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巍
摘要:小學階段是所有教育的起始階段,在整個教育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所以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非常重要。素質教育對教師提出了新要求,在教學時,教師不僅要發(fā)展學生的專業(yè)能力,還要促進學生其他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小學美術雖然影響不了學生的升學成績,但是影響著學生的審美能力。本文先分析了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的意義,然后分析了當前小學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相應的改進策略。
關鍵詞:小學? 美術教學? 動手能力
隨著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速度越來越快,我國面臨外來文化的挑戰(zhàn)越來越嚴峻,我國也越來越重視文化的發(fā)展,開始重視人才的培養(yǎng)。小學美術作為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豐富學生精神世界的一門學科,在小學教學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受到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小學美術教學依舊處于邊緣化。但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越來越重視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的意義
1.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好的學習習慣能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占比較重的其實是動手操作課程,它有助于學生掌握相關美術知識。因此,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對知識產生探究的意識,學習一些小制作理解課堂知識,這將對學習產生非常大的幫助。
在學習美術時,小學生會主動進行剪紙或者繪畫活動,這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在學習其他學科知識時,也會主動理解問題。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要求學生記筆記,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2.有利于活躍課堂教學氣氛
輕松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放松心態(tài),減少學生的厭學情緒,幫助學生更好地處于學習狀態(tài)。小學美術本來就是一門非常有趣的課程,教師在教學時,不應該將課堂氛圍弄得太壓抑,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的時候,應該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相對比較自由,有利于活躍課堂教學氣氛,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3.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再是某一方面的能力,更需要復合型人才。小學美術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時也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各項能力,保證學生全面發(fā)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當前小學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師對美術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
美術教學在小學學科中不占主要位置,對學生今后的升學考試也沒有明顯的幫助,所以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都沒有對美術教學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小學教學中,學校、教師和家長一般都會將語文、數學、英語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并且排課量比較大,美術課程雖然被排到課程表上,但是課程量極少。在進行美術教學時,教師也按部就班,不僅不會讓學生動手實踐,還不會拓展教學內容,這導致美術教學枯燥乏味,學生也不愿意學習。備課是必需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一,但是由于對美術學科不重視,很多美術教師在上課前不會規(guī)劃和整理教學內容,課堂管理也非常松懈。在這種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不能真正學到有用的美術知識。
2.教師的專業(yè)能力不足
教師的能力決定了教學質量,也影響著學生的發(fā)展,小學美術教學質量不高,很大原因是教師的專業(yè)能力不足,教學水平非常有限,阻礙了學生在美術方向的發(fā)展。部分學校美術教師都是非專業(yè)美術的教師,甚至由其他學科的教師代課,教學時也只是講解教材,這一系列因素都影響了學生提高自己的美術素養(yǎng)。
除了教師的專業(yè)能力不足之外,在教輔材料的供應上也呈現出不足的現象。在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不僅需要教師擁有足夠的專業(yè)能力,還需要擁有足夠的教輔工具作為支撐。但是,很多學校沒有給美術教師提供相應的教學工具,學生沒有可供鍛煉動手能力的工具,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動手能力的發(fā)展。
3.教師忽視了動手能力的重要性
小學美術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在美術創(chuàng)作時放松心情,緩解壓力。美術的基礎就是動手,實踐促進發(fā)展,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教師就要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生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夠發(fā)現自己在美術學習上的不足,從而改正和完善。另外,“熟能生巧”的美術精髓就在于“練”,學生只有在實踐過程中感受自己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的初衷、期間遇到的困難,以及完成后的成果,才能真正明白一個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背后所蘊含的情感,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三、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的實踐策略
1.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
小學美術教學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理解能力,但是很多教師在課堂中往往只是機械地講解美術理論知識,學生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導致學生在學習時會處于漫不經心的狀態(tài),也不能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能力。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一定要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美術教學,在講解知識時注重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盡可能地開展一些符合教學內容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參與進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如在教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漢字中的象形文字》中,教師可以舉辦書法大賽,使學生在競爭中激發(fā)出內心的學習激情,從而更好地參與美術學習。
2.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舉辦實踐活動
提高學生在美術教學中的動手能力,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重視美術課程,然后根據教材內容進行備課,只有進行了充足準備,教師才能更好地進行教學。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實踐機會,將教學內容緊扣生活實際,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當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進行美術學習,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如在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走進春天》中,教師可以帶著學生在戶外進行寫生,讓學生觀察“春天”,然后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這樣,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3.提高教師隊伍的教學水平
教師的教學能力也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水平,教師不僅要轉變教學觀念,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能力和認知水平。首先,教師要對自己有所要求,不僅要時時刻刻地學習新的教學方法,還要時時刻刻了解美術教學的新信息,在課堂教學時用新聞實事引入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對于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和教學水平,要制定統(tǒng)一的考核標準,化壓力為動力,以此促使教師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要想提高教師隊伍的教學水平,教師還要定期參加培訓。教師通過學習其他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方法,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教師的成長,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
4.制訂合理的競爭機制
雖然美術沒有納入升學考試的課程,但是為了在美術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師可以自己制定一個競爭機制,讓學生在競爭中獲得進步。小學生的勝負心非常強,教師給學生制定競爭機制,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求勝心,從而更好地投入學習,以此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給予學生評分,尤其在平時的作業(yè)練習中,教師要將學生進行明確的分層,讓學生之間能夠進行比較,有比較,才能找到差距,促進學生進步。另外,教師還可以定期舉行“美術爭霸賽”,對于參賽作品中質量較好的學生給予相應的獎勵,調動學生的熱情。但是,教師在對學生的評分過程中,要注意不打壓自信心較低的學生,而要對部分學生給予適當的鼓勵,增強學生的信心,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挖掘學生的潛在美術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是可行的,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但受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影響,當前小學美術教學還存在許多問題,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地進行教學實踐,采用合適的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趙穎.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J].新課程(上),2016(1).
[2]廖春鈺.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J].新課程導學,2014(24).
[3]夏小建.美術教學中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J].小學教學參考,2021(9).
[4]蔡加珈.分析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J].小學生(下旬刊),2020(11).
(作者單位: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qū)大眾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