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艷
摘 要:在初中班級管理中,為切實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中關于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認真思考“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的問題,文章結合初中班級管理工作實踐,從立德樹人理念的內涵入手,對其落實途徑進行了梳理。
關鍵詞:初中班級管理;立德樹人;落實
一、 引言
立德樹人是黨的十八大確定的教育的根本任務,為做好新形勢下的初中班級管理明確了目標和方向。因為班級是促進德育工作開展的主陣地,所以需要切實結合立德樹人的內涵,采取科學的方式方法,確保立德樹人理念得到落地落實。
二、 立德樹人的內涵分析
2017年10月19日,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發(fā)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教育工作如何立德樹人的重要指示,同時也什么闡明了立德樹人的重要性。作為基層的一位普通的初中班主任老師,要深刻學習、貫徹和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就必須對立德樹人的內涵有一個基本的認識。立德樹人,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充分意識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學校思政、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價值和意義所在,中學作為初中生培養(yǎng)的重要基地,學校思政與德育工作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的主要內容之一,所以教師必須做到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以德修身、以德服人、以德領才、以德潤才的理念來約束和發(fā)展自己,并以“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一以貫之地滲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嚴格按照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的要求,落細、落小、落實,幫助學生學會勞動、學會感恩、學會勤儉、學會謙讓、學會助人、學會自信、學會寬容、學會自律,這不僅是立德樹人的根本內涵,也是落實和回答“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的主要方向,更是初中班級管理的重要導向。
三、 初中班級管理中落實立德樹人理念途徑
(一)“主題教育活動”路徑
第一,以課程育人的方式強化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將課程育人始終作為立德樹人理念實施的主要途徑,利用課程向學生傳授德育理論,以幫助學生形成德育理論知識體系,促進立德樹人理念的實現(xiàn)。因此,在初中班級管理中,應采取課程育人的方式,著力實施課程思政,切實加強與各科教師的合作,在班主任和德育教師的雙重主導下,在其他學科教師的配合下,大力實施課程思政,挖掘課程中的德育元素和思政元素,為立德樹人理念的落實奠定基礎。
第二,以實踐育人的方式強化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德”的內涵涉及智慧與行為。其中,智慧“德”源于學習,而行為“德”源于實踐。在日常班級管理中,可以開展以德育為主題的班會活動、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實踐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社會責任感與高尚品格。比如針對七年級新生開展入學教育和軍訓活動,在開展主題班會時,可以選取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的班會主題活動,在暑假組織學生進入基層實施公益活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等,讓學生在主題教育活動中感受和體驗立德樹人理念的內涵,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端正思想態(tài)度,磨礪學生的意志品質,在內化于心和外踐于行的過程中促進立德樹人的深入實施。
(二)“日常管理活動”路徑
立德樹人理念的滲透和目標的實現(xiàn),具有較強的復雜性和系統(tǒng)性,只有常抓不懈,牢固樹立立德樹人理念在班級管理中的主導地位,在日常班級管理中融入立德樹人,以不斷夯實立德樹人的育人性和實效性。
第一,以特殊節(jié)日為契機,強化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比如在每年3月開展學習和踐行雷鋒精神的活動,在每年的清明節(jié)組織學生進入當?shù)亓沂苛陥@緬懷先烈,在五四青年節(jié)中開展勵志演講活動,在國慶節(jié)大力開展愛國主義征稿活動。通過利用這些特殊節(jié)日實施德育教育活動,旨在更好地強化學生對中華民族精神與愛國主義精神的認識,強化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提升學生的社會主義榮辱觀與社會責任感,幫助和引導學生從小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
第二,切實謹記“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立德先立師,樹人先正己”的要求,作為班主任,應不斷強化自身的師德師風修養(yǎng),學會以自身的魅力來感召學生。德行離不開言傳身教的支持,初中生的各項性格和行為尚未成熟,班主任在日常班級管理中,自己的一言一行、言談舉止均是學生效仿的標準和遵循的目標,所以需要班主任通過自身的實際行動,向學生示范并踐行何謂立德樹人、何為立德樹人,并不是一味地說教。往往教師的行為對學生的影響是一生的,這就需要班主任老師注重品德修養(yǎng)、為人師表、身體力行,既要給學生彰顯自身的學識魅力,又要彰顯自身的人格魅力,才能為學生的發(fā)展樹立標桿。
第三,切實謹記“勤于學、善于思、敏于行”的要求,既要給學生傳道、授業(yè)、釋義、解惑,又要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肩負起自身應有的使命,所以需要在日常班級管理中做到“勤于學、善于思、敏于行”,不斷提升的塑造與工作能力,“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說明了“勤于學”的重要性,“學而不思則罔”說明了“善于思”的重要性,“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說明了“敏于行”的重要性,所以需要教師在日常班級管理中以強烈的愛心和責任心去參與,并深入教室、食堂、宿舍,采取線上線下、家園合育的方式,強化學生的溝通和人文關懷,并做到學生的關注,強化學生的心理疏導,使得學生心理健康,幫助學生形成健全人格。
第四,切實利用多元載體強化德育教育宣傳。在初中班級管理工作中,需要班主任老師切實注重網絡平臺和微校園等平臺,給學生積極傳遞各種積極信息與材料,利用黑板報與展板、校園長廊等渠道進行立德樹人理念的宣傳,在班級中粘貼名言警句和設置立德墻等方式,致力于良好德育氛圍的營造,并在班級中樹立品德優(yōu)良和成績優(yōu)異以及尊師敬老的典型,激勵和引導學生提高其品德修養(yǎng),并在日常管理中給學生推薦有關青春、勵志和可以體現(xiàn)民族氣節(jié)和傳遞正能量的書籍、報刊、電影等,引導學生將自身的心得體會和感受寫出來,并將學生寫得好的作品在黑板報、校園廣播中展播,以潛移默化地促進立德樹人理念與班級管理的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