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磊
摘 要: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學校為了適應時代的步伐,將大數據等現代科技引入課堂,讓智慧課堂的構建有所依憑。新課改要求課堂內容更加豐富,通過利用高新技術來構建智慧課堂,采用新的教育方式,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高效,和諧。小學數學應用智慧課堂,無論對于學生還是教師都有著巨大的價值。對在小學構建智慧課堂的益處進行探討,總結關于構建教學體系的方法,以期對于構建智慧課堂有所幫助。
關鍵詞:智慧課堂;小學數學;課堂構建
眾所周知,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黃金階段,因此為了讓這一階段的學習成果最大化,引入智慧課堂這一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具有多元和開放特性的網絡空間里,通過自主的思考討論,在興趣的指引下主動學習,增強學習效率,讓課堂變得更加活躍。下文是本人通過多年教學經驗總結出來的一些有益于構建智慧課堂的方法。
一、構建智慧課堂帶來的提升
智慧課堂將知識與電腦、白板結合在一起,應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能夠大幅度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首先,由于其生動形象的特效更加符合小學生認知特點,不會禁錮其思維,能讓學生升起對學習的興趣,在興趣中進行學習。其次,由于小學生邏輯性不強,智慧課堂的出現能夠讓其更加容易理解課堂中的知識,同時不同于傳統(tǒng)課堂的死板沉悶,智慧課堂由于其趣味生動特性,更能讓學生喜歡學習,對學習產生興趣,激發(fā)學習積極性,避免學生對于學習出現抵觸。最后,由于其順應了數學教學中的靈動性,更符合學生的學習習慣,對于數學教學,光靠以前的“填鴨式”教學及死記硬背的老思路、老觀點是不行的,現在利用智慧課堂結合課本知識,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從而提升了課堂的教學質量[1]。
二、靈活運用科技輔助教學
構建小學智慧課堂有一定的硬件需求,比如說平板、電腦等相應的電子設備是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在如今的教學過程中,平板成了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學會靈活運用平板電腦,通過其準備教學課件,在網上進行微課教學,為學生布置作業(yè)等都離不開對其靈活運用。在如今科技高速發(fā)展的時代,學會靈活應用平板、電腦將對教師的教學提供很大的幫助。
三、構建開放課堂,放飛思維
(一)引導學生轉換思維方式
教育的根本在于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思考在面對問題時能夠得心應手地解決,在復雜的應用題教學中,如果教師按照傳統(tǒng)教學的方法,按部就班地引導學生解決問題,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進行解題,雖然不會出現較大的疏漏,但是也限制了學生通過自主思考來想到新的解決方式,抑制了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師進行教學時,給出例題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來給出解決方案,學生在自己探索解題方法的過程中,積極思考,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尋找問題的答案,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靈感被激發(fā),讓學生在面對問題時能夠積極主動的思考,讓課堂成為學生思維發(fā)展的根本。改變了學生依靠老師的指導才能解決問題的弊端,讓學生在將來的生活中能夠更加從容的思考。
(二)在面對問題時引導學生打破瓶頸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會不可避免地遇到不同的障礙,教師在學生遇到困難時,能夠引導其解決問題,通過巧妙的語言讓其打破思維定式,讓其能夠打破瓶頸[2]。例如在學習“圓”的時候,有學生提出“球也是圓的”這一錯誤的認知時,由于涉及立體幾何方面較難理解的問題,不能用“以后會學”這種敷衍的方式來搪塞學生,可以通過現實生活中的事物來進行舉例,比如西瓜本身是一個球體,將其切開,所得到的平面是一個圓來進行舉例,幫助學生理解圓與球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三)引領學生深層思考,發(fā)掘思維深度
當學生對于問題的思考僅僅停留在表面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對于這個問題進行更加全面的思考,引導學生對問題的進行深度挖掘,讓學生在思考問題時能夠更全面[3]。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避免提一些簡單機械的問題,因為這種問題會抑制學生的探討欲和思考欲,無法讓其對于所學問題進行深入思考。教師可以通過一些追問,引導學生更加深入的進行思考,幫助其拓展思路,提高認知水平,提升教學質量。讓學生在更高層次的思考過程中,不斷進行創(chuàng)新,引領學生在正確的道路上思考,讓學生能夠在解決問題時通過表面看到本質,在解決問題時不僅知道解決方法,更能知道使用這一方法的根本原因,讓其將所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在學習的過程中養(yǎng)成創(chuàng)新意識,在將來的生活中,可以自己解決難題。
四、通過發(fā)掘教學中的細節(jié),構建開放的課堂
一個個微小的細節(jié)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課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細節(jié),在學生出現問題時能夠及時關注,并幫助其解決困難。優(yōu)秀的課堂離不開精彩的細節(jié),教師只有重視教學中的細節(jié),才能更好地教導學生,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一)利用學生失誤,引導學生思維
當學生出現問題時,教師不能對這個問題置之不理,或者僅僅告訴學生正確答案,而是應該抓住這個問題所展現出來的學生不足,進行引導,抓住時機,彌補學生的不足,引導學生往更深層次思考,讓其思考方式得到拓展,思維得到升華[4]。讓學生在面對問題時不停留于表面,而深究其內在原因,使其思維能力得到提高。比如,小明從家到學校,步行需要15分鐘,騎自行車需要6分鐘,當小明騎自行車從家出發(fā)4分鐘后,自行車壞了,改為步行。小明從家到學校共用了多少分鐘?正確的解答方法是(6-4)÷(6÷15)+4=5+4=9(分鐘)。計算時,有的學生列出的等式忘記加上推車走的時間。此題告訴我們變速的行進問題屬于綜合題,可能會運用到比例、分步、分段等多種處理問題的方法。對于這種分段變速問題,利用算術方法、折線圖法和方程方法解題各有特點。算術方法對于運動過程的把握非常細致,但必須一步一步來;折線圖則顯得非常直觀,每一次相遇點的位置也易于確定;方程的優(yōu)點在于無需考慮得非常仔細,只需要知道變速點就可以列出等量關系式,把大量的推理過程轉化成了計算。通過設問,教師將學生的錯誤轉化為教學過程中的關鍵性細節(jié),讓錯誤變成了提高學生能力的教學資源。這告訴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利用學生的錯誤,通過學生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讓其能夠從多角度理解問題的內在聯(lián)系,從多方面去分析問題,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