育對于健全人格培養(yǎng)的重要性。
關鍵詞:王季愚;辦學治校;體育教育;思想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1)09-0000-03
從1946年至1981年,王季愚先后在東北民主聯軍司令部附設外國語學校、哈外專、黑龍江大學、上海外國語學院擔任學校主要領導職務, 以其卓越的教育家眼光和改革家魄力對于不同歷史時期的教育發(fā)展進行了可貴的探索。作為外語教育家,在學界受到廣泛關注,而對于其體育教育思想則鮮有專論。實際上,王季愚不但在理論上重視體育教育,更是在實踐中具體落實體育教育,其思想和做法對于我們今天推進高等教育的全面發(fā)展依然具有啟示意義。
一、王季愚體育教育思想概述
王季愚教育思想體系中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體育教育思想。王季愚倡導“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育人理念,提出健康體魄與高尚情操觀,健體育視為人格健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全民性群眾體育活動的開展,有戰(zhàn)略眼光的“三材”建設,因地制宜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外語+體育的深度融合。這些前瞻性的體育思想,對當下體育教學改革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二、王季愚體育教育思想的基本內涵
(一)“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健全人格教育觀
重視體育教育是王季愚辦學治校的顯著特點,也是堅持人才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理念的根本體現。其主要表現為:
1.注重德、智、體全面發(fā)展。
在1947年主持哈外專工作期間,王季愚就提出了培養(yǎng)外語人才必須堅持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并認為“搞好俄語就是一切是片面的”[1]42。人才培養(yǎng)方針上王季愚始終把體育教育作為重要的一環(huán)。“她重視體育,認為這是一個必須認真加強的環(huán)節(jié)開設,要求全校同學早操時必須參加,后來成立體育教研組,體育就正式列為一門必修課了?!盵2]323從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的高度,重視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王季愚明確指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一定要關心和重視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2]441
2.重視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
王季愚高度重視體育活動,除了體育課程之外,還在全校開展常規(guī)性的早操和跑步活動,并經常組織各種體育比賽,促進學生提高參加體育運動的積極性。當時哈外專學員的求學經歷見證了往積極王季愚高度重視學生健康而強化體育教育的辦學實踐:“校領導不只關心俄語教學和政治學習,還非常注意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娛體育活動,保證同學們的身心健康。。這對提高大家的體質和文化素養(yǎng),保證學習任務的完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每天堅持早操和跑步,經常組織各種球類比賽,冬季自澆冰場,進行冰上運動?!盵2]165
3.加強體育道德和體育精神并存的體育發(fā)展觀。
王季愚對體育的重視不但體現在運動場、游泳館等的基礎條件建設上,還體現在其對體育教育重要價值的認識上,“為了貫徹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方針王季愚同志十分重視學生的健康和體育工作認為要使學生健康地成長,必須抓緊鍛煉身體,加強文娛活動”,[1]43并明確提出沒有健強的體魄,沒有高尚的情操,就不能順利地完成學業(yè),使學生的體育得到充分發(fā)展?!盵1]43健康身體是從事革命工作的基礎,通過體育教育不但能提高身體健康素質,還能錘煉品格,促進智育。這反映了王季愚對于體育教育之于人格養(yǎng)成和專業(yè)教育促進作用的深刻認識,是其落實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教育理念的重要實踐舉措。王季愚立足于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教育方針,既高度重視體育教育在體格人格塑造上的直接作用,更從整體高度認識到體育教育對于專業(yè)智育的基礎作用和支持作用。
(二)長遠和現實并重的體育場地器材發(fā)展觀和師資培養(yǎng)觀
“三材”(人材、教材、器材)建設是王季愚辦學治校思想的重要內容,這一辦學思想也體現在王季愚對體育教育的重視上,主要表現在其著眼于學校長遠發(fā)展重視體育場地、器材建設,以及對體育師資的創(chuàng)新使用上。主要體現在:
1.立足長遠的體育場地器材發(fā)展觀。
王季愚對體育教育的重要首先是著眼于學校發(fā)展的整體,認識到系統的體育教育是正規(guī)辦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從學校發(fā)展大局出發(fā),認為體育的基礎條件建設是勢在必行的,是需要提前謀劃的。早在20世紀50年代,王季愚就認識到:“學校要發(fā)展,學生要有活動的場地、綠色的校園、運動場、圖書館、俱樂部、游泳池等等,雖然不能一下子辦到,但要看到將來?!盵1]8在六十多年前,她就高瞻遠矚認識到辦學規(guī)模擴大對空間條件提出的更要要求,“‘現在就要想到將來;‘現在不去,將來再去有困難,沒有土地?!比绻麅H是從教育理念上提倡體育教育,而不從基礎條件上重視體育建設,則加強體育教育是一句空話,進而實現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教育方針的則是大打折扣的。王季愚在其辦學治校的實踐中,既從學校發(fā)展的高度重視體育教育,更從基礎條件的實處保障體育教育。這對于當前高校如何真正重視體育教育也是具有啟示意義的。
2.立足現實貫徹落實國家體育教育方針。
重視體育教育是中國共產黨的教育傳統和教育方針之一。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黨和國家的領導人都高度重視體育教育。毛澤東在1952年在給教育部長馬敘倫寫信提出“體育第一,學習第二”的教育教學方針。王季愚對體育教育的重視既是其教育理念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其對黨的教育方針的貫徹和落實。王季愚校長在憶即1949年周恩來總理的關心和指示,“總理大至方針、政策,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都一一作了具體的、明確的指示。我還記得他曾問我:學生每天吃多少油、多少菜?學校有沒有操場?學生打不打球?住的宿舍怎么樣?你們當領導的只管教學,不管生活?”[2]431周恩來總理強調學校領導不能“只管教學、不管生活”的指示對于促進王季愚的辦學治校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3.因地制宜的體育師資觀。
在辦學條件及其困難的時期,學校缺乏專門的體育教師,王季愚則創(chuàng)造性開展工作,從學員當中抽調具有體育特長的學生擔任體育教師,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解決體育教育師資不足的困難的靈活辦法?!肮鈱^k學條件困難,王校長從學生中選調幾位擔任體育教師,給學生上體育課,幫助學生開展體育活動,如早操、課間操及各種球類比賽等,引導學生積極鍛煉身體。同學們?yōu)榱艘院蟪鋈スぷ骱媚軌蚪浭芨鞣N環(huán)境的考驗,一面學好業(yè)務,一面堅持參加各種體育活動,收到較好效果?!盵2]349但是這一創(chuàng)造性舉措在今天卻極具啟發(fā)意義。隨著體育教育的研究和實踐日益深入,如何把體育從一種課程教育方式轉變?yōu)橐环N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是體育教育的重要職能所在。如何發(fā)揮學生在組織體育活動的日常開展中的重要作用,是亟待探究的課題,也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性學習的重要內容。基于興趣愛好和體育專長組成專項體育活動小組,在課程化體育教育之外進行生活化體育活動是真正提高身體素質的根本辦法,同時,也是探索體育教育方式創(chuàng)新的重要載體。
(三)智育與體育互融互促體育文化活動開展觀
重視體育文化活動的開展與專業(yè)化相結合一直以來是王季愚教學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因地制宜的課內外一體化鍛煉模式也是王季愚體育治學的重要體現。其具體表現如下:
1.創(chuàng)造體育+外語的專業(yè)化的體育文化活動氛圍。
無論是服務于解放戰(zhàn)爭、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軍政翻譯人才需要,還是服務國民經濟建設和四化建設,王季愚都始終堅持外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始終是辦學治校的中心任務,而注重體育教育與外語專業(yè)教育的結合則是其辦學治校思想與實踐的特點之一。趙洵在回憶哈外專的辦學經驗時提到:“教學大綱少而精,應分派單位的要求,還教一些與專業(yè)有關的知識和生詞。進度是快的,學生課外文體活動都與外語相結合,還給學生業(yè)余小組請了舞蹈老師和音樂老師,以活躍全校生活?!盵1]7因此,王季愚既重視體育教育自身的作用價值,也重視從推進外語教育的角度推進創(chuàng)新文體活動開展的形式,體現了體育與智育的互融互促,對于我們推進整合式教育極具借鑒價值。
2.重視體育文化活動的生活化。
王季愚十分重視學生在自主組織文體活動方面的主體性,建議學生成立文體部組織學生開展早操和各種體育活動,“她建議學生會成立文體部,組織早操和各種體育活動,大唱中國和蘇聯革命歌曲。各個班級用俄語表演各種節(jié)目,星期六晚上舉行舞會,放映蘇聯原版電影?!康秸n間操,她常到教室督促學生參加文體活動。她還不時檢查學生的伙食,是否保證必要的營養(yǎng)和熱量?!盵1]43這是王季愚重視體育教育的自主性發(fā)展和日?;ㄔO的體現。
3.體育文化活動語境的國際化。
在日常體育活動開展過程中,王季愚從生活國際化語境打造的視野出發(fā),將外語實踐教學的融入,“實行直接教學、突出實踐、狠抓基礎、強化訓練、創(chuàng)造‘俄國化的小環(huán)境等,這些對俄語教學起了很好的作用。當時實踐課教師、助教、打字員、清掃員、舞蹈教師、畫工都是俄國人,早操喊操的也是俄國人,墻上張貼俄國名家論俄語的標語。餐廳播放俄語,這些都對語言訓練起到良好的作用,當然這些經驗都是特殊條件下的產物?!盵2]139王季愚將外語學習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和文體運動中,實現了緩解學生單一學習形式簡單枯燥和增強體育運動附加價值的雙贏目標。
三、王季愚體育教育思想的當代啟示
(一)落實“健康體魄,健全人格”理念,凸顯體育的育人價值。
一直以來,體育只注重體育技能的掌握和學生體質健康的測試,而淡化了體育的育人價值。而王季愚與上世紀五十年代既提出了“強健的體魄,高尚的情操”的全面健康理念。這與我們當下提出的“健康體魄、健全人格”的體育育人觀如出一轍。體育教學不但要增強體育知識技能的掌握,增進身體健康,還要促進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健康,真正樹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培養(yǎng)終身鍛煉的體育意識,強化體育對人格完善的重要育人功能。王季愚全面發(fā)展的體育教育思想在新時代教育理念中賦予了新的內涵,是落實“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抓手,也為解決現代教育弊端的提供了一些有意義的參考價值。如何利用現代化的體育健康理念,科學系統加強青少年學生鍛煉手段,促進身心、體質與精神全面發(fā)展。既要發(fā)揮體育“提高免疫力、增進體質健康、緩解和釋放壓力”的“健康體魄”的育人功能,更要發(fā)揮體育培養(yǎng)“規(guī)則意識、團隊意識、目標意識、輸贏意識、禮儀意識、家風意識”的“健全人格”的育人價值。如何多項并舉深化學校體育改革,解決學生體質下降問題和學生健康觀問題已成為當下熱門。所以借鑒王季愚“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育人理念”,在當前全面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為回答“培養(yǎng)什么人”的問題提供了強大的鏡鑒作用。
(二)克服困難條件,發(fā)揮創(chuàng)造思維,彰顯了體育場地器材和師資培養(yǎng)觀。
王季愚注重“三材”教育,并且因地制宜,長遠和現實相結合的體育場地和師資觀,既顯示了作為教育家的現實性的理論高度,又顯示了創(chuàng)造性的實踐價值。王季愚“50年代場地論、60年代搬家論”無不站在戰(zhàn)略家的視角從長遠出發(f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新時代體育人如何能夠立足當下,放眼未來。根據學?,F有情況,合理的開發(fā)利用現有的場地資源,有計劃地整理、修繕場館,這種對硬件設施建設的完善是完成學校體育工作的保障。王季愚創(chuàng)造性的利用特長學生擔任體育教師和引進體育教師成立體育組這種因項而異培養(yǎng)專項教師的做法解決了當時體育教師嚴重不足的現狀。這對新時代,中國向體育強國邁進,全民健身作為國家戰(zhàn)略,學校體育、社會體育、家庭體育三方聯動,那么體育師資的培養(yǎng)和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當下借鑒王季愚體育師資觀對如何解決學歷與專業(yè)的匹配問題、全國體育師資缺口問題、體育教育本科學生文化課與專項的分數問題、學校體育教師繼續(xù)教育問題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三)體育全民化、生活化,助力體育回歸生活。
王季愚始終提倡“體育文體活動必須與外語相結合,打造生活國際化語境”“注重在體育教師、文體部帶領下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早操、間操強制化”“伙食營養(yǎng)化”。他的體育全民化、生活化、語境國際化觀點也正是當時學校體育的傳統特色。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樹立健康第一的理念,開足開齊體育課,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當下如何開足開齊體育課、成立體育社團、體育俱樂部、建立課內外一體化鍛煉模式、組織豐富多彩的體育文化活動、體育競賽,制定科學合理的體育健康評價體系,要真正樹立健康的身體是革命工作的根本。要讓“健康工作五十年”“育人至上,體魄和人格并重”等口號聲聲入耳,也讓“全民體育”“大眾體育”深入人心,更讓全民健身在學校體育的助力下“飛入尋常百姓家”這應該是給我們真正的啟示之一。因此,體育全民化、生活化是國民擁有強健體魄、健康生活的根本要求。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能夠清晰認識到在王季愚的辦學治校實踐中,高度重視體育教育在人的全面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場地器材建設上立足長遠,在師資隊伍建設上大膽創(chuàng)新,從體育活動開展上全力支持,并且在外語+體育上積極打造,將體育活動與智育教育進行科學合理結合,起到了鍛煉身體、完善人格和促進智育的三贏。可以說,對于新時代體育教育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借鑒價值。
參考文獻
[1]趙劭堅等.平凡人生——王季愚傳略[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
[2]戴煒棟.愛心的回響——緬懷人民教育家王季愚[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