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
摘 要:隨著新課標對我國課程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中職教育中的語文教學也在突破傳統(tǒng)教育模式之下進行著教學方法的改革。傳統(tǒng)的中職語文教學往往過于拘泥于教材知識的解析和教學,而忽視了學生們情感方面的教學,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這種背景下學生難以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和主觀能動性。在隨著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出現(xiàn),改變了這一現(xiàn)狀。本文通過對行動教學法在中職階段的語文教育中的教學實踐進行分析,為全國中職語文教育提供參考策略。
關鍵詞:中職語文;行動導向教學;開展策略
接受中職教育的學生,其文化課基礎往往較為薄弱。因此,在中職階段,開展文化課的教育更要講究策略和方法,以有效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強化文化課基礎,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提升綜合素質能力是中職語文教師的教學核心任務之一。而在中職語文教學工作中結合行動導向教學法,可以有效完成這一教學任務[1]。
一、行動導向教學法
行動導向教學法這一概念出自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英國著名教育家 Reginad Revans 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總結發(fā)展出來的理念,這一理念得到世界教育領域的公認,并在世界范圍得到廣泛的使用。這一教學理念強調(diào)的是通過具體的行動來導向驅動的一種教學形式,在教學實施階段需要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作為課堂主體,對知識進行積極主動地探究和學習,并且教師在課堂階段為學生提供思路方向的引導,這與我國新課標所提出的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教師起到引導作用的理念不謀而合,因此,在現(xiàn)階段的中職語文教育中使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行動導向教學法,相較于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育,具有以下優(yōu)勢:
(一)引起學生興趣
中職階段的文化課教育,仍然要以學生的興趣作為教學策略的主導方向。有效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策略可以提升中職階段的語文教學的課堂效率,確保教學策略的順利實施,從而使學生對專業(yè)課進行學習的同時,文化修養(yǎng)也得到提升,成為社會主義建設所需要的綜合性高素質人才。
(二)強調(diào)以生為本
在新課標所倡導的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教學模式下,在中職語文課堂開展行動導向教學法,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在專業(yè)課的學習中也是大有裨益的,為學生在專業(yè)技術領域進行深入鉆研提供了良好的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二、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具體開展策略
(一)以案例促教學
以案例作為貫穿教學內(nèi)容的方式早在上世紀之初就在美國哈佛商學院得到了應用和推廣,并且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2]。教師結合教學內(nèi)容選擇合適的案例進行展示,并且與學生展開積極的互動,有助于學生將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并且通過學習增加社會閱歷,為以后更好地融入工作中提供了思想上的幫助。
在針對中職語文教材上冊第四單元蘇力所寫的《社會沒有義務等待你成長和成熟》這一篇課文的學習中,由于學生較為缺乏社會經(jīng)驗,因此難以通過對文章的閱讀產(chǎn)生共鳴。教師便可以結合一些具體的案例來為學生展示社會這個大熔爐與學校之間的不同,以及對人的影響。比如,學生們普遍較為感興趣的好萊塢明星道恩·強森,他的人生經(jīng)歷十分坎坷,在他經(jīng)歷過社會風風雨雨的洗禮之后,才有了今天的輝煌成就。同樣,扮演“蘭博”和“洛奇”的著名演員,西爾維斯特·史泰龍,亦是在被數(shù)千家電影公司拒絕之后,才獲得了成功。通過學生所感興趣的名人的成名案例的具體分析,使學生認識到了成長對于走入社會的重要性,并且明白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其背后都是付出了千百倍的努力,才換來的人前風光無限。通過這些案例的分析,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從思想上得到了加深,語文課堂教學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注重頭腦風暴的運用
在我國現(xiàn)階段的課堂中,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是新課標所提出的最為重要的要求之一。因此,將許多大企業(yè)廣泛應用的頭腦風暴使用到語文課堂教學中來,可以有效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的研學能力,使中職語文教學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3]。
在中職語文下冊教材中,在對第五單元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中的著名選段《鴻門宴》進行教學時,由于這個故事發(fā)生在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之下,因此,單獨摘出來這一段進行學習,學生難以理解,從而導致教學效果大打折扣。而教師在課前可以要求學生對秦朝末年漢代初年這一過渡階段的歷史進行了解,并且將全班同學進行分組,每組同學從特定的角度進行研究,比如有的同學對秦朝走向滅亡這段時期的社會環(huán)境以及秦朝的政策進行研讀,有的同學對漢朝從其領導人揭竿而起到建國進行研讀,還有的同學對霸王項羽的經(jīng)歷進行研讀之后,全班同學在開始學習課文之前,將每組所研讀的內(nèi)容進行總結后,每組派出一名代表為全班同學分享自己的研學成果,通過對歷史背景的構建,學生再進行文章的學習,便可以輕松理解文章所闡述的內(nèi)容以及產(chǎn)生“鴻門宴”的歷史原因。在對文章學完之后,全班同學再結合自己所了解的歷史知識,以及文章的內(nèi)容,對“鴻門宴”以及劉邦和項羽展開分析,進行集體討論。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其思想相較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有了較大的深入性,并且結合文章對歷史的分析,以及結合到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都有了更為高深的觀點。
(三)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的教學方法,可以說是行動導向教學法最為直觀的體現(xiàn)了。通過對課文中的角色進行扮演,不但會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通過對角色和故事的扮演,學生會積極發(fā)揮自主學習的能力,反復對文章進行推敲,加深對情節(jié)的認識,和對人物性格的把控[4]。因此,在潛移默化中學生通過自主的學習已經(jīng)對文章有了較為詳細和全面的掌握。
同樣,在學習《鴻門宴》這一課時,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加上頭腦風暴對歷史環(huán)境的了解,對當時的人物的心理活動有了十分正確的認識,通過學生投入的表演便可以看出學生對文章已經(jīng)完全掌握了。
三、結束語
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培養(yǎng)學生主觀學習能力和拓展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能力中起到了主導作用。因此,在當代社會迅速發(fā)展的過程中,對綜合素質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堅持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對中職的整體教育水平提升有著本質性作用。
參考文獻
[1]何祎冰.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下一代,2020,000(006):P.1-1.
[2]張壽海.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時代教育,2018,000(002):55-55.
[3]喬玉蘭.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7(11):246-246.
[4]顏雪蓮.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8,000(004):P.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