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雪紅
摘要:孩子一提及寫作就眉頭緊蹙,甚至可說是焦頭爛額?如何引領學生走出“厭惡作文”的心理沼澤,走向樂于作文的通途大道呢?
關鍵詞:作文;創(chuàng)設;激發(fā);興趣;積累;鼓勵
雖然當今的孩子閱讀面逐漸增廣,口頭表達能力日益增強,但提及作文,仍會談“作”色變,產生厭惡情緒。都說“會說即會寫”,可為什么一說起來眉飛色舞的孩子一到寫就眉頭緊蹙,甚至可說是焦頭爛額?如何引領學生走出“厭惡作文”的心理沼澤,走向樂于作文的通途大道呢?
一、創(chuàng)設氛圍,激發(fā)學生寫作欲望
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是需求的動力,只有培養(yǎng)了學生作文的興趣,學生才會將“要我寫”內化為“我要寫”,才會把作文當成是一種宣泄情緒,言表心聲的自身迫切需要。而我們的作文教學步驟大抵是:幫助學生審題,引導學生選材,列出習作提綱,學生起筆。對于這樣的作文教學課堂,學生哪來的習作興趣?又怎會有表達欲望?自然而然地就把作文當作是一項任務,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即便是勉強完成了此項任務,學生在作文中也沒有放飛個性,寫出的文章千篇一律,沒有欣賞價值,導致學生沒有收獲感與成功的喜悅,寫作興趣便日漸暗淡。長此下去,寫作變成了難以沖破的陰霾,籠罩了孩子本充溢陽光的心靈。有幸看了于永正老師執(zhí)教的作文教學《說說畫畫寫寫》《考試》《聽聲音編故事》,真有眼前一亮,心中豁然開朗的感覺。例如于老師教學生習作《考試》,他預先準備了一份自己出的試題:
知識淵博型小學生測試題。要求:先填寫自己所在的學校、班級、姓名,再讀讀每道題,讀后再做。一、寫出你最喜歡的兩首古詩的題目和作者。二、默寫一首詩,不寫題目和作者。(三至九題略?編者)十、讀完以上各題,只做一、二兩題。
結果全班只有一個同學按要求做,其他同學都掉進了老師設的“陷阱”里。此時,于老師適時引導學生:你現(xiàn)在最想用一句什么話來概括自己的心情?此刻的學生似有“魚??ê?、不吐不快”,紛紛表達自己的心情。于老師見學生“有感而發(fā)”時機成熟,便順勢領著學生步入本節(jié)課習作重點:“大家很有感受,考試以前有想法,考試當中也有想法,考試以后感受更多,剛才都是有感而發(fā)。想不想寫下來?什么叫作文?作文就是有感而發(fā),把看到的、聽到的、對自己很有感觸的事和現(xiàn)象動筆寫一寫,在這種情況下寫的作文,一般都有真情實感。這件事你確實感受很深,那你一定會把作文寫好,真正好的作文不在于字數(shù)多少,只要把你想說的話說出來,把你表達的意思說清楚了,都是好作文……”于老師正是用這種創(chuàng)設和諧教學氛圍與生活情境的方法,為學生提供了表達的氛圍與內容,此外再加上老師幽默風趣而且富有激勵性的語言,激起了學生的寫作興趣,點燃了學生作文欲望的火花,讓學生因感而發(fā),一吐為快。
二、幫助積累,以解學生“囊中羞澀”
學生有了寫作欲望,可是也會經常面臨“苦于無詞表達”的尷尬。就如學生寫《我的媽媽》,學生有那種強烈的表達欲望:告訴全世界所有的人,我的媽媽很偉大,我的媽媽與眾不同??墒?,由于沒有平日的觀察積累,沒有豐富的詞匯,沒有新穎的表達方式,此時的表達欲望再強烈也只能是只打悶雷下不了雨。即使是烏龜墊桌腳——硬頂著完成習作任務,寫出來的結果與先前想像的內容也大相徑庭,無非還是舊話重提——“我生病了,媽媽一夜沒合眼,又增添了幾道皺紋和幾根銀絲”“我上學忘記帶傘,媽媽冒雨給我送傘”,大家都知道,媽媽為孩子所做的遠遠不止這些。學生記憶倉庫泛白,正是疏于平時的積累。怎樣使孩子腦子材料庫存不斷增多,解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倍覺填充之物平淡乏味”之困,使他們擁有“我要寫”的迫切與快樂情緒呢?這就需要老師幫助學生進行多方位的積累。
1.閱讀積累。作文是字詞句段疊加而成的,這就需要學生腦子材料庫里有這些字詞句段的零件儲備。閱讀,則是這些零件來源的重要途徑。因此,老師不僅可以在課堂上充分利用每一篇教材,幫助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優(yōu)美段落,各種表達方式,還可以給學生提供閱讀平臺,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與美文。如根據學生年齡,幫助他們選擇書籍,開辟讀書專欄,摘抄新詞佳句,背誦經典語段,讓學生積累豐富的文化內涵,從而在寫作上旁征博引,觸類旁通。
2.觀察積累。要想孩子見解獨特,寫出的文章與眾不同,這就需要孩子多留心觀察身邊的人、事、物。為使這些轉瞬即逝的觀察不成為“過眼煙云”,老師可采取讓學生記“四素句”的方法進行觀察積累,一個星期讓學生在本子上記錄二、三句所觀察到的人、事、物。長此堅持,學生自然會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材料本上也必會碩果累累,這樣又何愁寫作素材匱乏呢?
3.實踐積累?!皢柷堑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小學生的生活大多是由游戲、動手實驗、實踐活動這些點點滴滴構成的。因此老師應該多為學生搭建生活實踐的舞臺:舉行技能競賽,開展語文活動,布置力所能及的家務,參觀游覽,調查訪問……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有意義的活動,從“小課堂”走向“大課堂”,使學生的生活實踐更加豐富多彩,寫作素材的活水之源才“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
三、降低難度,為學生作文松綁
學生畏懼、厭惡作文除了自身的原因外,也跟傳統(tǒng)的作文要求過高有關。老師經常在指導習作時,習慣給學生一個“框”,由此禁錮了學生的思維。為激發(fā)學生“寫”的興趣,應先讓學生“解放思想”,敞開心扉,無拘無束地表達,“我手寫我口”,這樣無拘無束,心情放松,學生心里的話語才會自由流淌。等到時間長了,寫多了,學生有了經驗就知道哪些話該多說些,哪些話該少說些,那句話該怎么說,這句話又該怎么說。只要有了興趣,看多了,寫多了,到時老師不必強調,他也會懂得遣詞造句,懂得布局謀篇。
學生寫作的熱情并非與生具有的,它需要老師的引導和激勵,老師們應該結合學生實際,為學生解決面臨的寫作困難,燃起他們寫作的熱情,走出心靈那片畏懼、厭惡作文的沼澤地,迎來學生面對習作“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的美好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