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慧
[摘? ?要]在網(wǎng)絡時代,隨著信息與通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與當前廣泛應用的眾多社會性工具軟件一樣,微課同樣具有十分廣闊的教育應用前景。對于學生而言,微課能更好地滿足學生對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漏補缺,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補充和資源拓展。文章分別從課前、課中、課后列舉了微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微課;初中化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 ? G633.8?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1)11-0071-02
微課是運用建構主義方法形成的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目的的教學模式。微課體現(xiàn)的是以學生認知學習和知識建構為主線的全新的教學設計和資源建設,是自主學習、混合學習等教學理念的實際應用。微課不是簡單的教學資源形式的更替,而是傳統(tǒng)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微課的出現(xiàn)對教育教學有著巨大的影響,賦予了教學新的生命力,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是一種全新的挑戰(zhàn)。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引入微課,不但可以滿足學生對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而且可以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強化鞏固知識。所以說,微課是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補充和資源拓展。下面,筆者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分別從課前、課中、課后如何應用微課,以及微課應用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和大家進行交流分享。
一、課前微課,引導學生自主先學,激發(fā)學習興趣
預習的效果直接影響課堂學習的實效。教師可通過微課視頻指導學生進行預習,改變以往傳統(tǒng)的導學案和文本預習方式;圍繞學生的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針對教學內容、學習重難點,或是學生學習中的困惑和易錯點,借助多媒體技術對學生的預習活動進行前置設計,并利用微課視頻作為預習的資源和工具,結合學生已有的即時通信條件來指導學生開展預習活動。
例如,《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一課,在課前通過微課引導學生歸納已經(jīng)學過的反應中能產生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并由此引導學生思考這些反應是否適合在實驗室制備二氧化碳;然后通過視頻演示實驗介紹三個具有代表性的反應:碳酸鈉與稀鹽酸、碳酸鈣與稀硫酸以及碳酸鈣和稀鹽酸,通過實驗現(xiàn)象引導學生思考適合在實驗室制備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這樣的預習,分散了教學難點,提高了預習效率,有效促進學生完成預習的任務。
又如,在教學人教版九年級化學第十一單元課題1《常見的酸和堿》時,我們制作了微課視頻《生活中的酸堿指示劑》,在微課中首先介紹指示劑的發(fā)現(xiàn)史,然后介紹自制酸堿指示劑的趣味實驗,引導學生自己制作酸堿指示劑,并利用自己制作的酸堿指示劑判斷生活中一些物質的酸堿性。這樣的設計,不但讓學生有效地預習了新知,而且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
用于學生預習的微課,首先應注重趣味性和有效性。趣味性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有效性是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獲得能力培養(yǎng)的保證。其次,只有緊緊圍繞學生學習的困難或困惑進行預習微課視頻設計,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初步認識學習問題,為課堂探究學習做好準備。
二、課中微課,使學生理解所學,突破重難點
1.實驗中常見錯誤操作的微課視頻
在傳統(tǒng)的化學課堂中,經(jīng)常會對一些錯誤的實驗操作進行分析與思考,如稀釋濃硫酸為什么要將濃硫酸沿著容器壁緩緩注入水中,而不能將水倒入濃硫酸中?利用高錳酸鉀制備氧氣實驗結束時,為什么要先將導管從水中取出,而不是先熄滅酒精燈?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時,為什么要先通一氧化碳再加熱,而不是先加熱再通一氧化碳?……出于實驗安全性或課堂時間有限或實驗效果的考慮,教師往往只是口頭上進行理論分析,并不會在課堂上真正演示錯誤的操作,所以學生對于這部分知識的理解往往存在難度。而將微課視頻引入課堂,通過視頻展示,學生就可以清晰地觀察到錯誤操作導致的實驗后果,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正確的實驗操作。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九年級化學第三單元課題1《空氣》時,我們制作了微課視頻《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實驗的誤差分析》,在微課視頻中分別演示裝置漏氣、紅磷量不足、沒有等到冷卻就打開止水夾以及慢慢伸入紅磷等錯誤實驗操作,學生可以直觀地觀察到錯誤操作對實驗結果的影響,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思考分析原因。借助這樣的微課小視頻,讓學生通過生動的實驗畫面、真實的實驗數(shù)據(jù),真切地感受錯誤操作對實驗結果造成的影響,并由此分析歸納原因,真正理解實驗原理。
2.涉及有毒、有害物質,或演示效果不佳的實驗微課視頻
中學化學實驗中會涉及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質,如果在沒有做好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在課堂上演示這樣的實驗,就會造成一定的污染,危及師生的身體健康。此外,某些課堂演示實驗因班級人數(shù)多,不便于全體學生觀察,或者由于實驗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若將這些演示有困難或觀察有困難的實驗制作成微課視頻,不僅能在課堂內展示,還能利用快放或慢放、局部放大等手段將實驗現(xiàn)象和數(shù)據(jù)真實清晰地展示出來。
例如,燃燒條件的探究實驗,課本上雖然要求在通風櫥內完成,但作為演示實驗,很多時候教師都是在講臺上來完成的,而銅片上的白磷燃燒會產生大量白煙,既污染空氣又會損害人體健康。我們通過制作微課視頻,既清晰準確地呈現(xiàn)了實驗現(xiàn)象,也不會對空氣造成污染。
3.難以觀察的化學實驗的模擬微課
化學反應的微觀過程用肉眼是無法觀察到的,教師可以通過制作微課視頻,幫助學生把宏觀物質和微觀粒子聯(lián)系起來,使抽象的微觀世界變得形象、具體、生動,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例如,通過微觀動畫模擬演示水分子的組成及水分子在電流的作用下發(fā)生分解、移動、重新組合,使學生從本質上理解電解水的微觀實質。
三、課后微課,引導學生有效復習,拓寬視野
1. 有效復習,鞏固知識
如學完酸堿鹽的性質后,為幫助學生歸納酸堿鹽的性質,厘清相互之間的關系,我們制作了以復習酸堿鹽及氧化物之間的關系為學習目標的復習微課。通過這樣的復習微課,學生可以很好地對已學知識進行復習。特別是對于個別學習基礎相對薄弱,學習能力也較弱的學生而言,可以通過反復觀看微課視頻,從而完成自身知識的內化。
2.實驗探究,加深理解
實驗探究題是目前中考化學的熱門題型,此類考題依托某些化學實驗,在實驗探究中提出各種問題。學生因為缺乏相關實驗探究經(jīng)驗,分析解決這類題目往往比較棘手。于是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將一些實驗探究制作成微課視頻,幫助學生理解和分析。
例如,關于高溫煅燒石灰石后固體成分的探究題,可設計微課視頻。在視頻中,先取一塊石灰石在酒精噴燈上高溫煅燒一段時間,然后提出問題:煅燒后固體的成分有哪些?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設計實驗去驗證。具體的實驗步驟如下:取少量煅燒后的石灰石,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并向水中滴加酚酞溶液;再取少量煅燒后的石灰石,滴入足量的稀鹽酸,觀察是否有氣泡產生。這樣的微課視頻,不但很好地還原了題目本身,而且通過生動的實驗過程、明顯的實驗現(xiàn)象,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實驗探究的過程。
3.豐富知識,拓展視野
這部分微課主要關注化學與科技、化學與生活等方面的內容,旨在豐富學生的化學知識,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在這部分微課的開發(fā)過程中,通常需要教師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搜索一些視頻資源進行簡單的剪輯。雖然網(wǎng)絡資源比較豐富,但是如何篩選出更適合學生的內容,需要教師更加深入地了解學生,了解他們究竟對什么樣的化學知識更感興趣,什么樣的化學知識能夠聯(lián)系學生已有知識并在學生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此外,在微課的開發(fā)過程中,教師也在不斷地學習新的化學知識,不斷拓寬自己的化學視野。可見,微課的開發(fā)在很大程度上實現(xiàn)了教學相長。
隨著智能化時代的到來,微課的普及是大勢所趨,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必將打造出獨特的高效學習體系。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應用微課,可以改善和彌補傳統(tǒng)教學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努力提高自身技能,提高微課制作水平,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開發(fā)微課資源,并運用于實際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微環(huán)境”,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 ?參? ?考? ?文? ?獻? ?]
[1]? 李淑聰.“微課導學”在初中化學實驗課堂中的應用[J].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 2018(4):37.
[2]? 姚亮發(fā),張明月,楊毅明.微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運用:以“原子的構成”為例[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9(3):64-66+70.
(責任編輯 羅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