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霞
摘 ?要:在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比較重視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傳遞,并且通過抄寫、背誦的方式協(xié)助學生進行記憶,使得學生在教學中處于比較被動的地位。在新的教學形勢下,教師應主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能夠從閱讀中吸收對自己有用的知識。在本文中,筆者將從教學實踐入手,探索“以學生為主”教學理念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滲透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學理念;滲透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3-0147-02
【Abstract】In traditional Chinese teaching,teachers often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transmission of basic knowledge to students,and help students memorize by copying and reciting,so that students are in a more passive position in the teaching. In the new teaching situation,teachers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play the main role of students,so that students can absorb useful knowledge from reading. In this paper,the author will start from the teaching practice,to explore the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philosophy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penetration ways and methods.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Teaching philosophy;Osmotic pathway
學生是語文學習中的主人翁,一切教與學的行為都要圍繞學生的學習需求來開展。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由于學生的知識儲備比較有限,因此教師很少將課堂主動交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學習。在新的教學理念下,教師應給予學生更多的機會,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1.以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教學方法比較單一
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很多教師采用相同的流程來進行教學,學生覺得語文教學千篇一律,因此難以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興趣,也無法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學習需求。由于缺乏興趣,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很少以主人公的姿態(tài)來進行學習,從而影響了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
(2)未能凸顯學生主體
有的教師認為,小學生尚未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對于語文學習的認知也處于比較初級的階段,如果將課堂交給學生,將導致教學無法順利進行,因此依然在課堂上占有主動位置,影響了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自主探索。還有的教師不重視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個性化想法,讓學生采用統(tǒng)一的標準來對課文中的內(nèi)容進行理解,從而禁錮了學生的思想,無法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來對語文知識進行掌握。
2.“以學生為主”教學理念的核心思想探索
(1)教與學角色的互換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的身份也呈現(xiàn)了一定程度的變化。教師越來越傾向于指導者、領路者的身份,將更多的機會提供給學生。而學生在課堂中也逐步向著小主人公的位置發(fā)展,能夠擁有個性化看法,主動對知識進行探究,使語文教學圍繞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來實現(xiàn)開展。
(2)教學方法的改進和提升
在新的形勢下,原有的教學方法也不適應于“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因此逐漸被淘汰。新的教學方法應運而生,很多教師積極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情景教學、任務驅(qū)動、讀寫結合等教學方法,注重凸顯學生的主體性,使課堂教學呈現(xiàn)出更加積極、活潑的氛圍。
(3)學習資源不斷豐富
為了能夠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教師都會積極補充教學資源,讓學生能夠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進行拓展學習,增加對語文知識的積累,實現(xiàn)語文綜合能力的發(fā)展。并且,當前的信息技術和網(wǎng)絡技術為教師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其中的海量資源對語文閱讀教學進行補充和完善,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3.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思想
(1)尊重學生差異,鼓勵發(fā)散思維
每個學生對于語文的理解有一定的差異性,在語文學習當中,如果教師為學生制定了一定的條條框框,學生的思維將無法得到發(fā)散,只能夠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理解,從而限制了學生在語文閱讀能力方面的提升。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給予學生更加廣闊的空間,鼓勵學生發(fā)散思維,從而能夠讓學生用自己的個性化來進行理解。
例如,在學習《走月亮》的時候,很多學生感到很奇怪,為什么是“走月亮”呢?我指導學生深入到課文中進行閱讀和領會,感受課文中的意境,對“走月亮”進行感受。由于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在閱讀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很多不同的想象。有的學生想到,在溫柔的月光下,小主人公和阿媽拉著手,走得非常輕快。有的學生想到,月光鋪滿了小路,就好像走在了月亮上,讓人感受到了童趣。通過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理解進行尊重,能夠讓學生的思維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實現(xiàn)發(fā)展,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了個性化的認識。
(2)營造民主空間,引導主動學習
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如果教師能夠在這個階段,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將能夠讓學生產(chǎn)生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民主的空間,讓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的學習需求,并主動進行學習,從而實現(xiàn)學生主體能力的發(fā)展。
例如,在學習《口語交際:該不該實行班干部輪流制》的時候,為了能夠鼓勵學生主動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我先對班干部輪流制進行了介紹,讓學生想象:班干部如何輪流來擔任呢?你想擔任哪個職位?你希望能夠成為固定班干部還是輪流干部呢?學生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思考。有的學生剛開始尚未具有明確的答案,因此我先讓想好的學生站起來回答。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對于其他的學生也有著一定的啟迪,學生紛紛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使得課堂上的氛圍非常熱烈。我沒有否定任何一名學生的答案,而是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使學生感受到了教師對自己的尊重,能夠更加大膽地進行表達。在學生討論之后,我為學生布置了一個作業(yè),讓學生結合今天討論的內(nèi)容,撰寫“微總結”,用流利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最終看法。通過營造民主空間的方法,能夠讓學生產(chǎn)生主動學習、自主思考的習慣,進一步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3)組織小組討論,提高學習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改下語文教學中的重要途徑之一,能夠讓學生通過在小組中與他人在思想上的碰撞,來吸收他人優(yōu)秀的學習方法,補充自己的不足之處,使學生能夠?qū)崿F(xiàn)學習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小組討論的機會,讓小組圍繞同樣的問題來進行共同探討,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例如,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時候,學生對于小女孩的悲慘遭遇感到非常的同情。我向?qū)W生提出一個問題:小女孩的悲劇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呢?學生在聽到問題之后進入了沉思。我讓學生在小組之中對這個問題進行討論。有的學生覺得,小女孩的父親對她態(tài)度很兇,如果父親能夠更加疼愛她,她的命運也許會得到改變。有的學生反駁了這個觀點,他覺得,小女孩的父親也是因為生活所迫,才會變成這樣,如果能夠生活富足,他們一定不會是現(xiàn)在這個處境,是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導致了小女孩的悲劇。有的學生覺得,周圍人的冷漠也是導致小女孩悲劇的一個因素,如果有好心人能夠伸出援手賣火柴,或者送給小女孩點吃的,小女孩也絕不會落到如此的下場。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吸收了他人的觀點,對自己的觀點進行了補充,也從他人身上學習了優(yōu)秀的學習品質(zhì),從而使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實現(xiàn)了發(fā)展。
(4)加強師生互動,打造輕松課堂
作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領航者,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主要任務,就是通過與學生的互動,幫助學生對語文知識進行掌握,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到語文閱讀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為學生營造輕松、活潑的氛圍,鼓勵學生走入到教學中,與教師進行積極的互動,從而使學生以主人公的身份在語文閱讀學習中進行探索。
例如,在學習《總也倒不了的老屋》的時候,學生覺得這篇課文非常有趣,甚至有的學生還會想象,老屋的聲音會是什么樣的呢。在學生熟讀課文之后,我讓學生從中選擇自己喜愛的角色,來進行角色朗讀,我作為旁白的身份,對整個故事的框架進行描述。在確定了角色,學生很快就投入了對角色的揣摩中,思考角色是什么樣的聲音,是什么樣的語氣。最后,每個學生都發(fā)揮出了很好的水平,很好地對角色特征進行了表達,使教室中充滿了天真、童趣的氛圍。
(5)重視學生個性,創(chuàng)設分層環(huán)境
由于學生在以往學習活動之中的學習模式各不相同,其間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不同的學生個體將產(chǎn)生不同的學習個性,并且主要表現(xiàn)在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自主探究之上。為了真正落實“以學生為本”教學理念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中,教師必須重視起學生個體的學習個性差異,并在教學中以學生的實際個性為核心創(chuàng)設分層環(huán)境,使學生能夠在最符合自身閱讀能力的分層環(huán)境之下真正自主地展開閱讀探究活動,保障班級每個學生在學習環(huán)節(jié)之中的主體性。
例如,在學習《金色的草地》的時候,不同學習個性的學生在預讀環(huán)節(jié)之中往往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學習效率,這將直接影響學生在閱讀課程之中的閱讀效率。為了使班級每個學生都能夠自主地參與到預讀環(huán)節(jié)之中,并實現(xiàn)預讀有效性的提升,我在教學中以布置分層預讀任務的方式,為班級不同個性的學生創(chuàng)造了與其能力相適應的任務環(huán)境。在任務框架下,班級閱讀能力較弱的同學將在具體任務的引導下對文章主題進行層層遞進式的探究,而相對閱讀能力較強的學生則會在更偏向啟發(fā)性的問題下展開更具針對性的探究,最終學生將在分層化的探究活動中真正憑借自身的閱讀能力完成探究活動,真正自主地建立起對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認知。由此可見,重視學生的學習個性能夠在強調(diào)學生主體性的同時為后續(xù)學生的閱讀活動奠定堅實的基礎。
(6)拓展閱讀資源,構建群文體系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之中,教師還可以通過拓展閱讀教學資源的方式,將與課內(nèi)閱讀資源相適應的課外閱讀素材應用在課程之中,以此強化學生在閱讀過程之中的個性體驗,真正將學生的閱讀興趣與閱讀個性放在課程的主體地位,強化學生閱讀參與過程中的有效性。為此,教師應該靈活地利用現(xiàn)階段發(fā)達的數(shù)字網(wǎng)絡媒介,從中以關鍵詞搜索的方式快捷地完成資源拓展的工作,以此構建群文體系,使學生能夠在課程中實現(xiàn)閱讀體驗的優(yōu)化,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興趣為其未來的閱讀能力與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奠定基礎。
例如在《秋天的雨》這一課的教學實踐之中,學生能夠在課內(nèi)閱讀環(huán)節(jié)之中能夠完成對詩歌中作者對秋天這一喜愛情感表達的理解,并能夠初步調(diào)動起自身對于秋天這一季節(jié)的情感經(jīng)驗。在后續(xù)的課程中,為以學生課內(nèi)閱讀的成果為基礎,將秋天作為搜索關鍵詞利用網(wǎng)絡資源拓展了課外閱讀資源。在構建的群文體系之下,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多元的閱讀資源,這些課外的內(nèi)容將極大地吸引小學學生的閱讀興趣,并使學生能夠在興趣的作用下積極地投入到群文閱讀環(huán)節(jié)之中,并結合課內(nèi)閱讀基礎不斷優(yōu)化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的閱讀體驗,使學生能夠從閱讀積累、閱讀理解等多個方面得到能力的提升。拓展資源是以學生的個性為本的重要體現(xiàn),它能夠尊重學生的個性以吸引學生的興趣,從而真正優(yōu)化學生的閱讀體驗,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
總之,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要實現(xiàn)“以學生為本”教學理念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滲透,教師就要先更新自身的教學觀念,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鼓勵學生在語文閱讀中進行自主探究。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體現(xiàn)思維創(chuàng)新性,通過生本課堂的構建,促使學生在活躍課堂中提高閱讀能力,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琳.淺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內(nèi)江科技,2020(02):79-80
[2]毛生芳.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2):207-208
[3]韓燕芳.生本視野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華夏教師,2018(36):43
[4]吳榮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漫談[N].山西青年報,2018.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