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永躍
【摘? ?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背景下,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學方向和重心不再僅僅局限于文化知識類的學習,而是對技能教學和審美教育也給予越來越多的重視。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將以小學音樂教學的本質內涵作為出發(fā)點,簡單敘述一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融合多媒體技術的一些要點。
【關鍵詞】小學教育? 音樂教學? 多媒體教學?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1.082
在教育體系中,審美教育包括各種藝術范疇的鑒賞與學習,例如音樂教學中對樂理相關知識的傳授。在小學教育階段,音樂學科的教學構成基礎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對于這門學科的相關教學方法還處于摸索的階段。筆者將以多媒體教學方法為切入點,簡單分析如何在音樂課堂中利用其相關應用提高教學效率。
一、小學音樂教學的本質內涵
1.樹立學生基本的音樂意識。小學階段的教育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奠定學習基礎,各個學科的教學知識涉及學科核心內容的最基本部分,旨在培養(yǎng)學生形成相關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出于這樣的教學意圖和教學大綱要求,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當明確意識到本質內涵之一就是幫助學生樹立基本的音樂意識。生活中各種聲音的律動、模仿和創(chuàng)造是人們生來就具有且向往的能力,但是對于這種潛在能力的挖掘和提升卻需要通過一定程度的努力,即在童年時期就應樹立起學生基本的音樂意識。
2.豐富學生情感表達的途徑。語言文字是人類社會用以人際交往和溝通的偉大工具,尚有文化背景和不同地域的天然壁壘,而音樂這門藝術性語言卻可以超越各種形態(tài)上的差異,直截了當?shù)刈尣煌娜巳褐g產生強烈而持久的共鳴。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音樂藝術是除語言文字以外人們可以普遍采用的一種特別的交流手段。由此可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音樂藝術能夠有效地豐富學生情感表達的途徑,所以大家應該對該課程給予更多的關注。
3.有助于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學術知識教學一直以來都占據(jù)著教師教學工作的重要地位,將藝術學科教學映襯得不太突出和重要。但是從人文意識的培養(yǎng)和審美教育的開展方面來看,如音樂這類藝術教學卻應該處于同等關鍵的地位。從音樂的本質分析,這是一種通過對學生進行聽覺刺激和觸動實現(xiàn)人文、情感交流,同時帶來藝術層面的享受的過程。由此可見,小學音樂教學的本質內涵包括幫助學生培養(yǎng)審美情趣,實現(xiàn)學生藝術氛圍的熏陶。
二、多媒體教學的特點分析
1.擁有的方式與途徑多種多樣。隨著當今時代各種科學技術手段的飛速發(fā)展,能夠應用到教學工作中的多媒體教學方式與途徑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包括但不限于視頻播放設備,如多媒體電腦、投影儀;音頻播放設備,如音響、耳機;師生互動設備,如音樂游戲小程序,唱跳舞臺設施,等等。這些不同技術方面、不同感官層次的多媒體手段,能夠適應各種音樂內容、各種音樂類型課堂教學的要求,綜合、全面地表現(xiàn)出音樂知識的內涵,并且?guī)椭鷮W生有效地理解。
2.具備充分的趣味性和通俗易懂的特點。音樂學科因為是情感層面的表達藝術,通過相對抽象、難解、個性化的形式在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知識的傳遞和接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具備較高的理解門檻和感知閾值。只有滿足相應的條件和進行相關的舉措才能實現(xiàn)教學工作的有效進行,而各種多媒體途徑是使抽象內容具象化展示的有效手段。在這樣的情況下,通過將多媒體教學方法引入音樂教學中,能夠使課堂具備充分的趣味性,并且變得通俗易懂。
3.將知識全面、具體、形象地呈現(xiàn)。因為多媒體教學方法能夠從各種各樣不同的角度進行音樂知識的講解,所以能夠超越傳統(tǒng)課堂將知識更加全面、具體、形象地進行呈現(xiàn),幫助學生更加容易并充分地理解和認知課堂教學內容??v觀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相對來說都比較單一和局限,不能較好地展現(xiàn)抽象層面以及情感層面的知識內容,也不能兼顧到不同類型音樂知識的教學要求。在這樣的情況下,發(fā)展出如多媒體教學這種高效的教學方法是一種必然的趨勢。
三、音樂課堂與多媒體教學結合的要點
1.綜合選用不同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小學階段,音樂教學所涉及的知識內容雖然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和基礎,但也具有相當廣泛的范疇,比如基本樂理知識、不同音樂流派介紹、樂器演奏技巧、歌唱發(fā)聲方法,等等。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應當綜合選用不同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例如,上述的樂理知識和音樂流派的介紹可以通過PPT、教學視頻等方式展示;樂器演奏技巧的教學可以通過數(shù)字化模擬器;歌唱發(fā)聲技巧的訓練可以借助話筒、音響等設備。
2.選擇適合多媒體途徑的教學內容。深入解讀小學音樂教學大綱,就可以發(fā)現(xiàn)教材課本上具體提及到的音樂知識和音樂曲目相對而言是比較精簡的,大多是一些提綱挈領的敘述和代表性曲目的節(jié)選,而僅僅這些明確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遠遠不能滿足幫助學生樹立基本音樂意識的教學目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必須根據(jù)自己的藝術理解和教學經驗對教學內容進行相關的合理延伸和補充,以豐富課堂語言,完善學生知識體系。在這個過程中,關鍵的一點是選擇適合多媒體途徑的教學內容。
3.堅持以學生為課堂教學主體。不管面對哪門學科,處于哪個教育階段,學生都應該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而存在。教師在小學音樂教學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應該充分意識到和堅持這一原則。因此,在進行多媒體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
一位哲人曾經說過:“音樂藝術是人類社會中繼哭泣、媽媽以外全世界通用的第三種語言。”音樂不但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的無窮界限,甚至還可以打破不同文化背景之間的隔閡,幫助創(chuàng)作者與聽眾之間、聽眾與聽眾之間實現(xiàn)無視階級、性別、年齡等社會因素的交流與溝通,為人們情感的宣泄和表達提供一種心靈層面的獨特途徑。隨著我國教育體系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有序推進,將音樂學科的教學納入小學階段的基礎教育中并且給予相應程度的重視成為教育改革的大勢所趨。然而,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雖然音樂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經得到教育學界的公認,但是在實際的小學教學工作中,對于這門學科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研究探索卻仍長期局限于比較弱勢和膚淺的層面,在幫助教師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以及增強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方面仍然不盡如人意。在這樣的情況下,多媒體教學法收獲了廣大師生的普遍好評,大家應該繼續(xù)探索分析其相關運用。
參考文獻
[1]黃瑞.聆聽:讓小學音樂課堂真正“活”起來[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7,000(004):94.
[2]謝燮.農村基礎音樂教育的"瓶頸"破解——論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xiàn)狀及改革[J].中小學音樂教育,2007,000(0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