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萍麗
[摘要] 積星評價制度在班級管理中有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的作用,深受班主任們的喜愛,但如果操作不當,也會帶來一些問題,如在積星過程中,部分后進的學生漸漸失去了興趣。怎樣利用好積星評價機制,調(diào)動班級中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呢?班主任老師要注重評價的過程,多元化評價學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并能創(chuàng)新評價措施, 讓積星評價符合學生的需求與喜好,使所有學生能夠在積星的過程中既展開競爭,又互相督促,逐漸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激勵和制約氛圍,讓積星評價成為班級管理的“法寶”。
[關(guān)鍵詞] 積星評價;班級管理;積極性;法寶
積星評價制度是教師在班級管理中,利用積星的方式對學生在學習、紀律、勞動等方面進行量化的評價,以此來調(diào)動學生參與自主活動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管理能力。這種評價機制深受班主任們的喜愛,筆者也在班級管理中運用了積星的評價機制。但在實踐過程中,科學、有效的評價制度,如果操作不當,也會帶來一些問題。筆者發(fā)現(xiàn),隨著時間的推移,部分學生的積極性明顯不高,尤其是積星總排在后面的同學,每月的校級表彰輪不到他們,學期末評選“三好學生”,他們也因積星太少而失去了評選資格。平時的積星對他們來說似乎沒有什么作用,所以在積星的過程中,這些學生漸漸失去了積極性。
怎樣利用好積星評價機制,調(diào)動班級中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呢?筆者結(jié)合幾年來的實踐經(jīng)驗略談一二。
一、遠近高低各不同——評價要多元化
1.評價內(nèi)容要多元化
傳統(tǒng)評價方式是以成績論英雄,不論是學校、老師、家長、社會還是學生自己,都是以成績來評價學生的。這對學生是不客觀、不公正的。積星評價的內(nèi)容要多元化,要能全面反映學生在各個方面的表現(xiàn),不能僅僅局限于學習方面。筆者在班級積星評價操作過程中,把積星的內(nèi)容具體分為“學習之星”“服務之星”“進步之星”“文明之星”“才藝之星”“創(chuàng)新之星”這6大體系。所有積星評價的細則都以《小學生守則》和學校日常行為規(guī)范為基礎,班主任老師和學生一起制定每個細則的加分和扣分的分值。
2.評價主體要多元化
積星激勵評價的主體應多元化,不能由班主任一手包攬,而應由班主任、任課教師、學生,甚至家長構(gòu)成,更要以學生的自評和互評為主。筆者在每次班級集體反饋積星情況時,首先要求班委干部進行自我評價,是否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是否為同學服務好,是否當好老師的助手,其他同學再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每周得星少的孩子也進行自我反思:我在哪些方面沒有得到星?其他同學有什么好的建議?得星多的同學有哪些突出的表現(xiàn)值得大家學習?學生的自評互評成為同學們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過程。
二、積跬步以至千里——評價要注重過程
積星評價結(jié)合學生平時在校的各項表現(xiàn),讓評價貫穿于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之中,可操作性強。學生每天在校的正常表現(xiàn)就能得到分值,如作業(yè)按時完成、完成值日工作、佩戴好紅領巾,幫助他人等,都可以加星。而不遵守紀律、不認真學習則會倒扣星 。這樣,每天都是在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一日常規(guī)等進行評價小結(jié)。筆者在操作過程中,專門利用班隊課和學生一起制定了詳細的班級加星和扣星細則,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又進行不斷修改、不斷細化。班級分成8個小組,由組長負責記錄組員每天得星、扣星的情況。
為了激發(fā)孩子們積星的積極性,每日評價應該與每周評價相結(jié)合,每周教師利用晨會、班會集體反饋一次,讓學生通過得星數(shù)量的比較,知道自己行為習慣的等級,并及時強化、及時調(diào)節(jié)、及時矯正。筆者在班級教室墻面設計了“爭星榜”板塊,記錄孩子們每周的得星情況。
三、百花齊放春滿園——評價要尊重差異
1.個人評價與小組評級相結(jié)合
積星的評價機制符合小學生的年級特征,學生積星的積極性很高,但班級總會有一些孩子雖然努力了,但還是會落在班級其他同學后面,長期下去,可能會造成他們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把小組評價與個人評價相結(jié)合,能更好、更持久地維持學生積星的積極性,還能讓學生之間相互監(jiān)督、相互管理。筆者的具體做法如下:將全班分成了若干個小組,隨時對小組進行評價,比如上課鈴響后,能立刻在座位上坐好并保持安靜的小組就能加星,這樣,鈴聲一響,小組成員就會相互提醒,督促做得不好的同學;再比如,能在要求的時間內(nèi)完成作業(yè)的小組加星……評出每天最佳小組、每周最佳小組、學期最佳小組,獲得最佳小組的每個成員都會得到相應的“合作之星”。這樣,組員之間就會相互提醒、相互督促,小組之間形成你追我趕的競爭氛圍。
2.統(tǒng)一要求與分層要求相結(jié)合
個人評價和小組評價相結(jié)合的方式對班級中一些調(diào)皮后進的孩子確實有一定的約束作用,得星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負增長的情況了。但新的問題又出現(xiàn)了,每天8個小組都爭著做最佳小組,那幾個后進的學生常常因為拖了小組的后腿,被小組成員嫌棄。面對這樣的情況,我一方面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也在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幾個后進孩子既不能放棄,又不能拋棄,還不能讓他們在被指責中失去信心,我的方法就是降低對他們的要求,給他們一個循序漸進的進步過程。因此,在對全班同學統(tǒng)一要求的基礎上對個別幾個孩子分層要求。如在扣星之前他們有一次被大家提醒的機會,課堂上他們的一次精彩發(fā)言可以為小組爭得兩顆星等。
四、為有源頭活水來——評價機制要不斷創(chuàng)新
1.形成性評價要與過程性評價相結(jié)合
班級每學期評選“三好學生”時,學生平時的積星都會是評選的條件之一。但由于名額有限,能獲得“三好學生”的只有少部分同學,怎樣調(diào)動其他孩子的積極性呢?每學期我們還會舉行拍賣會,孩子們可以用一個學期辛苦得來的積星購買自己喜歡的物品。活動過后,有的孩子羨慕“土豪”同學有“星”任性,可以隨心所欲購買自己喜歡的物品,有的孩子下定決心下個學期一定努力掙“星”……這樣的小措施讓每個孩子在積星的過程中都保持積極性。
2.過程性評價與班級管理相結(jié)合
為了極大地調(diào)動學生們積星的積極性,也為了讓每個孩子都有參與班級管理的機會,能體驗班級不同的管理崗位,筆者將積星評價與班級崗位管理結(jié)合起來。班級成立了“星星超市”,超市的商品就是班級的管理崗位,如安全小衛(wèi)士(20顆星)、衛(wèi)生小衛(wèi)士(10顆星)、早讀管理員(20顆星)、小組長(30顆星)、眼保健操管理員(20顆星)、班長(40顆星)等。學生用平時得到的“星”作為超市的流通貨幣,真正是自己掙“星”自己花!
注重積星評價的過程,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全面多元化評價學生,并能不斷創(chuàng)新評價機制,使所有學生能夠在積星的過程中既展開競爭,又互相督促,逐漸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激勵和制約氛圍,讓積星評價成為班級管理的“源頭活水”。
[參考文獻]
[1]韓淑媛.積分利用巧 班級管理好 [J].小學教學研究,2018.(10).
[2]劉燕燕.淺談如何巧用“積分卡”加強班級管理 [J].考試周刊,20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