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勇
【摘? ? 要】在我國教育改革工作持續(xù)進行、人們教育理念不斷更新的背景之下,高中階段的教育研討歷來都是教育工作者討論的重點。如何開展教學、選擇怎樣的教學模式,是每位教師都必須面對的問題。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將簡單討論關于學案導學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高中教育? 生物教學? 學案導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3.150
生物學科是現(xiàn)代科學體系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個科目,通過對自然界中各種生物現(xiàn)象及原理進行的探討和研究,幫助人類來從生理的層面上認識和感知世界。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將從高中生物教學意義分析開始,對學案導學這種模式的特點進行解讀,探討關于學案導學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一、高中生物教學的意義
(一)掌握生物學基礎知識及實踐應用
生物科學所研究和探索的對象都是自然界中與人們有明確關聯(lián)的各種生理原理及生物組成,因其具有普適性和共通性,學生也能夠較為容易地去進行理解和感受。出于認識自己和了解世界的需要,對于我們所處的環(huán)境和我們的身體機理的研究是一個十分關鍵的途徑。因此,高中生物教學的意義在于讓學生掌握生物學基礎知識及實踐應用。
(二)拓展形成思考與推理的科學思維
在高中階段的教學之中,對于各種理科科學的探索共同構成了學習活動,而任何科學研究的過程都必須確保真實性與準確性,建立在證據(jù)與理論實驗的基礎之上。如何由證據(jù)鏈推一及三,如何把握各種理論原理背后的邏輯關系,就需要學生拓展形成思考與推理的科學思維。
(三)培養(yǎng)高中生基本生物實驗能力
如上文所述,理論和實驗是科學探索中不可或缺的兩大方面,對生物學科來說尤其如此。由于高中階段的生物教學涉及到相當多的較為抽象的生物知識,例如,微觀世界生物構成以及生化轉換等,單純理解起來比較地困難,而如果能夠借助實驗的過程具現(xiàn)化地展現(xiàn)出來,就能夠極大地降低學生學習的門檻。由此可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需要培養(yǎng)高中生基本生物實驗能力。
(四)認知人與自然,提高環(huán)境保護意識
從本質(zhì)上來說,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一切科學研究的出發(fā)點,也是一切哲學、文學中所探討的終極話題。人們作為生物界的一部分,與自然不停地產(chǎn)生交互,在這個過程中涌現(xiàn)了種種奇妙而復雜的現(xiàn)象,吸引著擁有求知欲和更高生存需求的人們來進行探索解讀。從這個角度來說,認知人與自然,提高環(huán)境保護意識,包含在高中生物教學的目標之中。
二、學案導學模式特點解讀
(一)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
學案又可以稱為“教案”是勾畫整個教學活動進行的藍圖。通過學案的存在,教師能夠將教學內(nèi)容進行概括化、總結化地提前處理,為后續(xù)課堂教學的開展設計進程。同時,教師之間的教學語言也以學案作為載體來進行交流,再進一步以導學為途徑幫助學生實現(xiàn)學習活動的順利實施。
(二)建立在科學、規(guī)范的教學環(huán)境中
教學環(huán)境即教學活動開展時具體處于的客觀環(huán)境,包括教師所擁有的教學資源多寡、教學任務輕重以及學生所展現(xiàn)出來的學習態(tài)度、成績水平等多個方面的因素。由于涉及的范圍十分廣泛,各個因素之間相互關聯(lián)、相互影響,因此,運用學案導學這種模式必須建立在科學、規(guī)范的教學環(huán)境中。
(三)依賴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互動
如果把教師比作是教學活動中指引前進方向的燈塔,學生就應該是知識河流中真正進行航行的航船,二者共同完成了課本知識的有效傳遞與接受。從這個角度來說,學案導學的模式需要依賴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互動,且缺一不可。
(四)拒絕一成不變,注重反饋、更新
身處在一個不停變化的世界中,我國教育事業(yè)的開展也存在著很大的易變性和多元性。僵化、固定的教學活動既不能適應新時代的教學實踐,也不能滿足于越來越豐富的教學要求。在這樣的情況下,學案導學模式表現(xiàn)出來的特點是拒絕一成不變,注重反饋、更新,因而受到了教師廣泛的認同。
三、關于學案導學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學的應用研究
(一)圍繞教學大綱創(chuàng)設教學學案
教學大綱是專業(yè)學者根據(jù)學科內(nèi)容和學生能力特點等多個方面因素,綜合整理分析后制定出來的,其重要性和綱領性自然不言而喻。在實踐工作中具體的教學安排,需要建立在準確把握教學大綱組成、正確解讀教學內(nèi)容的基礎上,因此教師需要圍繞教學大綱創(chuàng)設教學學案。
(二)設立課堂教學標準與節(jié)奏
從實際開展的教學工作經(jīng)歷來看,課堂教學占據(jù)著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大多數(shù)的教學任務都是在課堂上進行,可以說是教師的“主要戰(zhàn)場”。出于這樣的考慮,在課堂上運用學案導學模式的時候,應當設立課堂教學標準與節(jié)奏,營造一個合理、規(guī)范的教學環(huán)境。
(三)注意促進學生參與課堂互動
自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以來,在教學活動中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重要作用越來越明顯,教師也逐漸地把調(diào)節(jié)學習活動的主動權交還到學生手上。由于教師和學生共同構成了課堂上的兩個活動主體,因而在確保教師有充沛教學活力的同時,還應當注意促進學生參與課堂互動,這樣才能有效地利用學案導學。
(四)隨時更新、更正學案模板及內(nèi)容
“動態(tài)教學”是新近提出的一個教學理念,旨在提醒教師不要固守著傳統(tǒng)、老舊的教學方式不變,而應該追求因時而異、隨時而動的可持續(xù)化教學。
縱觀我國整個教育體系,高中階段的教育一直被視為一個重點兼難點。仔細分析其原因在于:高中教育不但是九年義務教育之后的承接階段,同時更是學生步入大學學習深造的門檻,即扮演著承前啟后的關鍵角色。因此,教學目標明確、教學任務繁重、教學時間緊張等問題成為了開展高中教學過程中無法避免的攔路虎,要求教師積極探索并創(chuàng)新解決問題的方法。
綜上所述,盡管生物學科的教學工作在我國已經(jīng)進行了很多個年頭,為我國的教育事業(yè)和社會發(fā)展輸送了一大批擁有豐富生物知識和實踐經(jīng)驗的優(yōu)秀人才,但在這個過程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和缺陷卻也不在少數(shù)。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口號的提出,以及社會上教學環(huán)境的改變,人們對于高中生物教學寄托了更大的期望,也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這樣的情況一方面促進了生物教師積極謀求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從客觀上施與了學生更大的學習壓力。
參考文獻
[1]田秋云,徐建國,胡青平.新課程標準下對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思考[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2(02):80-81,107.
[2]鄭麗英.高中生物“互動式”教學方略的探討[J].寧德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18(1):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