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雯
摘要:結合現(xiàn)時代的教育發(fā)展,新課程的教育理念逐漸深入至各個階段的課程教學中,其中在師生互動中更是提出了一定的指標。據(jù)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當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以立足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理念,開展具有融合度高、學生有效參與的互動教學,以培養(yǎng)并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知識的有效學習。
關鍵詞:高中語文;語文教學;師生互動;話語溝通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25-0091
在眾多教學互動的模式中,話語溝通則為最為直接的方式之一。在此基礎上,教師應進一步創(chuàng)設互動教學的課堂,以全面實現(xiàn)互動教學的教學效果。在此過程當中,本文以從情境的構建、師生討論以及教學提問等方式進行探析,以在此互動課堂下,提高學生的主體性與參與性,從而提升其語文的學習效果。
一、話語溝通的重要性
1.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高中階段的課程內容對于學生而言具有繁雜沉重的學習負擔,大部分教師是以高考為目標而進行教學,因而在教學模式上具有一定的單一性。在高考的形式下,教學模式亦是趨于傳統(tǒng)應試的教學手段,因而在課堂教學時具有一定的枯燥性與沉悶性,課堂整體氛圍較為壓抑、嚴肅,導致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無法得以有效的提升[1]。而話語溝通則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增加了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從而使得課堂教學內容得以豐富,對于輕松課堂教學的構建具有一定的促進效果。并且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下,學生的主體地位則得以突出,從而使得學生得以在此過程中有效提升其學習的積極性。
2.提高教學有效性
由于存在一定程度的傳統(tǒng)思想意識,致使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其方法及手段較為單調,學生雖能明確學習的目的與目標,但在具體實際過程中,仍無法有效提高其學習的動力,且課堂形式仍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學生的學習主體性亦是未能得以充分體現(xiàn)。而話語溝通為學生提供了發(fā)表觀念的機會,從而使得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得以實現(xiàn),如此,不僅在一定程度上轉變了教學觀念,亦是拓展了教學方法,使得教學有效性得以進一步提升。
二、存在的問題
由于高中階段的教師在教學目標上非常明確,加之教師的壓力、課時的不足等種種因素,導致教師在教學時更加重視將知識灌輸于學生,進而由學生在課下進行內化吸收。如此一來,導致師生的互動性較低,話語溝通更是不為體現(xiàn)。此外,在教學形式上教師亦是形式傳統(tǒng)化,使得學生的互動興趣不高。
三、話語溝通的途徑
1.創(chuàng)設溝通情境
在現(xiàn)代的教學時代的發(fā)展下,即便是處于高中備考階段的學生,教師亦應當轉變以往的教學方式和觀念,在課堂上應充分構建學生的主體性教學模式,以使得學生能夠作為課堂的主體進行學習。在教學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為學生構建更為科學合理的話語溝通情境,以使得學生能夠在此教學情境下更加有效地了解教學內容[2]。在情境的構建設計上,應注意其生動性以及豐富性,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在此過程中,促進學生主動與教師溝通交流,進一步推進其對于知識的渴求欲,從而促使課堂教學的質量效果得以有效提升。在具體課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高中階段的閱讀課文多是以名著名篇的節(jié)選為主。據(jù)此,教師則可針對具體的課文內容,利用多媒體將相關的影視資料加以展現(xiàn),進而在學生觀看過程中,讓學生分享對于課程內容的理解與認知。以通過這樣的話語溝通情境,促進師生互動的有效性,其對于教學質量的提升亦是具有一定的積極效果。
2.增加師生討論環(huán)節(jié)
在話語溝通的基礎條件下,教師應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教學溝通,依據(jù)具體的課程內容,進而安排師生討論化解,以促使教師與學生得以針對閱讀內容共同參與至討論環(huán)節(jié)當中。師生討論環(huán)節(jié)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主要途徑之一,因而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構建具有民主、公平形式的討論氛圍,并結合學生的階段能力發(fā)展,設立具體的討論內容,以提升討論學習的有效性,增強學生討論學習的積極性,以促使學生得以在此過程中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文中的知識與內涵。與此同時,在討論環(huán)節(jié)結束之際,教師則可根據(jù)學生的討論結果加以總結,以幫助學生梳理整合討論的內容,進而提升討論的學習效果。
3.通過提問實現(xiàn)溝通
顯而易見,課堂提問對于話語溝通亦是一種有效的方式與途徑,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時則可進一步完善提問形式,以提高問題的科學性以及有效性。在此過程中,教師則應當注意問題的交流性,即確保問題能夠有效展開溝通交流,以使得學生能夠參與至課堂教學之中,使得學生在教師的設問下加強對于課文的理解與學習,從而深度剖析文中的內涵與意義。同時,在問題的設計層面,教師還應注意問題的層次性、梯度性,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漸深入,進而促使學生能夠更加有效地學習并理解課文。
四、結束語
在師生互動的教學課堂中,教師除構建豐富的互動課堂之外,亦需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而話語溝通具有一定的技巧,是在愉快的基礎上進行的,因而教師在教學時則需本著生本理念,并以尊重學生的角度展開溝通,以促進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何松.淺談中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語言藝術[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10):154-154.
[2]尤境生.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的語言溝通[J].文學教育(中),2015(12).
(作者單位:西藏拉薩市第三高級中學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