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玉寶
摘 要:為保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促進學生語言思維能力的進步與個人文化素質(zhì)的提升,任課教師應當合理運用提問教學法組織趣味性教學,充分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熱情。通過提出有一定吸引力與概括性的特殊問題,創(chuàng)設符合本課學習方向的問答情境,使學生根據(jù)任課教師所提出的學科問題進行自主探究,當代小學生能夠在尋找問題正確答案的過程中認識到所學知識的具體應用路徑,夯實自身能力基礎,把握語文課程知識體系中的關鍵部分,并將所學學科知識貫徹到實踐之中。文章主要分析了提問教學法的核心應用原則,并指出了目前小學語文課堂上提問教學法的具體應用誤區(qū),總結了高效運用提問教學法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可行路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提問教學法;應用路徑研究
一、 引言
通過運用提問教學法,任課教師能夠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限制,與缺乏學習熱情與探究意識的小學生進行密切互動,師生之間能夠進行平等的雙向交流,可突出小學生作為課堂學習主體的地位,語文教師能夠在問答情境中充當講解學科原理、提供學習素材的引導者,小學生則可在任課教師的指引下找準階段性學習目標,在探究問題答案的過程中鍛煉自身的思維能力,對學科核心原理與基本知識產(chǎn)生準確、系統(tǒng)的認識。任課教師可在問答互動活動中發(fā)現(xiàn)學生在個人能力與學習習慣等不同層面的不足,給小學生以思維層面的啟發(fā)。
二、 運用提問組織教學應當堅持的核心原則研究
(一)趣味性
處于心智未成熟階段的當代小學生喜愛動態(tài)、直觀的事物,并擅長發(fā)揮自身的形象思維解讀事物的變化規(guī)律。為保證課堂教學效果,任課教師應當搜集符合大多數(shù)學生個人興趣愛好的教學素材,并進一步整理、歸納其中可利用的成分,將其融入問答主題之中,設計突出階段性學習主題與課文思想內(nèi)涵的趣味性問題,使學生在快樂、輕松的氛圍中逐漸找出問題的正確答案。幫助小學生建立對語文課堂學習的自信心。通過提出有價值的趣味性問題,教師可使學生在獲得學科基本知識的同時逐漸養(yǎng)成持續(xù)性學習與自主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有效避免單方面的知識灌輸,讓多數(shù)小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小學生能夠牢記自身感興趣的知識,并在教師講解問題答案的過程中持續(xù)集中自身注意力。
(二)有效性
任課教師必須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理解力與學習效率,有計劃地為課堂教學活動設置難度適中、具備一定思想性的問題,通過提出問題間接地指明本課的主要學習目標與探究方向,營造出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任課教師應當在組織課堂問答活動之前深入探究不同階段課程內(nèi)容的重點,使問題與課程知識體系中的部分高難度知識點之間建立聯(lián)系,并通過設置指向性問題降低小學生學習本課知識的難度。
三、 目前小學語文提問教學模式的缺陷與漏洞研究
(一)未能選擇正確提問方式
部分語文教師未能掌握提問的正確方法,為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習慣性地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不斷提出缺乏典型性與概括性的問題,在講解每一個知識點時都會向?qū)W生提出較為簡單的問題,這種提問方式不利于小學生總結本課所學知識,難以突出課程知識體系中的重點與難點部分,雖然能夠起到喚起學生學習熱情、活躍學習氣氛的特殊作用,但是無法保證問答活動的有序開展,語文教師難以有效控制課堂紀律,提問方式的單一性與片面性阻礙了學生個人能力的發(fā)展,學生習慣于按照語文教師的指導從固定角度思考學科基本問題,學科視野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這種教學方式阻礙了小學生鍛煉自身的語言思維能力。部分語文教師錯誤地認為小學生的思維能力較差,無法理解表述較為復雜的問題,因此調(diào)整了問題的表述方式,學生雖然可以聽懂教師使用淺顯、直白的語言所描述的學科問題,但也容易因此失去探究興趣。
(二)學生文化基礎較差,無法理解問題
不同層次小學生的文化素質(zhì)水平與個人思維能力發(fā)展程度有著較大差異,個別學生能夠快速理解并掌握解答學科基本問題的可利用條件與關鍵性技巧,而小學生因個人文化基礎較差、專業(yè)素養(yǎng)較低而難以理解所學知識的內(nèi)在結構,解答問題的思維不夠開闊,難以立足于整體性視角看待教師所布置的課堂學習主題,無法在集體討論中說服其他同學。知識儲備較少的學生需要花費更多時間理解問題的實質(zhì)與基本特點,并在獨立探究活動中逐步發(fā)現(xiàn)解答問題的正確步驟,此類小學生的記憶力與分析能力不足,無法獨立找出正確的問題答案,對知識的記憶缺乏條理性與有序性,容易發(fā)生記憶混亂與錯位現(xiàn)象,認知能力的發(fā)展程度在同齡人中處于落后水平,需要任課教師進行額外的指導與幫助。
(三)問題難度較大
部分任課教師習慣于在講解本課知識點之前提出學生無法回答的高難度問題,并強制性要求學生在教學活動結束后找出問題的答案,這種教學模式雖然能夠促使小學生轉變學習態(tài)度,集中注意力聽講,然而也為學生增添了很大的精神負擔與心理壓力,課前問答活動所提出的問題難度過大,小學生容易受到負面影響,頻繁提出超出學生理解能力的高難度問題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畏難心理。任課教師在提問時并未使用學生能夠聽懂的生活化表述方式,而是在表述問題的過程中添加大量難以理解的抽象性學術詞匯,語言表達缺乏簡練性與通俗性。
四、 合理運用提問教學法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可行路徑研究
(一)提高問題的思想性與代表性
為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進步與個人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任課教師必須引入具備先進性與前沿性的教育理念,對課文的具體內(nèi)容進行深入、詳盡的解讀,總結不同階段語文學科知識體系的重點,總結課文的主題思想,在正確、深入地解讀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前提下,根據(jù)教師自身對學科基本內(nèi)容的理解設計富有代表性與思想價值的學科問題,學生能夠在思考問題的同時認識到各階段課程內(nèi)容中的關鍵性部分,使知識傳授與能力訓練兩者結合在一起,突出重點部分,分清各方面教學內(nèi)容之間客觀存在的主次關系,有計劃、有目標地引發(fā)小學生的自主思考與獨立探究。例如,在講解《冀中地道戰(zhàn)》這一課的語文基礎知識時,任課教師首先應組織小學生快速默讀全篇課文,并提出“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冀中地區(qū)人民是怎樣使用地道戰(zhàn)打擊侵略者的?”等具備概括性的問題,讓小學生能夠帶著問題去分析課文不同段落中的具體內(nèi)容,找出作者記敘歷史事件的正確順序,并根據(jù)有關歷史資料進行深入探究,通過改進提問方式、革新教學思路能夠有效避免濫用提問教學法。語文教師可引領學生思考地道戰(zhàn)獲得成功的基本條件是什么,并在反復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抓住關鍵詞,記錄閱讀課文所耗費的時間,不斷鞏固之前所獲得的學習成果,根據(jù)語文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分析地道戰(zhàn)的成功原因,如結構完整、功能多樣、外觀隱蔽等。語文教師應當通過設計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讓多數(shù)小學生以積極、熱情的面貌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有意識地使用多媒體設備還原歷史情境,使學生在分析、思考學習材料的過程中找出問題的正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