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成為當前基礎教育的熱門話題。思想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內容主要有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以及公共參與,這些要素是充分挖掘學生學習潛力、促使學生成為合格公民的重要內容。但是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學生法治意識的培育方面還存在著諸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影響了學生法治意識的形成,阻礙了思想政治課程教育目標的完美達成。因此,文章將基于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分析當前學生法治意識培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探討可以有效培育學生法治意識的相關措施,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法治意識培育
在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下,教育部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出了明確的改革意見,為了全面深化課程改革的各項指標,學校要制定出有利于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體系,并以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以及當前社會的人才需要為基礎,對如何培養(yǎng)學生,怎樣培養(yǎng)學生這一問題做出深入的回答?;诖耍诵乃仞B(yǎng)已經成為各大基礎學科的重要教學課題,而高中階段的思想政治學科自然也不例外。因此,作為高中階段的思想政治教師,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就必須對這門學科的課程特點以及育人功能做出深入了解,并以此為基礎積極對現(xiàn)有的教學措施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從而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社會輸送具備高度法治意識的人才,助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可以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一、 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法治意識培育中的現(xiàn)存問題
(一)法治意識培育的重視程度不足
在高中階段的思想政治教學中,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會將學生的成績作為評判教學成果的唯一指標,所以在思想政治教學中,幾乎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為了更高效的提高學生的政治成績而開展的。尤其是高中階段的政治教學,因為思想政治也是高考中的重要內容,在高考的影響下,很多教師不敢脫離高考范圍進行教學,所以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受到了嚴重的限制,這樣即便有些教師想要對學生進行法治意識的培育,也因為高考中有關法治教育的內容相對較少,從而顧忌學生的高考成績而放棄法治意識的專項培育。另外,高中階段的思想政治教師很少出自法學專業(yè),絕大多數(shù)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或僅是師范專業(yè),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的法學教育,他們的法律知識相對比較淺薄,所以在思想政治教學中無法對教材中的法律知識進行延伸和拓展,使得學生難以在思想政治教學中學到更深層次的法律知識,自然也無法培育學生的法治意識。
(二)法治意識的培育目標不夠明確
在高中階段的思想政治教學中,很多教師雖然已經意識到要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意識,但是在具體的教學中,由于沒有明確的培育目標,使得很多教師的法治意識培育都停留在表面上,往往只知道為學生科普法律知識,讓學生了解法律條文,而造成學生的法治意識培育效果不夠理想。因為,法治意識不只是了解法律知識以及法律條文,而是要學生全面的認識法律及其社會功能,并在認識的基礎上信任和依賴法律。因此,法治意識的培育目標不是簡單的法律知識灌輸,也不是要培養(yǎng)出專業(yè)的法學人才,而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素養(yǎng),讓學生成為一個遵紀守法的合格公民。但是,教師也應該明白,法律知識是法治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基礎,要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素養(yǎng)就要從基礎的法律知識普及做起,只有這樣學生的法律能力才能逐漸提升,從而建立起法治情感、法治態(tài)度以及法治價值觀,堅定自己的法治信仰。
(三)法治意識培育的方法過于單一
在高中階段的思想政治教學中,由于教師的法治意識教育目標出現(xiàn)了偏差,很多教師都將幫助學生掌握法律知識作為教育目標,導致教師在教學時為了達成這一目標,都會采取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從而使得教學方法呈單一化發(fā)展,進而使得法治教育的內容難以落實,法治教育的目標難以達成。而且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雖然也有其有利的一面,但明顯是弊大于利,因為這種單一的教學法治會很大程度的削弱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使得學生在法治教育中缺乏主動性,同時也無法照顧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影響法治意識的培育效果。另外,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如果只是單調的給學生傳授法律概念以及法律條文,并讓學生對其進行了解背誦,這會嚴重影響教學有效性的提升,使得法律教育的預期效果難以實現(xiàn),從而無法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思維。
二、 基于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法治意識培育措施
(一)思想上重視學生法治意識培育,提高教師法律素養(yǎng)
在高中階段的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是學生與知識之間的橋梁,所以要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意識,必然需要提高教師對法治意識培育的重視程度,這樣在思想教學過程中,教師才能把握教育時機,給予學生適度有效的法治教育。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加強自身的法律素養(yǎng),這樣在進行思想政治教學時,面對教材中與法律知識相關的教學內容,才能恰如其分的對其進行運用,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意識。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對自身的法律知識進行充實,對于教材中所涉及的法律內容要及時地進行學習和了解。例如,在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1第五課《企業(yè)與勞動者》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在教學前應該對“公司法”“勞動法”以及“勞動合同法”等的相關法律條文進行了解,并在課堂上將其作為教材內容的補充教授給學生,以此來對學生進行法治意識培育。
(二)內容上整合挖掘教材法理資源,加強法治意識培育
在高中階段的思想政治教材中,其有關法治教育的資源是非常多的,有些雖然沒有明確地給出法律知識,但卻存在著很多法治現(xiàn)象,以高中階段的思想政治必修1這本教材來說,這本教材雖然講的是經濟生活,但是其中卻不乏各種法律現(xiàn)象,像是在《多彩的消費》一課中涉及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在《企業(yè)與勞動者》一課中涉及了“公司法”“勞動法”以及“勞動合同法”等;在《投資理財?shù)倪x擇》一課中涉及了“證券法”“保險法”等;在《財政與稅收》一課中涉及了“稅法”等。像這樣的內容還有很多,所以作為高中思想政治教師,在正式開展課堂教學前,就應該先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的整合挖掘,并學習教材中所涉及的相關法律知識,然后在課堂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開展教學活動,讓法治意識的培育滲透到日常教學中,使得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法治意識。例如,在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1第三課《多彩的消費》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最后的課堂總結中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向學生提問“經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作為一名消費者,具有什么權益?商家的什么行為會侵害你的權益?在面對商家一些不合理要求時,可以怎么辦?”等,以此來對學生在本節(jié)課中接觸的法治知識內容進行點撥,讓學生課堂上所學到的零碎的法律知識變得明確起來,加深學生對于這些法律知識的印象,從而使得學生的法治意識可以得到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