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椅杭
摘要:在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對于數學概念的學習及理解,關系到了小學生數學知識學習效果。因此,如何做好小學數學概念教學,強化小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及掌握,成為數學課堂教學工作開展必須把握的重要議題。本文探討了問題驅動教學策略在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中的應用方法,使小學生對數學概念進行有效地學習及理解,以提升數學概念教學質量,為小學生更好地學習及理解數學知識打下良好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概念教學;問題驅動教學
前言:
數學概念教學對于小學生學習及理解數學知識而言,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影響。對此,教師要注重聯系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及學習特點,引導小學生對數學概念進行有效地學習及理解,使小學生能夠利用數學概念對數學問題進行有效地解決,為小學生更加長遠地發(fā)展及進步打下良好基礎。本文通過利用問題驅動教學理論,提升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發(fā)展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為小學生長遠發(fā)展及進步打下良好基礎。
一、把握問題本源,加深概念理解
從問題驅動視角開展小學數學概念教學工作,教師要注重立足于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及學習特點,引導小學生能夠對數學概念進行有效地學習及理解,使小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學習方法,從而發(fā)揮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深入地理解數學概念,以輔助小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有效解答。數學概念教學工作開展,教師要注重引導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本質進行學習及思考,并注重把握問題切入點,充分地發(fā)揮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小學生對關鍵的數學概念進行理解和掌握[1]。在概念教學時,聯系概念的本源,注重把握小學生易錯點、易混淆的知識,對小學生做好科學地引導,從而使小學生對概念做好學習及理解,使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及質量得到有效地提升。
例如,在教學“平均分”概念的時候,從概念的本質來看,每一份的數量或是質量相等。在進行教學時,聯系質量、數量相等這一關鍵點,引導小學生進行思考,加深對“平均分”概念的理解。在課堂教學中,聯系問題驅動教學,教師注重引導小學生做好對比分析,對“平均分”這一概念進行辯證地看待。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大小不一、質量不等的圓球,之后在“平均分”過程中,突出數量方面的相等,并提出問題——同學們,我這么分是不是平均分呢?通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有的小學生表示是平均分;但有的小學生表示不是平均分。在利用問題引導之后,結合問題的本源,引導小學生思考為什么?通過對比分析的方式,使小學生加深對“平均分”這一概念的學習及理解,深化概念教學效果及質量[2]。
二、聯系問題情境,強化概念教學
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中對問題導學方法的應用,要注重以問題激發(fā)小學生學習概念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加深對概念的學習及理解,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及教學質量得到針對性的提高。聯系問題情境進行教學時,教師要注重以小學生學習興趣為切入點,使小學生能夠置身其中,加深對概念的學習及理解[3]。對此,教師要善于對情境教學法進行應用,為小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從而使小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層次的學習及思考,使小學生能夠聯系數學概念對實際問題做好解答,以提升小學生的學習效果及學習質量,加深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及掌握。即將數學概念問題與小學生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讓小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解讀數學概念,降低理解難度,從而使小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產生興趣,并將所學知識合理的運用到現實生活中。
例如,在開展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生活情境,拉近小學生與數學概念學習之間的距離,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使小學生對數學概念進行理解性的學習。這樣一來,有助于發(fā)揮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數學概念教學更具實效性。如聯系問題導學方式,以平行線的概念教學為例,可設計如下問題——同學們,你見過生活中的平行線嗎?通過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小學生進行思考,使小學生聯系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對平行線的概念及內容進行學習及理解。如電車的車軌、高鐵的軌道等,都是平行線。通過聯系問題情境,使小學生對數學概念加深理解,有效地促進數學概念知識的內化,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4]。
三、突出概念拓展教學,深化概念理解
結合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特點來看,注重引導小學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進行學習,加深概念理解,并為小學生解答數學問題提供重要的參考及幫助。因此,在開展數學概念教學時,結合問題驅動法,教師要注重對概念做好拓展教學,使小學生對數學概念進行有效地運用,以加深概念知識的理解及掌握。同時,在概念教學時,教師要注重把握循序漸進的引導過程,注重使小學生在概念學習時,由簡單概念向復雜概念進行學習,能夠對概念的內涵進行理解,使小學生對概念做好思考[5]。
例如,在開展圓的半徑、直徑概念知識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于教具進行引導。如聯系小學生的生活,可以選擇一個圓形車輪,引導小學生認識從圓形車輪中心到圓形邊上的任意一點都是半徑。接下來,為了加深小學生的學習及理解,提出問題——圓形的半徑有什么特點呢?學生通過觀察,得出結論圓形的半徑是相等的。接下來,注重聯系半徑知識,引導小學生對直徑的概念進行學習,并提出問題——圓形的半徑和直徑有什么關系呢?通過開展教學引導,使小學生結合問題驅動,對數學概念加深學習及理解,對圓形半徑概念和直徑概念進行有效區(qū)分,為小學生日后的學習及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
結束語:
綜合上述分析來看,在開展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時,教師要注重立足于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及學習特點,引導小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主動地學習及思考,使小學生對數學概念進行深層次的學習,促進概念知識的內化。同時,在開展數學概念教學時,教師要聯系問題驅動教學方法,引發(fā)小學生的學習及思考,對數學概念的本質及內涵進行有效地學習,促進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及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培養(yǎng)及發(fā)展,使數學概念教學更具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李靜雅.如何在教學中培育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J].河南教育(教師教育),2021(04):74.
[2]杜月月,楊凱凡.數形結合思想在數學中的滲透與應用[J].才智,2021(05):110-112.
[3]楊新宇,李運華.基于心理學分析的小學生數學概念學習模式[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1,34(01):151-156.
[4]胡石林.基于問題驅動的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策略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19(13):135.
[5]張海英.基于問題驅動的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策略研究[J].學苑教育,2019(0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