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建娣
摘 要:在教學模式的不斷變革下,構建有效的提問教學策略,可以從整體上彌補化學課堂教學方式的缺點,盡可能以有效提問的方法,增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并加強與學生的知識交流,在互動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此檢測學生對相關知識與難點的掌握程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循序漸進地進行問題引導,讓學生輕松學會并掌握初中化學知識。
關鍵詞:初中化學;目標;有效提問
一、引言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思辨水平和實踐能力進行培養(yǎng)顯得越來越重要。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提問來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有效提問作為一種較為常見的教學手段,如果所有教師能將其正確地運用到教學中,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有效提問教學法在化學教學中的運用
(一)有目標性地設定問題導向法
在教學前,教師要根據(jù)知識點的重要程度進行歸納、梳理,從而根據(jù)教學目標制訂合理的教學方案,使學生在學習中清楚地了解問題的本質。有效提問教學法是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手段,它會使學生對關聯(lián)的知識產生“我要找出答案”的意識和沖動。另外,有效提問這種教學方式的運用,也需要教師之間進行交流學習,以達到運用有效提問教學法提升學生各科學習成績的目的。對知識點進行提問是化學教學中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問題設計需要具有目標性,針對核心問題進行設計,以輔助教師突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如果一堂課下來,一直沿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不僅無法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還會讓學生出現(xiàn)瞌睡、聽不懂、聊天等課堂問題,這一定是教師不想看到的。
在滬教版初三化學“身邊的化學物質”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提問:“人類最需要且離不開的物質是什么?”以此增強學生探究這個化學物質的興趣,對這個問題的答案,肯定有學生會回答是“水”,那么教師就可以順著此答案,接著進行相關知識點的問題設計,讓學生對知識點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學中要讓學生知道化學并不是高深莫測的學科,是近距離就可以接觸到的,通過舉例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這樣開展教學就會變得輕松容易。
(二)在教學中巧設問題,開展教學
初中時期學生初步接觸化學課程,要面對陌生繁雜的教學內容,每天不停地穿梭于6門課之間,學習負擔繁重。因此,要想更好地開展教學,就要找到學生的興趣點,使教學知識盡可能通俗化。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教學,幫助學生更加積極有效地投入學習中,使繁雜深奧的知識變得淺顯易懂,使學生更容易接受。當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就會更加愛上化學,投身到學習中去。當前化學教師的教學過于理論化,教學實例穿插較少,這不僅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還有可能出現(xiàn)兩極分化的教學現(xiàn)象。成績優(yōu)異者日漸突出,學習能力弱的學生日漸低迷。因此,從多方面來說,這種理論化的教學方式是最不利于學生學習的。生活化教學有助于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也有助于縮短學生與知識的距離,采用生活化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例如,在滬教版初中九年級的化學教學中,面對“性質活潑的氧氣”中的氧化反應,教師就可以結合生活中常見的氧化反應對學生進行提問,如教師可以問學生:如果咬了一口蘋果放置不管,一段時間會有紅褐色物質出現(xiàn),宛如生銹的狀況,這是怎么回事?讓學生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索與分析,通過這樣的生活實例講授課堂知識點,利用生活與課本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教學。
(三)開展和落實初中化學實驗活動,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yǎng),教師就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具備一定的化學基礎知識,形成化學思維能力、化學實驗精神、化學探究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質。僅僅通過課堂上的理論教學是很難滿足這些要求的。因此,教師要注重在化學教學工作中落實化學實驗探究活動,運用實驗探究活動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例如,在針對滬教版“燃燒和滅火”這一部分進行教學時,首先可以向學生提問:燃燒的條件是什么?學生見過的燃燒現(xiàn)象都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學生說出自己知道的燃燒條件,并逐一在黑板上列舉出來,然后與課本上的知識點進行對比,以此檢查自己學習的知識是否正確。通過對燃燒條件的學習,還可以延伸至滅火的知識點,幫助學生了解并正確使用一些常見的滅火方法,然后再引導學生了解這些滅火方法的化學原理。在這個過程中,化學老師還可以帶領學生進行一系列的實踐,驗證他們所掌握的化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