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明
童話以歡快的語言、豐富的想象、夸張的手法、跌宕的情節(jié),營造了一個歡樂、富有童趣的世界,倍受讀者的青睞。因此,在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教師要發(fā)展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引領學生感受飽滿的形象、奇妙的幻想、活潑的語言,體會童話獨特的美。但是,在當前童話教學中,教師過于關注知識目標,為學生留下想象的空間過少,對需要學生想象的片段往往一筆帶過,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童話的積極性。
一、放飛想象,活化課堂
首先,教師要深入挖掘文本,創(chuàng)設情境,帶領學生感受童話世界,讓他們張開想象的翅膀,在富有童趣的世界中遨游;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品讀童話中的美詞佳句,體會其中生動的語言描寫,從而自覺地融入童話世界;最后,教師要借助形容詞、動詞,引導學生感受童話語言的特點。
如在教學部編本二年級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時,筆者讓學生閱讀小蝌蚪的外貌形狀,抓住關鍵詞句體會蝌蚪的天真可愛,豐富學生的想象。此外,小學生思維活躍,教師可以利用色彩鮮艷的圖片再現(xiàn)故事,讓學生理解情節(jié)、認識形象,也可以讓學生觀察圖片,想象蝌蚪的心理活動,使蝌蚪的形象更加飽滿。
二、參與表演,體驗童趣
童話中充滿了快樂,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讓他們表演童話內容,促使他們在體驗童趣中感受童話的特點。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體會文本語言,在想象中獲得情感的熏陶,從而更深刻地感受人物形象。小學生喜歡表演,教師可以將童話變?yōu)椤巴拕 ?,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讓他們融入童話的世界,運用自己的理解表演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
如在教學部編本一年級下冊《小壁虎借尾巴》時,筆者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小壁虎與小魚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的對話,感受壁虎媽媽的疼愛之情。這樣一來,可以將學生難以理解的詞變得生動、直觀,讓抽象的詞變得淺顯,幫助學生獲得真實的體驗,滿足學生愛表演的天性,讓學生在體驗童趣的過程中愛上語文學習。
三、編寫故事,創(chuàng)編童話
童話給人帶來了無限想象的空間,這與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相吻合。首先,教師要結合童話故事內容,引領學生去創(chuàng)編,培養(yǎng)他們的表達能力與想象能力。學生對童話故事進行創(chuàng)編,能使童話故事得到拓展,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其次,入選小學低段語文教材的童話,故事情景會反復出現(xiàn),易于學生掌握,所以教師要把握這一特點,引導學生仿編童話,促進學生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再次,童話故事在結尾處往往會留白,給學生留下想象的空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發(fā)揮想象,續(xù)編童話故事。最后,教師要通過恰當?shù)囊龑?,激發(fā)學生寫作的沖動,讓他們創(chuàng)編出富有個性化的童話作品。同時,教師要利用童話中省略的內容,讓這些內容成為學生創(chuàng)編的素材,并給予他們一定的指導,讓他們感受創(chuàng)編童話的樂趣。
四、強化拓展,促進感悟
教師要將童話的審美向課外拓展,調整學生學習童話的方式,讓學生在課外閱讀童話作品時,從課外閱讀中獲得感悟。小學生的認知能力與理解能力不足,而入選部編本的童話作品大多要經過刪減、改編,但故事的內容往往與原文有很多不同之處。因此,在教學入選的童話作品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童話原著,進一步了解人物形象。此外,每篇童話作品都有鮮明的主題、有趣的故事,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與課文中童話主題內容、人物形象相近的讀物,激發(fā)學生閱讀童話的興趣,讓他們理解童話故事的內涵,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如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安徒生童話》《小王子》等經典童話作品,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童話作品。小學一年級、二年級是學生積累語言、發(fā)展想象、促進審美的最佳階段,教師要向學生推薦一些語言優(yōu)美的童話,增強學生的語感,豐富他們的閱讀體驗。同時,教師要定期召開閱讀童話報告會,開展講童話故事、趣味知識競賽、童話劇表演等競賽活動,調動學生參與童話閱讀的積極性,讓他們感受童話帶來的獨特魅力。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教師要立足于審美的視角,引領學生品讀、表演、創(chuàng)編、想象童話,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增進學生的審美體驗,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作者單位:江蘇省濱海縣八巨鎮(zhèn)大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