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興
摘 ?要:應用題是小學數學題中比較常見的題目,通過應用題能從數學的角度鍛煉學生初步學會分析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應用題在鍛煉學生的思維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小學應用題的題型多樣,在解決和應用問題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圍繞問題的主題,尋求可行的方法,以學習和生活實踐指導學生,創(chuàng)設貼近生活實際、較為豐富的自主探究模式,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本文基于自主探究模式,試論自主探究模式在小學數學應用題應用的方法。
關鍵詞:自主探究;數學問題;引導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1-0150-02
An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Independent Inquiry Model in the Teaching of Mathematics Applied Problems in Grade 5
GUO Zhenxing ?( Chengguan No .6 Primary School,Lintan Coun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solving and applying problems,we can seek feasible methods around the subject of the problem,guide the students with study and life practice,create a more abundant self-inquiry model,and carry out teaching activities effectively,based on the self-inquiry model,On the application of independent inquiry mode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application problem.
【Keywords】Self-inquiry;Mathematical problems;Guidance
數學應用題以學習和生活實踐指導學生,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以小學數學應用題為出發(fā)點,圍繞數學問題,以文本的形式指導學生的生活實踐,讓學生通過已知量求解未知量,尋求切實可行的問題解決策略,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應用題作為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項難點,探討應用題的教學方法十分重要,而自主探究模式能夠讓學生學會提問,能夠從數學的角度初步認識問題,并且綜合運用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因此,自主探究模式是一種符合學生需求,能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新教學模式。要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培養(yǎng)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本文將從以下幾點,探究自主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應用題中的實踐。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提問
數學問題是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產生的,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知識,教師應注重學生生活化的思維活動,根據學生對近發(fā)展區(qū)的認知,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通過講故事、游戲競賽等手段,創(chuàng)造生動有趣、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問題,激發(fā)探究的欲望,比如,在做到雞兔同籠的應用題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小動物和自己的同伴逃離籠子的教學情境,學生假裝成小雞和兔子被關在籠子里,已知籠子中共有頭48只,腳共有132只,讓學生想一想,小雞、小兔各有多少同伴。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置身于數學應用題中,給學生留下想象的空間,讓學生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然后,教師組織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解決這些問題,通過創(chuàng)造學生生活中熟悉的情境,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創(chuàng)造自己獨立、全面、多角度的思維,從而運用生活化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
2.發(fā)揚民主意識,培養(yǎng)學生善于提問的良好習慣
好學,多問是孩子的天性。問題標志著學生思維的萌芽,數學應用題直接反映了他們在生活中思考數學的能力。然而,由于學生沒有好的提問方法和技巧,害怕提問,對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有一定的限制。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提問的能力和勇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通過自己的言行、態(tài)度,為學生傳遞一個安全、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得到學生的信任。其次,激發(fā)學生情感共鳴,促使學生自主學習,比如,在一節(jié)數學課上,一位同學提出了問題,許多學生發(fā)出竊竊的笑聲。我沒有責怪學生而是鼓勵他說出自己的看法。原來是就“兩地相距4200千米,一輛客車計劃行使7小時。實際每小時比原計劃多行使10千米,實際多少小時到達”這道題,有學生提出坐高鐵達到時間更快,那么用高鐵多長時間能夠到達的疑問,很明顯,只有當學生們能夠積極思考和大膽發(fā)言時,老師才能知道疑問在哪里,才知道學生在哪里存在困惑,我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非常認真的給予了解答,學生聽明白后,即增強了學習的信心,也培養(yǎng)了學生敢于提問的決心。
發(fā)揚民主意識是學生敢于提問的動力,是打開思維之門的鑰匙,是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出發(fā)點,為了引導、啟發(fā)學生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老師應該包容學生提出的一些發(fā)自內心卻又充滿幻想的問題,不要一味的認為學生是在擾亂課堂紀律,采取壓制的方式。如何不能發(fā)揮民主意識,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思考的主動性就會大大降低,因此,發(fā)揚民主意識作為學生敢于提問的動力,教師應該發(fā)揚民主意識,培養(yǎng)學生善于提問的良好習慣。
3.引導學生反思,保障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在數學應用題學習過程中,應該進一步把握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對學生的自身行為進行調查分析,提高學生的意識水平以及思維發(fā)展能力。數學問題能夠使學生有意識地參與課堂反思,明確問題所在,這一點非常重要,所以教師在設置應用題時應該設置貼近教材知識點的題目,使學生逐漸形成數學知識體系,從而提高學生系統(tǒng)解決數學應用題的能力。其次,自主探究學習的目的是使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獨立回想數學公式,得出數學答案的學習能力,在數學應用題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運用數學公式、數學知識獨立解決問題,使學生靈活、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數學問題。除此之外,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對社會了解甚少,要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必須讓學生對所做的題目有一定的了解,具有實踐意義的應用題容易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比如,在學習“誰多誰少”這類問題時,就可以設置生活化的場景,“小明和小紅一起去買香蕉。超市里有70個香蕉,小明有35個香蕉,小紅有28個香蕉,超市里有多少個香蕉?小明買的香蕉比小紅多,還是小紅買的香蕉比小明多?”,面對這樣的問題,更容易拉近學生和生活的距離,有利于學生自主對數學題目進行探究。同時,解決問題在活動過程中不僅要得出結論,更要使學生體驗到解決問題的不同的解決策略,提出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解決自身問題的策略,在鼓勵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過程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4.豐富問題解決的過程,使其收獲腦力勞動的成果
教師應該豐富學生問題解決的實踐過程,在靈活的問題解決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每個學生的思維,使他們感受到成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設置一定的問題,讓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和溝通,相互學習、合作探究,可以組織學生四人為一組,鼓勵學生去探索數學學習活動,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交流,加強學生之間的多方位溝通,讓學生自己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合作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在討論的過程中,每個人都能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學生們產生的的感悟,都可以在討論中交流出來,通過討論豐富問題解決的過程,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積極參與,培養(yǎng)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問題解決后,學生會有一種緊張愉快的體驗,獲得成就感、自豪感和價值感,這些心理傾向是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索知識的動力,有利于小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提高教學效果。其次,學生的發(fā)展不平衡,他們的智力發(fā)展水平和學習能力有所不同,面對所要解決的數學問題,解決的方案是不同的。為了使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學生能夠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可以采取小組學習的方法,幫助學生進行合理的定位,按照學生的個性特征、學習水平、學習能力建立不同的學習小組,每個小組選出一個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做小組長,按照小組長的組織方式,對要解決的數學問題進行及時的合作和溝通,并探索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小組成員之間可以互相學習,共同努力,以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5.鼓勵學生在運算過程中解決數學問題,突破教材的局限性
在教學中,教師要突破教材的局限性,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新的知識,事實證明,教師提出的許多問題都可以通過探究由學生自己提出。比如,“圓柱的兩個底面是否相等?”老師不要直接將結論告訴學生,而是指導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通過圓柱形模型進行操作,討論用什么方法驗證圓柱體的兩個底面相等”這樣的學生通過計算、套用公式等方法,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動中來,學生們大膽嘗試,自主操作,最終得出圓柱的兩個底面相等的結論,學生們自主解決了問題,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引導學生。比如,圓柱和圓錐的共同特點是什么?不同特征是什么?”再次激起了學生們的探究熱情,通過討論,學生得出圓柱側面展開圖是長方形正截面也是長方形,且上下底面相等.圓錐側面展開圖是扇形,正截面也是三角形的結論,通過自主探究使學生將獲得知識、拓展思維、發(fā)展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學習數學不僅要了解課堂問題,掌握現(xiàn)成的數學知識和技能,而且要知道如何在課堂上運用解題的方法,自覺地了解周圍的事物,理解和處理問題,使知識成為與生活和社會密切相關的內容,真正實現(xiàn)數學從生活到生活的全過程。在這方面,教師應注意對學生進行的適當的指導,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實踐機會,為了引導學生解決生活化的應用題,可以讓學生通過實物獲得一定程度的認識,豐富解決數學題的經驗,通過測量教室的長度和寬度,黑板的數量,桌子的數量,書的長度和寬度,一件圍裙的長短,教師和同學的身高;計算購物等商品的購買價格,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解決學生的學習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從中得到樂趣。在利率、學習興趣概念的老師指導下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進行數學與現(xiàn)實的交流,在小學五年級教學中,包含了很多生活化的問題,這些問題貼近生活,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他們通過對生活現(xiàn)象的調查、了解和應用,能夠學習到很多知識,通過計算,學生不僅鞏固了數學的知識,了解了生活常識,還擴寬了自己的知識視野,培養(yǎng)了解決數學應用題的能力,從而在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不斷探索問題、不斷解決問題、不斷應用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和發(fā)展自身的能力。
6.結束語
小學數學問題有多種類型,應用題是小學數學中最重要的問題。小學數學應用題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對應用題教學進行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自主探究教學模式是一種適應學生需求,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新型教學模式。只有通過自主探究性學習,才能讓小學生在學習實踐中自主探究數學學習方法,并潛移默化的訓練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陳雯雯.小學數學構建自主探究課堂的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9):172.
[2]張志堅.小學數學“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7):232.
[3]汪娟.讓孩子也當一回家——小議小學數學自主課堂建設[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0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