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紅
摘 要:小學道德與法治課需要對學生開展多樣化的教學,以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促進學生認知水平的提升。學習科學視域下要積極加強學習共同體的構建和研究,從營造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開展多樣、靈動的學習活動,利用豐富、開放的學習要素三個方面,探索學習共同體構建下道德與法治多元體驗教學。
關鍵詞:學習共同體;道德與法治;多元體驗;構建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與學生的生活聯系密切,涉及的生活領域廣泛,在開展教學時,在學習科學的理論指導下,應積極關注學習諸多要素的有機組合,積極凸顯、建構一個有生命特質的學習生態(tài)系統(tǒng),即課堂學習共同體,來彰顯課程的生活性、活動性、開放性、實踐性等諸多特征,來引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一、營造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
學習共同體作為學習科學的核心,其由多種要素組成,如學習的主體力量和主導力量等,有效課堂需要參與學習的多種主體在和諧、民主、愉悅的氛圍中進行交流、協(xié)調、合作,來凸顯各自的才能,促進個人和集體的進步,這需要在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時,開展師生平等對話,在活動中充分給予學生尊重及肯定。
以“我們不亂扔”學習為例,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發(fā)現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不注意公共衛(wèi)生的行為習慣,并指導學生提出一些改進性建議。在教學伊始,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以談話法的形式來引入新知:同學們,你們每天來到學校的個人心情如何?學生思維活躍,從自己的開心、愉悅之情。接著讓學生說明自己開心的緣由,學生聯系自己的感悟,從多個層面進行說明,其中部分學生提到校園的美麗,這時,教師適時播放音樂《我們的生活多么幸?!罚⒄故緦W校相關的圖片、視頻,讓學生隨著優(yōu)美的音樂旋律,進入校園環(huán)境的瀏覽情境中,從觀看四季的風景變幻,到感嘆校園校貌的整潔,秩序井然,這樣在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中,將學生引入對公共場所的認識學習,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欲望。
二、開展多樣、靈動的學習活動
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是一個教與學的綜合性過程,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地位應當協(xié)調統(tǒng)一,需要教師根據學生個體實際,結合多種教學資源,研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組織豐富靈動的教學活動,如觀察、思辨、探究、實驗、交流、合作及反思等活動,彰顯學習過程的情境性、靈動性、交互共生性等特性,實現教與學的相輔相成、相互交融,以教導學、以學促教,實踐動態(tài)教學。
“我們不亂扔”這一課時由“我喜歡哪種情景”“不只是為了干凈”“這樣可不行”和“我能做到的”四個欄目組成,內容的設置上是層層拓展,最終體現教育的主旨,即引導學生回歸生活,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公共衛(wèi)生習慣,在組織教學時,結合二年級的學生年齡較小的現狀,為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聯系學生身邊的現象,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進行教學:首先展示班級整潔和亂扔垃圾的對比視頻、圖片,讓學生聯系自身實際提出建設性意見,同時讓學生進行現場模擬演示,即清理餐桌上的剩菜、果核,學生模擬演示得很好,同時讓學生自我點評自己平時就餐時的表現,學生能夠實事求是地進行介紹,并提出自己的改正建議。引導學生根據圖片進行探究:如何打掃教室的衛(wèi)生?同時播放環(huán)保兒歌,讓小學生增強認識、牢記在心、落實到位,然后以模擬郊游的形式,讓學生開展辨析活動,增強了學生保護環(huán)境的責任感。
三、利用豐富、開放的學習要素
道德與法治作為一門開放性、綜合性的課程,在學習科學的指導下,廣大的教學工作者和學習者需要明確自己的職責,以課堂為學習的主場,積極挖掘、選取、利用好多種課程資源,在共同目標的指引下,廣泛地利用多種學習要素,并實現向生活領域的有效遷移、運用。
例如,在組織學生開展模擬郊游活動時,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小學生在公共場所的良好衛(wèi)生習慣,能夠用實際行動維護整潔的生活環(huán)境,選取了兒歌《一起去郊游》,將學生有效引入郊游的情境學習中,引導學生準備郊游活動的必備物品,其中包括垃圾袋。然后以圖片的形式展示郊游活動中一些不良的行為,引導學生進行探討:這些行為里面,哪些行為可取,哪些不可?。繉W生通過觀察、思考,聯系實際,選出代表進行客觀的分析、闡述,然后在任務單上運用連線的方式將垃圾送回家,最后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思考:在平時生活中,還會將哪些垃圾放進垃圾桶呢?從而讓學生學會了垃圾分類,實踐了教學、生活、發(fā)展三位一體。
總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學習共同體的建構,需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不斷進行研討、實踐,逐步實現在共同學習中促進發(fā)展的訴求。
注: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課題“學習科學視域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學習共同體構建研究”(課題編號:B-b/2020/02/205)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