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淑萍
摘 要:實驗作為初中化學教學中最為核心的內(nèi)容,為切實提升化學實驗的趣味性,需要從多個方面將其體現(xiàn)出來,并采用多種措施,不斷提升實驗的趣味性,在教學中加強對其應用方法的掌握,讓學生在趣味化學實驗中學習化學知識,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趣味化學實驗;應用
一、 引言
初中化學知識雖然是最為簡單的知識,但是由于學生初步接觸化學,尤其是很多化學實驗中,包含的化學知識較為豐富,學生的理解難度較大,若能很好地提升化學實驗的趣味性,加強趣味化學實驗的應用,則能有效地提升化學實驗教學質(zhì)量。
二、 體現(xiàn)化學實驗趣味性
(一)生活化的化學實驗
化學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有著緊密的關聯(lián),為強化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認識,教師需要做好學生的引導工作。比如在2020年抗疫期間采用的消毒,就是我們生活中最為常見的對化學知識的應用。生活化的化學實驗,使得學生與化學知識的距離更近,感受到化學知識與我們的生活無處不在。比如四川廣元中學的向波老師拍攝的很多抖音視頻,表達了萬物皆化學的理念,使得化學知識與我們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加上其有著較強的趣味性,使得其吸引了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二)新奇性的化學實驗
因為興趣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所在,只有采用新奇的實驗,才能有效地強化學生的認知,將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出來,激發(fā)學生獲取新知的動力。例如,燒不斷的棉線,在熱水中連續(xù)添加食鹽并攪拌,一直到實驗完全溶解,再取出一根棉線之后,在其一端別一根回形針,再把棉線置于濃鹽水中5分鐘,當棉線拿出來并晾干之后,再將其置于濃鹽水之中,再取出晾干,反復多次之后,將其綁在鐵絲上,而別有回形針的那頭在下端,再采用火柴點棉線下端,當火焰緩慢燃燒后,一直燃到鐵絲才熄滅,雖然棉線被燒焦變黑,但沒有斷,回形針仍掛在那里。這主要是由于棉線中有很多食鹽晶體,燃燒時只是燒掉了棉線纖維,但是食鹽因為溶度高達800℃,所以普通燃燒的溫度達不到熔點,那么就能繼續(xù)維持棉線原有形狀。
(三)震撼性的化學實驗
化學反應變化較多,很多現(xiàn)象幾乎看不見,但是有的現(xiàn)象又十分劇烈和震撼,比如吹氣生火、滴水生冰等,還有鋁熱反應現(xiàn)象,十分激烈,在演示實驗時,將引燃劑更換成高錳酸鉀與甘油,那么就能有效地提升其震撼性,且實驗的成功率和安全性較高,在鋁熱劑中放入鐵絲后,模仿焊接軌道的過程。以及在黑面包實驗中加熱濃硫酸后,使得面包快速膨脹變黑,由于實驗中有震撼的現(xiàn)象,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fā)學生興趣。
三、 提高化學實驗趣味性
在化學實驗中,不僅要體現(xiàn)其知識性,而且還要不斷提升其趣味性,因此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切實注重化學史的運用
化學理論的發(fā)現(xiàn),大都是建立在化學實驗之上。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給學生介紹一些有趣的化學史,以達到激趣的目的。比如英國化學家波義耳收到朋友贈送的一束紫羅蘭鮮花,由于波義耳忙于實驗,將鮮花置于實驗室時,一不小心導致鹽酸粘在了鮮花上,隨后發(fā)現(xiàn)鮮花顏色變?yōu)榧t色,隨后波義耳通過深入探究,總結了部分植物在遇到酸性、堿性溶液時,會出現(xiàn)不同顏色,而這就涉及自制酸堿指示劑的發(fā)現(xiàn),再對自制酸堿指示劑的實驗進行設計,選取生活中可能作為自制酸堿指示劑植物作為實驗的樣品,并驗證其能用于酸堿指示劑的制作,以及帶來的效果,還可以制作指示劑的試紙,從而利用化學歷史與學生的實際結合,促進化學實驗趣味性的提升。
(二)切實注重與學生生活相貼切
實施生活化的化學實驗,引導學生更好地將化學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應用化學知識為生活提供服務。例如,現(xiàn)在的洗發(fā)水、洗衣液、洗衣粉等,在遙遠的古代是沒有這些產(chǎn)品的,那么古代人是如何來確保個人衛(wèi)生的呢?提出這樣的問題之后,再從《禮記》史料中給學生講解其中涉及的草木灰,采用了碳酸鉀水解油脂的原理。以及古代人使用的胰子等,引導學生通過網(wǎng)上查閱這些化學知識,再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感受到無處不在的化學。
(三)生活化的實驗藥品
趣味實驗的實施,應選擇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物質(zhì)作為實驗藥品。比如為了研究三價鐵離子的性質(zhì),采用維生素C進行性質(zhì)驗證,再引導學生思考,蘋果切開后,很快就會氧化變化,是否可以用維生素C來延緩呢?而在二氧化碳與過氧化鈉發(fā)生反應的實驗中,采用吹氣生火實驗,讓學生將其自己呼出的氣體與過氧化鈉發(fā)生反應,這樣學生在親身參與中,使得化學實驗的趣味性得到提升。
(四)設計奇妙的實驗
有些實驗往往會超出學生的認知,使得學生化學興趣提升。比如如何用玻璃棒點燃冰塊,在沒有火源加熱的情況下就能著火,同時還是在冰上,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以及白磷在水中燃燒等神奇的現(xiàn)象,使得學生更好地從中感受化學知識的魅力所在。還有在干冰中燃燒鎂的實驗,在醋酸飽和溶液中加入小物體后形成大量晶體,煙灰清潔劑為什么在加水后會膨脹等,這些神奇的實驗往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為學生釋疑解惑。
四、 初中化學教學中趣味化學實驗的應用對策
(一)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中的趣味化學實驗的應用
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良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為強化學生的認知,教師可以采用趣味性較強的實驗來導入新知。
例如,在“探究二氧化碳性質(zhì)”的實驗中,由于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中往往缺乏趣味性,且采用瓶口較大和容積不足的采氣瓶傾倒二氧化碳時,由于氣流不集中,氣量不足,燒杯中燃燒的蠟燭形成的熱氣流上升之后,影響二氧化碳下沉,有時還會導致二氧化碳被沖散,加上只是采用玻璃片在燒杯上方遮擋的方式進行操作,不僅實驗的趣味性不足,而且還可能導致實驗失敗。所以在導入環(huán)節(jié),為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把長短不同的蠟燭,按照從低到高和從左到右的方式,將其置于透明水槽的同一直線上,再將干冰置于空塑料瓶之中,再往塑料品種滴入一滴管的水,并旋緊瓶蓋,置于水槽最右端,塑料瓶的中部開口與蠟燭高低處于同一直線,要求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記錄,思考其背后蘊含的宏觀本質(zhì),促進學生推理素養(yǎng)的發(fā)展。這樣直接采取實驗演示導入新課的方式,讓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從中體會和感悟,結合自身在課前所學的知識,加上教師演示的過渡,在課堂上教師進行引導,就能更好地在實驗的趣味性和懸念下學習知識,讓學生在實驗教學的引導下,一步一步地撥云見日。這一過程是將實驗給出之后,引導學生解釋其實驗原理,更好地與實驗驗證關聯(lián),吸引學生更加注重互動和探究,促進學生的發(fā)現(xiàn)、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的綜合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