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冰
【摘要】在“雙減”政策實施之后,我們教師不僅要積極學習、掌握“雙減”精神的精髓,還要根據教學實際、小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調整,減負增效,提升學生們的語文學習效率?;诖?,以下對“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有效落實減負提質的路徑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雙減”;小學語文教學;有效落實;減負提質路徑
引言
語文課堂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有關“雙減”文件精神,需要進一步規(guī)范課堂教育教學行為,切實減輕小學語文課堂學生過重的作業(yè)負擔。落實“雙減”政策應重點按照國家“雙減”工作部署,開展以“減負、提質、創(chuàng)優(yōu)”為中心工作的教學活動,探索在“減負”背景下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優(yōu)化課堂結構與作業(yè)設計,努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讓“雙減”政策落地開花。
一、語言文字的組織應用能力——基礎需求
小學語文學科設立的根本目的在于讓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所以培養(yǎng)語言能力應當是小學語文的基礎教學需求。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語言文字組織應用能力重點體現在四個方面:聽、說、讀、寫,聽即可以抓住一段語言的基本語義,理解語言交流的內容實質;說既是語言組織能力的外在體現,也是語言的概括技巧。通過小學語文學習,學生應當基本具備表達內心情感想法與描述主、客觀事物的語言表達能力;讀相對于口語的書面語閱讀理解,既要在字音、字形上做到準確辨析,又要具備通讀與細讀兩種能力,體會一段書面文字在表面語義之外所隱含的某些情感或思想;寫即寫作能力,小學階段的學生可以基本分清口語表達與書面語表達之間的差異,所以需要進一步讓學生通過課本素材的學習,掌握用詞準確、語言通順、邏輯關聯較強的寫作能力。
二、做好課堂導入
正所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高質量的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是高效課堂的構建基礎。所以,在“雙減”政策引領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不光要事先做好教學過程的設計,還要注重做好課程導入,以使學生們從一開始就可以被教師的語言、有趣的故事、多彩的圖片等吸引,在集中其學習注意力、調整其學習狀態(tài)的同時,為學生們后續(xù)的高質量學習奠定基礎,也促成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例如,在《畫楊桃》這篇課文的課堂導入階段,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為學生們準備一顆楊桃,并指導學生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講桌上自己看到的楊桃形象畫出來,繪畫形式不作要求,只要求學生們要“實事求是”。并在畫完之后,請座位離得比較遠的幾名學生走上講臺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繪畫作品,引發(fā)學生們對同學繪畫作品差異的疑問:“×××怎么和我畫的不一樣?”“哎呀,他們幾個的畫的怎么長得都不一樣?”“這是為什么呀……”然后在不挪動楊桃位置的前提下,請學生們坐到相應同學的座位上,去實際感受一下從同學的角度所看到的楊桃形態(tài),從而引導學生們初步認知“位置不一樣,所看到的同一物體的形狀、樣貌也不一樣”的道理。同時也借助問題情境的有效創(chuàng)設,切實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使其在探究相關問題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看問題和做事情的時候,不能憑空想象、人云亦云,更不能隨便否定他人的看法,而是要遵從客觀事實,堅持做自己。
三、實施合作教學,討論互助見解分享
“雙減”政策下的課程改革進一步提倡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既能凸顯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還能活躍整體課堂氣氛,學生能產生沉浸式體驗,在交流中也能深化對知識的印象,但是與此同時部分小組合作中卻產生了“學而無效”“濫而不精”的問題,教師必須及時進行反思,并探索出真正意義上合作學習的方法。首先課程準備階段教師需要對教學進行深入研究,從而能自然將簡單易懂、煩瑣雜亂的不必要合作刪除,其次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每次活動開始前都堅持同組異質原則完成分組,保證小組成員之間可以互相幫助、優(yōu)勢互補,同時還能在每一小組能力均衡的前提下激發(fā)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學生會逐漸明確個體行為對集體造成的影響,從而會在尊重他人意見的前提下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最終在互動、互助、互勉、互進的過程中實現共同成長。最終教師也要融入每一個學習小組中,積極參與到學生的實踐與討論中,并通過平等交流的方式為他們提供思路,進而促進學生思維靈活度的提升,也能在有限的時間內發(fā)揮出學生的無限潛能,讓他們可以真正在合作中學有所獲。
四、抓重點,分層次
在傳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學習內容,每堂課都會“滿堂灌”,安排過多的學習任務會給學生帶來較大的學習壓力,讓他們在學習中容易出現疲憊的狀態(tài)。提質增效目的在于提高學習效率與質量,而不是一味地增加課堂教學內容和任務。在“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做到抓重點、分層次,然后循序漸進地展開教學。教師要對教材內容做到靈活運用,針對其中的知識結構層次科學重組教學內容,設計更加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案。例如,在《少年閏土》一課的教學中,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學生了解了魯迅先生的寫作特點和風格。關于魯迅及其作品的知識,學生學習一兩篇文章不可能完全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師就要制訂科學的教學方案,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帶領學生深入探究課文的主題思想和寫作風格。本文的教學目標可以做出以下設計:首先,要求學生充滿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其中蘊含的深刻思想,體會課文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其次,通過品味文中描寫動作、語言、神態(tài)的句段,體會閏土這個人物的特點,能篩選和解說自己印象深刻的語句,從而理解和掌握魯迅的文學創(chuàng)作特點,并能說出魯迅在文學方面的成就。這幾個教學目標的深度和難度都是層層遞進的,學生需要通過一步步的探究才能達成目標,并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樣一來,課文中的重難點內容被順利地攻破了,學生在此過程中也不會感到很大的壓力。
結束語
就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來看,以往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所設置的課業(yè)負擔往往比較重,不利于小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且在學習效率上也難以顯著提高。所以需要教育工作者盡快轉變傳統教學理念,校正教學目標偏差,從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方面入手,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切實取得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李潔.論“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如何減負提效[J].新課程,2022(01):88-89.
[2]張超.“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有效落實減負提質的路徑探究[J].快樂閱讀,2021(20):56-57.
[3]鄭惠英.精心設計,促進“減負提質”——減負背景下的語文作業(yè)設計[J].語文新讀寫,2020(09):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