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可椿
摘 要: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語用訓練,顯得尤為重要。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深入解讀文本,善于從文本中挖掘語用訓練點,引導學生在理解品味語言中習得語言,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語用能力;培養(yǎng);訓練點;語文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421;G623.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1-0048-02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币虼?,語文教學要以語言訓練為中心,致力于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語文教師要有語用培養(yǎng)的意識,善于深入解讀文本,善于從文本中挖掘語用訓練點,善于引導學生在理解品味語言中習得語言,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一、巧用文本價值,挖掘“語用”訓練點
語文新課標強調培養(yǎng)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也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實現(xiàn)立言與立人的雙贏。語文教材中的文本具有鮮明的價值取向,教師教學時應該深入解讀文本,挖掘文本的教學價值和育人價值,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積極開展語用訓練,從而促進學生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的發(fā)展。
如在六年級上冊《窮人》中,桑娜用頭巾將鄰居家的兩個孩子抱回家時: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此設計問題:對于桑娜抱回鄰居家的兩個孩子,你有什么看法?生1:“桑娜家已經(jīng)有五個孩子,生活非常困難,又收養(yǎng)兩個孩子,怎樣才能養(yǎng)活他們呢?”生2:“桑娜太沖動了!丈夫還沒回來,生死未卜,這不是給自己增加負擔嗎?”生3:“她丈夫回來,肯定不同意,會打她的!”……教師追問道:“困難重重、顧慮重重,可桑娜內心還認為非這樣做不可,為什么?請大家認真閱讀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那段話,想想文中那些省略號蘊含著怎樣的內容?!睂W生們通過想象和交流更深刻地理解了桑娜的心理:兩個小孩沒人撫養(yǎng),實在太可憐,非這樣做不可;桑娜寧可被丈夫揍一頓,也要抱回兩個孩子;桑娜善良的本性促使她一定要這樣做。學生充分感受到了桑娜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他人的高尚品質。教師引導學生深入挖掘和品味文本語言,讓學生在品味中展開想象,在品味中觸摸人物內心,在品味中使心靈受到熏陶,可以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促進學生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的發(fā)展。
二、巧用文本插圖,挖掘“語用”訓練點
在語文教材中,許多課文都配有插圖。這些插圖鮮活、直觀、精美且富有啟發(fā)性,準確反映了文本內容,能夠幫助學生學習拼音、認識漢字、理解詞語、品味課文內容、感知人物形象、體會文章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理解能力,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教師應充分挖掘插圖中的語用訓練點,由圖生文,圖文結合,巧妙開展語用訓練。
如六年級上冊《山中訪友》一文運用了大量擬人、排比、聯(lián)想手法,把山中景物當作人來寫,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喜愛、親近的情感。學生品讀本文時,發(fā)現(xiàn)文章描寫了老橋、露珠等景物,但插圖沒有一一畫出,只通過寫意的潑墨手法,表現(xiàn)出“云深不知處”的境界。此時,教師引導學生欣賞插圖,想象自己置身于大山之中,仿照文中句式“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說一說自己還拜訪了哪些“朋友”。生1:“你好,可愛的蝴蝶!你扇動著五彩的翅膀,是要邀我跳舞嗎?”生2:“你好,勤勞的螞蟻!你揮舞著小小的觸角,是在歡迎我嗎?”……接著,教師引導學生把這些美妙的語句連起來,組成一首美麗的小詩。學生聯(lián)系插圖展開想象,既能拓展文本內涵,又能學習擬人、排比等表達方式,強化了表達能力,提升了語用能力。
三、巧用文本語言,挖掘“語用”訓練點
語文教材中的文本文質兼美、表達規(guī)范、獨具特色。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文本語言特點,或細細品味文本內涵,或積累好詞佳句,或學習遣詞造句,或熟讀背誦精彩句段,或學習表達方式、修辭手法、篇章構造,進而嘗試仿造文本語言表達形式,積極運用規(guī)范的、個性化的語言進行表達,從而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如二年級下冊《臺灣的蝴蝶谷》一文中有這樣的句子:“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斕的蝴蝶飛過花叢,穿過樹林,越過小溪,趕到山谷里來聚會?!本渲小帮w過”“穿過”“越過”“趕到”這四個詞語,將蝴蝶趕往蝴蝶谷聚會的場景描繪得生動形象。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關注這四個詞語,想象蝴蝶爭先恐后朝蝴蝶谷趕的情景,然后出示句子“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斕的蝴蝶飛過花叢,飛過樹林,飛過小溪,飛到山谷里來聚會?!弊寣W生進行朗讀比較。很快,學生就發(fā)現(xiàn)原文的奧妙。生1:“用四個‘飛過,讀起來沒有意思,太啰嗦;用‘穿過‘越過‘趕到更好聽,更生動?!鄙?:“‘穿過‘越過‘趕到讓人覺得蝴蝶飛得很輕快、很高興,很想趕到蝴蝶谷聚會!”……學生在品味、比較、想象、表達中,能夠充分體會文本語言的精妙,進而形成鑒賞語言文字的能力。
四、巧用文本空白,挖掘“語用”訓練點
在語文教材中,作者或編者往往會在文本中留置空白,給讀者無限想象的空間。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文本空白,并利用它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引導學生在空白處展開合理想象,采用想象說話、填補語句等方式,組織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補白訓練,從而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
如三年級上冊《去年的樹》一文在結尾處留下了空白,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補白訓練:請聯(lián)系課文,說說鳥兒在想些什么。學生根據(jù)文本,發(fā)揮想象,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后匯報。生1:“親愛的樹啊,你還記得我們的約定嗎?我歷經(jīng)千辛萬苦,終于找到你了,你知道嗎?”生2:“樹啊樹,我的歌聲你聽到了嗎?來世我們還做好朋友,愿我們的友誼天長地久!”生3:“親愛的朋友,以后你再也聽不到我唱的歌了。再見了,我的朋友!我會永遠想念你!”……學生在語言實踐過程中,能夠激活思維,開拓思路,習得語言,提升素養(yǎng)。
五、巧用文本延伸,挖掘“語用”訓練點
語用課堂應該重視課外延伸,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與文本內容相吻合的語言訓練活動,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意閱讀和個性化語言創(chuàng)造的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預習時搜集、整理課內外資源,在課堂上交流、展示、匯報學習心得,在課后積極參與調查、研究、展示等語言實踐活動。
如六年級上冊的《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層次清晰,用詞嚴謹,表達生動,多處采用打比方、列數(shù)字等說明方法,全文著重介紹有關地球的知識,注重激發(fā)讀者的情感,啟迪讀者的思想,富有科學性、藝術性和思想性。課前,教師應指導學生通過各種方式搜集有關地球的知識。課上,教師可以運用課件展示文字或影像資料,先讓學生了解地球上自然資源遭到破壞的現(xiàn)象,再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交流觀點,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珍惜自然資源、保護地球家園的情感。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開展“保護地球”綜合實踐活動,指導學生通過參觀長汀縣水土保持科教園、請教水土保持專家等方式,了解長汀人民在保護環(huán)境、治理水土流失方面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效。在此基礎上,可以鼓勵學生通過寫保護地球家園的倡議書、辦手抄報等形式展示活動成果。課內外實踐活動的開展,有助于學生個性化地解讀文本語言、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文本語言,從而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
總之,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不僅要有一雙慧眼,還要有一顆慧心,要立足文本,善于從文本中挖掘語用訓練點,讓學生在閱讀理解、品味想象、積累運用等語言活動中提升語用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吳道宇.挖掘語用價值,落實語用訓練[J].基礎教育參考,2013(16).
[2]沈澤林.立足文本資源,實現(xiàn)讀寫遷移[J].福建教育,2018(12).
[3]吳永豐.巧妙借助文本,拓展“語用”訓練[J].新教師,2018(07).
Skillfully Using Training Points to Improve
Students' Pragmatic Competence
Huang Kechun
(Hetian Central School, Changting County, Fujian Province, Changting 366300, China)
Abstract: Chinese course is a comprehensive and practical course for learning the use of language.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teachers to guide students to carry out pragmatic training in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reading, teachers should be good at in-depth interpretation of the text, be good at mining pragmatic training points from the text, guide students to acquire language in understanding and tasting the language, so as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students' language ability.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pragmatic competence; cultivation; training point; Chinese compet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