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聰恒
摘 要:從學生課堂表達活動環(huán)境理念創(chuàng)設、合作交流互動經(jīng)驗交流、實踐討論活動方法運用三方面入手對其予以詳細闡述,提高小學生利用學習興趣的教學策略,有效培養(yǎng)小學生正確運用語言表達能力思維和良好語感,讓課堂教學模式多樣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氛圍;策略
熱情是學習的繼續(xù),想要課堂教學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須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讓課堂的中心從教師過渡到學生,讓學生在更舒適的環(huán)境中學習。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如果溝通和交流較好,學生就會對課堂產(chǎn)生興趣,課堂教學的知識點就能被學生所掌握,反之,學生對課堂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就會出現(xiàn)問題。想要教師和學生保持良好的溝通和活動,必須讓學生對課堂產(chǎn)生興趣,想要主動參與進來。以自由化的學習語言環(huán)境形式,主動引導廣大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語文表達的語言交流中,需要有效激活廣大學生的語言文化學習激情和學習興趣。首先,優(yōu)化教學課程中的語言藝術學習內(nèi)容,營造課程語言學習的交流氛圍,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表達語言欲望。其次,鼓勵學生運用好興趣交流學習情境,大膽、自由地與同學進行情感的表達與交流,形成爭先恐后的語言交流學習環(huán)境。再次,尊重廣大學生的個性多樣化、學生表達學習需要,鼓勵廣大學生、教師積極、主動地投入語言表達活動的交流中,形成和諧的語言表達學習氛圍。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相關措施
(一)保持良好的教學姿態(tài)
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因此,以良好的教學態(tài)度開始教學是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有效途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互相學習,教師應建立良好的“三觀”才能影響學生的“三觀”,保證自己的學科知識才能讓學生得到正確的教育,學生會學習老師的行為舉止,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應死板地教學,而應把興趣融入教學中,讓學生體會到學習不是一味地死學習。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想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讓課堂氛圍保持活力,學生長期在這種學習氛圍中,會自然地對語文產(chǎn)生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以下幾點做出改變:教師要注意個人形象,衣著得體,保持外在形象整潔,使用文明的教學語言。保持清醒的頭腦,為學生樹立好榜樣。在日常的學習活動中,在教育學生過程中我們首先要受教,同時還要做到知行合一,真正做到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在教育學生的同時自身也要有所體會,“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我們要從學生身上學到我們不具備的東西,只有這樣才能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成長,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
根據(jù)現(xiàn)代語文的語言交際性質(zhì)之本及其功能特點來研究,不僅能幫助學生不斷深化其在語言課程學習中的認知、感悟,還能幫助學生在這種合作、互動的交流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語言的表達能力。這樣的互動學習更是對我校學生學習合作精神的重要升華,能大大增強其團隊學習的體驗。在這種合作式的互動交流中,教師往往可從其與學生的語言表達、互動中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便于學生形成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帶著受教的心就不會沉浸到錯誤的循環(huán)中,學會教育別人,不斷練習,把別人的變成自己的,不斷推陳出新保持良好的態(tài)度,要有教育教學目標,帶著目標去教學。合理安排、優(yōu)化團體,鼓勵學生在自己熟悉的學習團體與實際學習環(huán)境中不斷成長,強化團體認知。
(三)運用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為了讓學生沉浸在課堂中,教師必須考慮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努力讓學生參與課堂。可以采用競爭的方法,或者以講故事、名人軼事、解讀散文、讀詩等形式與學生互動。運用課堂實踐思維活動方法能有效地激活小學生課堂學習中的思維靈感,增強學生認知活動的體驗。
參考文獻:
[1]徐棟.淺析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路徑[J].才智,2020(13):87.
[2]張華.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與創(chuàng)新[J].赤子(中旬),2013(8):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