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祥軍
摘 要:閱讀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視野,是語文科目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xiàn)如今中國教育改革不斷發(fā)展與進步的形勢下,更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初中階段是學生閱讀能力提升的時期,教師應該科學引導學生的閱讀習慣,根據學生的閱讀需求采用適合學生學習的閱讀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進而提升初中生的閱讀能力。但是就目前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來說,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使得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文章就基于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教學展開教學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閱讀能力
一、 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新課程標準提出,初中語文教學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而語文閱讀能力是學生學習的基礎與保障,因此,培養(yǎng)初中生語文閱讀能力對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閱讀是初中語文重要的組成部分,閱讀有助于拓展學生的語文學習領域,使學生具備較強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進而可以高效率地學習語文知識;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還有助于促進初中生語文系統(tǒng)性的學習,因為語文閱讀能力是初中生學習的基本技能,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鍛煉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和語言說明能力,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一舉多得。例如將閱讀教學與寫作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夠通過廣泛且深度的閱讀,豐富和累計語文相關知識素材,科學有效地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二、 現(xiàn)階段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
語文閱讀教學是一個長期過程,應結合教學實際,從學生的學習實際需求出發(fā),正確做出相關學習引導。但在實際的閱讀教學中,由于一些因素的影響,導致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并不理想,現(xiàn)階段的教學現(xiàn)狀分析如下。
(一)忽略學生的主體位置
受長期以來傳統(tǒng)應試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學課堂大多數(shù)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地參與課堂學習,教師多數(shù)只重視對學生語文知識的傳輸,忽略學生的真實學習感受,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對語文閱讀學習感到厭煩,這種教學方式嚴重阻礙了學生閱讀興趣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根據新課程標準,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將學生放在教學的重要位置,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真實學習感受。此外,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有部分語文教師沒有充分利用好閱讀教學資源,導致大量的教學資源被浪費。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語文綜合能力和素質已經成為當前初中語文教學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二)制約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
雖然中國教育領域一直推行新課程改革,但在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還是會受到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過多地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略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傳統(tǒng)應試教學嚴重制約了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為了提升自己的語文成績,再將大部分時間放在與考試有關的語文知識點的學習上,沒有時間和精力進行語文閱讀練習,也不注重自身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這種學習方式會使學生學習固化,限制學生語文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三)過于依賴閱讀教學課堂
在語文課程學習中,部分學生為了提高學習效率會買各種各樣的參考書,參考書中會有教材文章的詳解,工具書的確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掌握文章的學習內容和中心思想,在實際語文閱讀學習中,工具書在一定程度上會讓學生產生依賴感,養(yǎng)成閱讀惰性。例如,在課前教材文章預習時,學生就可以依賴工具書中的章節(jié)或語句的詳解,將其摘抄到教材文章中,自己卻不認真閱讀思考,當教師提問時,部分學生也是第一時間去翻看工具書中的答案,缺乏主動閱讀、思考的學習過程。在做閱讀練習時也是如此,對自己的解答沒有信心,或者干脆不做閱讀練習,等待教師的課堂講解。過于依賴工具書或依賴課堂講解就會限制學生語文閱讀思維的發(fā)展,在考試中就會難以全面地思考和回答閱讀問題。所以,學生在閱讀練習時要學會思考、發(fā)散自己的閱讀思維,不要過于依賴工具書和教師的課堂講解,教師也需要在一些方面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 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措施
(一)創(chuàng)建閱讀情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閱讀產生興趣,就會主動地進行閱讀,自身閱讀能力就會提升,因此,教師應該不斷地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方式,讓學生可以感受閱讀的魅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有部分語文教師的教學方式是很單一的,尤其在講解教材文章方面,基本上都是對文章先進行段落分析,然后分析每一段落的具體內容,最后總結文章的中心思想,這種一成不變的講解方式會讓閱讀課堂變得枯燥乏味,自然而然,學生也不會對閱讀產生什么興趣。教師應該首先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際學習狀況有具體的了解,然后根據這些情況再制訂教學計劃,規(guī)劃自己的授課方式,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熱情,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建閱讀情境,為學生營造一種趣味性的學習氛圍,如文章角色扮演或情景對話等教學方式。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皇帝的新裝》一節(jié)時,教師就可以預先告知學生,讓學生先閱讀理解文章內容,在課堂中找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這樣既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有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閱讀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還可以在角色扮演中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而促使學生反復閱讀理解文章內容,理解把握文章主旨,高效完成本節(jié)課的閱讀教學目標。
(二)教授正確的閱讀方法,提升閱讀效率
正確的閱讀方法是閱讀教學的重要基礎,只有正確地進行語文閱讀,才能夠真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制訂適合自己學習能力的閱讀計劃,計劃要具有切實性、可操作性,讓家長、教師或同學每天監(jiān)督自己完成閱讀計劃。其次,教師要教授學生如何進行閱讀,要用什么方式閱讀,哪類文章應該“精讀”,哪類文章應該“略讀”,對學生的閱讀方式進行指導。最后,引導學生養(yǎng)成寫閱讀筆記的習慣,通過閱讀筆記鞏固文章中的重要閱讀知識點,有助于學生進行高效率的閱讀。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閱讀交流活動,同學之間可以相互交流溝通,分享自己的閱讀經驗,豐富自己的閱讀體驗,同學之間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