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焱
◆摘? 要:成績優(yōu)秀的孩子逐漸平庸化,是普遍存在的成績分化現(xiàn)象。本文從學校教育層面,對分化案例做調(diào)查分析,尋找分化的原因,探討減少分化的對策。
◆關鍵詞:成績分化,行為習慣,學習方法,考試心態(tài)
對四川省瀘州高級中學校高2016級分化學生抽樣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分化的幾個重要階段及原因,尋找解決分化的對策,減少學生分化。
一、研究方法
抽樣調(diào)查:高一上期半期考試名次與入學名次比較,下降300名以上;高二分科后的半期考試名次與分科名次比較,下降250名以上;高三一診考試名次與高二下期期末考試名次比較,下降200名以上。
二、調(diào)查結果及原因分析
高一階段分化的學生中,存在習慣養(yǎng)成方面問題的比例較高,占比80.4%;高二階段分化的學生中,存在學習方法方面問題的比例較高,占比69.5%;高三階段分化的學生中,存在考試心態(tài)方面問題的占比較高,占比58.2%。
對高一階段分化的56名學生進一步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高一階段違反校級班規(guī)的比例高達62.5%,其中校級處分2人次,比例為5.7%,班級違紀17人次,比例為48.6%,學生自評違紀違規(guī)比例高達80%。
來源于不同中學的學生,行為習慣有較大的差異,行為習慣差異性與學校管理統(tǒng)一性之間的矛盾,導致部分學生不能適應學校的統(tǒng)一要求,多次違規(guī)違紀,出現(xiàn)分化。
對各階段分化學生中進一步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學習方式單一導致分化的比例分別37.5%、69.5%和39.2%,高二分科后學習方式影響較大。自評結果顯示,高二階段學習方式不恰當?shù)谋壤哌_81.4%。
高一階段,學習總體要求不高,用單一的學習方式,也能獲得比較滿意的名次。文理分科后,學科的難度提升,學科要求也有所不同,學生學習方式單一與學科差異化要求的矛盾,導致學習能力欠缺、學習方式單一的學生出現(xiàn)了分化。
高三階段分化的學生中,心態(tài)失衡導致分化的比例高達58.2%,高一和高二階段心態(tài)失衡導致分化的比例分別為7.1%和16.9%。
高三復習階段,考試頻繁,每次考試必然有名次的波動,心態(tài)較脆弱的孩子容易出現(xiàn)成績波動后的心態(tài)失衡,導致成績的分化。
三、應對策略
(一)高一分化期的應對策略:挖背景,建檔案,“一生一策”
班主任制作詳細的調(diào)查表,摸排家庭環(huán)境,統(tǒng)計成長經(jīng)歷。從家長層面調(diào)查家庭成員組成、文化水平、社會角色、經(jīng)濟水平以及家長對孩子的期待等;從學生層面調(diào)查最難忘的老師及原因、最難忘的事、最驕傲的一個成果、擔任學生干部的經(jīng)歷、收獲的榮譽等。充分了解學生成長環(huán)境和學生個性,建立成長檔案,做到“一生一策”,針對性指導。
班主任管理遵循多樣化和統(tǒng)一性相結合的原則,給不同的學生設定不同的成長要求,設定成長“緩沖區(qū)”,藝術性地做到“同事不同人”。一般的做法是,所有違紀孩子都要求寫情況說明存檔,但情況說明的形成過程可以不同。比如:敏感的孩子的情況說明可以在班主任的指導下,邊談邊寫,全程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做好疏導。
(二)高二分化期的應對策略:要“授之以魚”,也要“授人以漁”
教師在進行知識講授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科學習方法的滲透。語文和英語學科要求學生長期閱讀,積累素材,形成語感,并加強規(guī)范書寫要求;物理和數(shù)學學科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緊跟老師的思路,形成自己的思維習慣;生物和化學學科要求學生對概念和定理等充分記憶,并理解。
老師需要教會學生考試方法,讓學生形成不同學科的答題策略和技巧。比如:在理綜答題過程中,要求學生通覽答題卡和試卷分配好各學科時間、遵循答題學科先后等,讓學生形成“得分效率高、考試效益好”的答題習慣。
(三)高三分化期的應對策略:知識循序漸進,考后關注心理
一輪復習的任務是基礎知識過關、構建知識網(wǎng)絡和提升答題能力,是促進由“學生”變?yōu)椤翱忌钡闹匾A段。知識過關是構建網(wǎng)絡的基礎,提升答題能力是最終的目的。
老師只有注重基礎、適當提升難度和拓展寬度,學生才有機會達到認知的高度。老師指導學生對答題過程進行復盤,總結考試的得失。班主任對考試退步較大的學生進行適度的心理干預,鍛造學生的平常心,從容面對考試的落差。
四、意義
學生成績分化是一個漸變的過程。深挖分化的原因,全程關注孩子的成長,減少分化,是每個老師的責任和義務。
參考文獻
[1]宋宏雄,李紅亞,王春玲.高中階段學生成績兩極分化現(xiàn)象原因分析與對策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10):77-81.
[2]尹愛東.日常生活與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教育的意義及實施途徑[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35).
[3]汪涵.新課程背景下基于高中生學習方式變革的教學對策研究[D].湖北大學.
[4]江琦,張大均.中學生考試心理問題及其發(fā)展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5,28(01):227-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