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福珊
摘 要:文章首先對空間觀念加以闡述,其次針對培養(yǎng)學生數學空間觀念重要性加以分析,最后針對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空間觀念培養(yǎng)措施提出幾點建議,望借此可為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提供參考,強化學生空間觀念能力,切實提升學生數學知識應用能力。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空間觀念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空間觀念,指明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對空間觀念知識、空間觀念技能加以掌握為教師展開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此也為學生所必備的一項素質。針對學生而言,數學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需持之以恒,教師還應以實物為載體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借助探索研究、積極思考、動手實踐等方式,實現課堂學習任務的良好完成,推動自身認知水平的提升。文章即圍繞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展開探討。
一、 空間觀念闡述
空間觀念即指空間想象力,主要表現為學生針對某一圖形加以觀察后,可在頭腦中再現圖形的形象,可對圖形基本特征加以描述,抽象分析、想象此圖形,或在頭腦中完成整體圖形的描述??臻g觀念主要包括立體圖形、平面圖形及其他物品。針對現實存在圖形可展開分析、觀察,針對未觀察過的圖形則需展開空間想象。實際生活中,空間觀念得以廣泛應用,如設計人員可利用空間想象力展開創(chuàng)造、設計,立交橋的建設、設計,多種創(chuàng)新發(fā)明的設計均需空間想象力。為促使學生具備空間觀念,學生需對幾何知識加以掌握,小學階段所展開的數學教學活動則為學生構建空間觀念的關鍵階段。
二、 培養(yǎng)學生數學空間觀念重要性
數學學習的難度、深度及內容因學習階段不同而產生一定差異,伴隨學生學習階段的發(fā)展,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活動應結合教學進度展開調整,僅有如此才可確保數學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除應重視學生數學知識的傳授外,還應促使學生學會如何利用所掌握的數學知識獲取相應的數學能力。尤其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引導學生對空間形成認知,因小學階段學生針對空間的認知多為二維空間,因此,當學生學習三維空間知識時將會難以良好適應,致使知識脫節(jié)。為幫助學生良好展開數學學習活動,為三維空間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教師需重視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強化學生想象能力。教師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也可有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促使學生對生活中的美加以發(fā)掘,提高學生數學知識應用能力。圖形與空間概念教學內容同其他數學知識相較而言抽象特點較強,因此,學生需耗費大量時間展開繪圖觀察、個人思考,可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加以鍛煉。此外,學生在繪圖過程中,需借助相關數學模型、繪圖工具,可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為教師順利展開教學活動創(chuàng)造條件。此外,借助圖形與空間概念的學習可引導學生主動展開思考,推動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三、 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空間觀念培養(yǎng)措施
(一)引導學生正確觀察
空間觀念形成,強化的直接有效渠道即為觀察,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需引導學生正確觀察事物、圖形。教師引導學生正確觀察的主要內容讓學生從多種角度,按照多種順序展開觀察活動,可實現舉一反三。教學活動中,教師針對低年級學生可借助實物引導學生展開觀察。教師在教學活動展開前可將課前所準備的教學道具向各學習小組發(fā)放,隨后,展開課堂討論及提問活動,將任務提綱向學生展示,即學生在觀察實物后,需對圖形、實物的基本特征加以描述,然后,學生在任務引導下展開圖形、實物的探究活動,小組內觀察實物,組員間提示補充,收獲良好觀察效果。例如,展開“認識圖形”教學內容時,課前教師可準備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等實物圖形,教師將所準備圖形向各小組發(fā)放,促使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觀察活動,借助摸一摸、看一看等方式對圖形特征加以了解,同時,針對每種實物圖形間的異同之處展開比對,各小組派出一名代表對此圖形特征加以描述,組內其他成員加以補充。教師借助引導學生體驗、觀察實物圖形,可促使學生對多種圖形加以認知,在腦海中形成多種圖形基本空間特征,有助于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
(二)鼓勵學生交流表達
傳統(tǒng)的練習、被動聽講模式無法有效形成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需展開大量的自主實踐探索活動,還應具備相應的思考、探索時間,同時學生還應積極參與。目前,小組合作在教學活動中廣泛應用,如何將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作用加以發(fā)揮為目前教育工作者最為關注的一項問題。教學活動中,所展開的大部分合作教學活動多停留于形式,所展開的活動教育意義并未得以展現,學生空間觀念難以得以有效培養(yǎng)。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需重視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合理應用。例如,展開“觀察物體”教學內容時,教師可將比學生身高矮一些的書柜放置在教室角落,首先,教師可讓學生坐在自己位置對墻角物體展開觀察,講述所觀察的情況,此時學生中將會產生兩種不同觀察結果,正對物體的學生觀察到一個面,即前面,側對物體同學觀察到兩個面,前面及側面。隨后,教師可讓學生站立觀察,然后講述觀察情況,學生仍存在兩種觀察結果,正對物體同學觀察到兩個面,即正面、上面,側對物體同學觀察到三個面,即側面、正面、上面。最后,教師可讓學生間展開交流活動,對觀察情況加以分享。學生經交流探討發(fā)現,因位置差異,學生觀察情況各有不同,若為相同位置,觀察的高度不同,使得觀察結果也存在不同,此時,學生的空間觀念可由二維空間向三維空間發(fā)展。教師針對學生觀察結果應加以表揚,促使每位學生均可對成功的喜悅加以感知。此種教學模式以學生觀察作為基礎,構建機會引導學生展開合作交流活動,學生借助交流活動的參與可對空間形成深層次看法,針對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也可產生重要意義。
(三)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
愛因斯坦曾指出,幻想力比常識更重要,常識是有限的,幻想力可歸納世界的全部。空間幻想以豐富空間感知為基礎所形成的,為空間的概念?;孟霝橐环N高水平思維活動。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在相應的要點、次序、意圖引導下,對學生調查能力加以培養(yǎng),以重復調查為基礎,引導學生對結合特征加以理解,推動空間幻想力的提升。教學活動中,教師需重視與現實間的結合,具備培養(yǎng)學生空間幻想力的能力。教師在小學教學活動中,應借助情境的構建,調動學生愛好動機,改進學生空間感知及方向感知,了解幾何內容。學生空間觀念培養(yǎng)過程中,教師需對學生世界加以關注,對學生體會加以重視,強調表象的效果,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產生直接影響。借助學生幻想,調動多種感官活動,實現學生幻想力的培養(yǎng)。教師借助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對思維開展的特點、空間概念規(guī)則的建立規(guī)則加以了解,對表象在空間觀念構成中的效果加以闡明,學生空間概念得以構成、發(fā)展。教學活動中,教師需借助實踐活動、幾何常識的應用促使學生深層次了解幾何形體,有助于學生教育觀念的培育,推動學生智能結構的提升,實現學生空間觀念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