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卿 張馨予
摘 要:一直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高校黨建工作,高校黨建不僅是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向基層延伸的重要舉措,還是讓黨的旗幟在高校基層陣地高高飄揚的重要保障。疫情期間,運用網絡開展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如何把握這一歷史發(fā)展變化開展“互聯(lián)網+黨建”值得思考。本文從互聯(lián)網視域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體系著手研究,指出傳統(tǒng)模式下高校學生黨建存在的問題,闡述信息時代背景下,運用互聯(lián)網構建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體系的優(yōu)勢以及具體路徑。
關鍵詞:高校;黨建;互聯(lián)網
中圖分類號:G64?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5-000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5.002
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高校必須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把黨對學校的全面領導落到實處。疫情期間,搭載在網絡上的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更是邁上新臺階,高校應抓緊這一發(fā)展變化機遇,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附著力,抓牢大學生黨建工作生命線。在互聯(lián)網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大學生黨員難以在傳統(tǒng)的高校黨建工作模式中發(fā)揮更大的青年活力,因此,高校應致力于研究新時代大學生黨建工作新模式,構建“互聯(lián)網+黨建”工作體系,激發(fā)高校學生黨組織活力。
一、大學生黨建工作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黨組織活動形式化
高校學生黨內活動是加強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重要一環(huán)。但是部分學生支部的黨組織生活流于表面,在僅有的黨組織活動中,大量進行讀文件、念PPT等脫離實際的形式主義活動。由于缺乏工作方法,有的學生黨支部無法做到平衡學生課業(yè)學習與黨組織活動之間的關系,造成學生缺乏黨組織生活。支部存在重說教、輕形式的問題,有的支部在黨員教育上僅僅開展一些簡單重復的機械的知識性、概念性的基本教育,影響了黨內組織生活的針對性與實效性,活動組織的效果不佳。
(二)黨建網絡平臺作用未有效發(fā)揮
在互聯(lián)網影響日益增大的今天,建立黨建互聯(lián)網平臺的初衷就是在吸收傳統(tǒng)的黨建工作優(yōu)勢的基礎上,利用新媒體搞好黨建工作。很多高校的網絡黨建只是建立了一個網站,其內容和功能比較單一,大部分為時事政治新聞以及各類黨內通知,有的即使設立了信箱、留言板,但往往對學生反饋沒有回應,幾乎是傳統(tǒng)黨建的“電子版”,沒有發(fā)揮其獨特優(yōu)勢。高校黨務工作者應該積極探索一種互聯(lián)網模式下的黨建模式,力圖讓網絡黨建工作發(fā)揮出最大成效。
(三)高校黨建工作隊伍的綜合素質有待加強
雖然高校教師隊伍總體呈現(xiàn)梯隊模式,但是有著豐富黨史知識、理論水平的大部分“前輩”都是接觸互聯(lián)網較晚的“后輩”,其豐富、深厚的黨建知識并不能完全有效地轉換為電子信息,在新時代發(fā)揮其巨大作用。而在全球經濟浪潮的影響下,年輕人也很難靜下心來完完全全地按照傳統(tǒng)模式進行理論學習。能熟練使用互聯(lián)網平臺的青年教師在處理一些比較復雜的黨建問題時理論水平不夠,從而顯得力不從心,影響學生吸收知識。
二、在互聯(lián)網視域下構建大學生黨建工作體系的優(yōu)勢
(一)互聯(lián)網為高校黨建工作提供信息交互條件
互聯(lián)網時代背景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拓寬了教育信息量,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興趣選擇相關學習內容?;ヂ?lián)網教育方式使信息傳遞不受制約,學生黨員和積極分子在網絡平臺下能夠更加積極自主地參與支部建設。通過組織參加各類“云思政活動”,例如我院學生支部在疫情期間組織開展“‘逆境攜行,你我同心笑臉征集”線上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分享居家防疫期間關于制作美食、健身、學習等各類視頻,深入挖掘支部成員間的優(yōu)勢、特長,豐富支部活動內容與形式。
在網絡平臺上,交流的雙方變成了兩個網絡角色,無論是教師、學生干部、普通學生都變成一個統(tǒng)一的代號。這種代號有利于消除師生之間的代溝與距離,引導學生參與高校黨建活動,實現(xiàn)了靜態(tài)高校黨建工作轉向動態(tài)高校黨建工作,提升了黨的理論教育實效性,促進高校黨建工作的順利構建。
(二)主客體互動增強高校黨建工作針對性
以我校機械學院學生第三黨支部為例,疫情期間開展了以線上促線下的特色防疫主題活動,通過征集視頻類、音頻類、圖片類、征文類作品,普及疫情防護知識、傳遞青春正能量,讓學生黨員在疫情防控期間不失學,加深黨組織與黨員的密切聯(lián)系,讓黨的“抗疫”聲音傳播在防疫陣地。
通過網絡模式開展的教育活動可以充分了解大學生黨員在現(xiàn)實生活中沒有充分表達出來的思想動向和內心感受,進一步引導大學生堅持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加強了主體與客體之間的溝通與互動。互聯(lián)網開展黨建工作可以減少學生黨員與教師、輔導員溝通的屏障,使黨組織掌握學生的第一手可靠、真實的信息,這也是黨組織正確決策的基礎。高校黨務工作者通過網絡平臺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黨員的興趣與各項能力,激發(fā)支部建設新活力,使黨建的組織過程更加靈活。
(三)網絡模式進一步增強高校黨建工作的實效性
構建互聯(lián)網視域下高校黨建工作是便于黨建資源整合、切實提高黨建工作質量和效率的有效方式。新媒體平臺信息資源豐富、內容全面、覆蓋面廣且更新速度快,是當前高校黨建工作者搜集、匯總、整合最新黨建資料的重要載體。
以往對于黨員和積極分子的培養(yǎng)僅限于黨校、支部的線下學習,在互聯(lián)網時代,通過運用新媒體學習先進典型事例以及黨中央的各項政策,進一步提高了對學生黨員和積極分子的教育實效性,做到了隨時學、隨處學,教育的經?;⒕毣驳玫搅擞行ПU?。可以讓學生隨時了解國家的大政方針以及各地各高校工作情況,還可以及時在網上參與話題討論,不但激發(fā)了學生黨員參與黨建的責任感、獲得感,而且使黨的組織生活變得空前緊密。學生黨員可以隨時參與到組織生活中,從而大大提升了學生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