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允萍
摘要:課堂是學生學習基礎知識、達到學習目的的主要陣地,在初中物理教學改革中教師要重視物理課堂教學模式和方案的改變,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本文以實效性原則為主要思想闡述了如何構(gòu)建高效物理課堂,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機會。
關鍵詞:實效性原則;物理課堂;教學手段;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09-53
實效性原則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追求三個教學效果:效果好、效應高和效益高。反映在物理教學中,即學生要在物理教學中全面提升自己的物理綜合素養(yǎng)、扎實掌握課本基礎知識、靈活應用所學物理知識并能通過思考和拓展學習在解決實際問題方面提供自己的方法與思路。在傳統(tǒng)初中物理教學中,由于物理知識比較淺顯、涵蓋面比較廣泛,教師一般只重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而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物理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學生在初中物理學習中通常只進行物理習題練習而缺少實踐訓練,因此缺少對物理知識的深度理解和把握,這對學生的學科綜合素養(yǎng)培育十分不利。所以教師要基于實效性原則進行初中物理教學方案設計,重視學生知識掌握能力的同時還要重視學生對物理知識理解和運用能力,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脫離枯燥的理論知識學習,挖掘物理學習的實踐性和實踐意義。
一、優(yōu)化物理課堂教學手段,提高物理教學效應
知識掌握是初中物理教學的基礎目標,脫離了這個目標物理教學改革和提升就沒有了意義。物理基礎知識也是學生學習物理科學培養(yǎng)物理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起點。因此教師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應當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提高物理教學效應,幫助學生扎實掌握物理基礎知識,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物理知識框架和物理定義及原理。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物理課堂教學形式單一,教學手段落后,課堂以知識講解為中心進行展開,學生對物理學習失去興趣,容易走神。因此教師需要嘗試不同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主動學習,提高物理學習興趣。
例如,在《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一課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活躍課堂教學氣氛。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物體運動速度的相關定義。然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2人小組進行物體運動描述訓練,速度測量訓練。首先教師可以播放一段火車開動的視頻,讓學生分別以站臺上的人和火車為參照物進行運動描述。然后教師可以以操場長跑的人為例,讓學生實際測量他們長跑的速度。除了分組教學之外,教師還可以使用問題導入教學等形式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優(yōu)化物理課堂教學手段能夠讓學生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快速掌握課堂所學知識。
二、強化物理實驗教學,提高物理教學效果
物理實驗是檢驗物理原理和知識,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課堂知識的重要教學手段。在物理教學中如果缺少實驗的支撐,學生在學習過后很容易遺忘知識或者記憶產(chǎn)生混淆,降低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必須要安排物理實驗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提高物理教學效果。物理教學實驗分很多種,由于初中物理實驗資源有限,教師可以將部分簡單知識采用演示實驗的方式幫助學生進行學習鞏固??傊?,物理實驗是物理學習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例如,在《光的直線傳播》一課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簡單的實驗驗證光線傳播的規(guī)律和應用。首先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然后教師將準備的激光筆、果凍、軟橡皮管、帶孔紙板等實驗器具發(fā)放給學生,讓學生根據(jù)課本知識和實驗步驟使用手中的道具進行小孔成像的模仿實驗。通過簡單的物理實驗學生能夠直觀觀察光線的傳播規(guī)律,了解光線穿越不同傳播介質(zhì)的折射現(xiàn)象,加深對這些知識的理解,了解所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三、加強物理實踐教學,提高物理教學效益
物理實踐是學生將物理學習與實際生活關聯(lián),了解物理學習的社會現(xiàn)實意義的途徑。通過物理實踐教學,學生能夠了解物理知識在實際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情況,嘗試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鍛煉自己的物理應用思維,提高對物理學習的認知水平,激發(fā)物理學習興趣,培養(yǎng)自己的綜合物理素養(yǎng)。在傳統(tǒng)教學中,初中物理的實踐教學不多,甚至部分學校沒有相關教學內(nèi)容,這就導致學生變成只會學習而不會應用的“偏科”人才。這種教學形式對學生的素質(zhì)發(fā)展和教學改革十分不利,長此以往學生會失去對物理知識的探索興趣和探索能力,因此教師需要加大對物理實踐的投入,讓學生在物理實踐教學中發(fā)揮物理學習的社會性,鍛煉利用物理知識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物態(tài)變化與溫度》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在講解完物態(tài)變化的相關知識和原理后,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踐學習。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物態(tài)變化問題影響了日常生活呢?學生通過思考能夠想到冬天路面結(jié)冰、車窗容易起霧影響交通安全等問題。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分析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些問題并根據(jù)所學知識嘗試設計解決方案。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了解現(xiàn)實生活中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并讓學生總結(jié)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領域應用了物態(tài)變化為工作和生活提供了便利。
從以上分析可知,實效性原則所要求的教學效果、效應和效益與新課標對學生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方案設計和改革時可以嘗試以實效性原則為指導,改變教學手段與教學思想,提高實驗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比例,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思路和學習體驗,讓學生在初中物理學習中能夠真正掌握基礎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趙天蒼.提高初中物理教學實效性研究[J].學周刊,2021(14):33-34.
[2]馬盼.提升初中物理教學實效的策略探析[J].新智慧,2021(06):81-82.
哈爾濱德強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