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 周明
摘 要:“不輸在起跑線”、知識先修、父母的盲目攀比、焦慮等致使幼兒階段孩子的學習負擔非常重,特別是幼兒園階段提前學習小學知識,進行所謂的“幼小銜接”教育嚴重違背了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致使剛入小學時眼高手低,很難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錯誤性的知識難以糾正,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勞民傷財,欲速而不達。
關鍵詞:幼兒園小學化;小學教學;學習能力
自工作以來,我一直在九年一貫制學校任教,是一名班主任,也是一名數學老師,目前也是一名幼兒園孩子的母親,作為班主任,我非常關注小學入學新生的適應問題、學習能力、學習興趣等,所以非常關注銜接教育,尤其是自己的小孩正處在這個幼小銜接階段。我身邊的同事討論這個問題也比較多。經過調查、分析、研究等發(fā)現幼兒園大班進行的“幼小銜接”的小學知識性教育弊大于利,以下是有關這類問題的現象和分析。
一、提前進行知識性教育,弊大于利,糾錯難于新知識學習
因為幼教市場競爭壓力大,很多私立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在大班階段進行幼小銜接教育,經過調查分析發(fā)現所謂的“幼小銜接”就是將一年級的內容進行先修。比如拼音和漢字的學習,拼音和漢字對于上小學之前的孩子是比較難的,尤其是拼讀和筆順、筆畫,我的孩子目前在一所私立幼兒園讀大班,大班上學期就已經教授完23個聲母和6個單韻母。每天除了寫拼音還要拼讀,孩子剛開始拼讀還要帶上聲調,拼出來都不知道是讀的哪個音。學習了各種筆畫,寫字的時候,孩子有時候發(fā)牢騷:媽媽,大象的“象”字太難寫了。經過跟一年級語文老師溝通,根據他們的經驗,幼兒階段不能過早滲透拼音和漢字,有些音節(jié)是錯誤的,比如單韻母O的發(fā)音,孩子很難糾正,因為第一印象特別深刻,糾錯比教授新知識更難。再比如在一年級數學內容幾何認識中,要求認識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和球,但在幼兒園階段提前教授了平面圖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和圓。在學習這節(jié)內容時,大多數孩子形體不分,將立體圖形說成平面圖形的名字,還不容易糾正。還有最讓一年級老師頭疼的筆順,孩子在幼兒園時能寫出很多字,但是筆順都是錯的,也很難糾正。孩子沒有這個意識,覺得寫出字就行了,筆畫的前后沒有關系。我調查發(fā)現孩子其實在6歲左右就可以寫出自己的名字,所以家長不用太過著急。
二、眼高手低,似懂非懂,很難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思維
在小學一年級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教學中,要求學生必須掌握湊十法和破十法。如教學9+8=?,方法是把8分成1和7,1和9湊成10,10+7=17。教學16-8=?時,方法是把16分成10和6,10-8=2,然后2+6=8。但是大多數學生在教授之前就已經喊出答案了。問他們是怎么算的,卻無人應答,他們可能是用手指算、珠心算等方法,所以上課的時候不會再聽老師講的湊十法和破十法的算理,我們知道數學課堂是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一開始學生的思維不被培養(yǎng)起來,等到三年級的時候,幼兒園的知識不夠用了或是用完了。真正到了學習的時刻,卻沒有數學思維去思考問題,所以三年級成為學生兩極分化的轉折點。我身邊就有很多類似的案例,一、二年級的時候考試考得很好,但是在三年級成績直線下降,通過對這類孩子的調查發(fā)現,孩子覺得一、二年級的知識在幼兒園都能滲透,所以基本上課不用聽講,從而沒有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和建立,也就形成上述的不良現狀。
三、違背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打擊學習興趣,較早出現厭學現象
在我教學一年級數學時,一個同事問我,自己的小孩在大班開始列豎式計算了,一天算一頁??吹胶⒆拥淖鳂I(yè),我當時都驚呆了。作業(yè)中不僅是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還有三位數的加減。比如用100去減一個兩位數,讓孩子列豎式計算。同事說孩子每天作業(yè)都很頭疼,不能過早地講清楚算理,為什么要進位退位,老師還要求寫上進位的小1和退位的點,只能讓孩子依葫蘆畫瓢。豎式的格式也是照貓畫虎。這樣的作業(yè)真的只是浪費時間,還容易打擊孩子的學習興趣。
對于老師來說,最難教的不是上學前知識儲備不足的孩子,而是缺乏學習興趣的孩子。接受過“小學化”教育的孩子對一年級的知識比較熟悉,所以學習上沒有難度、沒有挑戰(zhàn)、沒有新鮮感,從而失去學習的動力,漸漸就會缺乏學習的興趣,覺得學習是講自己已經知道的東西,會不思進取。
四、家長盲目攀比,勞民傷財,違背教育規(guī)律
同齡家長之間不免談論孩子的學習情況,有些家長聽說跟自己孩子一般大的其他孩子都會拼音,會多少漢字,會算出多少道題,就焦慮了,即使自己的幼兒園老師不教,在家自己可以教,生怕落后,成為所謂的“輸在起跑線”上。作為家長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實際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循序漸進、因勢利導,不要成為孩子學習興趣上的攔路虎。
總之,幼兒階段的學習內容很多,如基本生活能力的培養(yǎng),自己整理書包、洗漱;安全知識的學習,交通規(guī)則、報警電話的使用;與同學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分享玩具、一起做游戲;情緒的管理等。這些基本能力將受益一生,因此作為教師及家長的我呼吁家長不要功利化,不要認為學校里面就要學習文化知識,在什么年齡做什么事,算數、拼音、寫字這些常規(guī)的知識性學習小學階段才正式開始,完全能學懂,能跟上,我們應該始終遵循孩子的自然成長規(guī)律,不應該拔苗助長,努力讓幼兒成為小學生的向往者。
注:本文系蘭州市規(guī)劃課題“私立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以蘭州XX私立幼兒園為例”(立項號:LZ[2019]GH60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