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朝國
【摘? ? 要】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其學習能力、品德塑造、個性養(yǎng)成、興趣發(fā)展等各項活動息息相關。提高閱讀能力,這是對學生個人的成長負責,也是對學科發(fā)展負責。教育工作者要靈活利用創(chuàng)新教育舉措,推動學生形成愛閱讀、會閱讀的良好習慣。這對提高學生閱讀水平,轉化語文教育職能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概括能力;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08-0165-02
【Abstract】Primary School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learning ability, moral character building,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interest development and other activities. Improving reading ability is responsible for students' personal growth and discipline development. Educators should make flexible use of innovative educational measures to promote students to form a good habit of reading and being able to read. This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improving students' reading level and transforming the function of Chinese education.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Generalization ability; Strategy
一、創(chuàng)作故事梗概,鼓勵大家進行閱讀與總結
我們在日??措娪盎蛘哂耙晞∽髌返臅r候,經常會看到有一些劇情的基本介紹為故事梗概作,也可以看作是對劇情的簡介,其可以幫助觀眾讀者了解基本的故事情節(jié)走向。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利用故事梗概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概括的重要途徑,讓大家像講故事一樣針對閱讀資料進行創(chuàng)作編寫,并以評分比較的方式選出大家都喜歡的梗概模板,激活大家在閱讀中總結概括的能力和熱情。比如在學習小說《景陽岡》的時候,它作為《水滸傳》的節(jié)選章節(jié),是有一定的故事情節(jié)在里面的,主要講述了武松途經景陽岡的時候,醉酒打死老虎的故事情節(jié)。針對這個故事情節(jié),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拿出15~20分鐘時間來閱讀課文,然后以劇情梗概的方式,寫出一篇300字左右的梗概作為小說情節(jié)的介紹??梢钥吹剑谝詫懝8诺膭?chuàng)新手法引導下,學生對于閱讀和概括課文中的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且大家進行概括的思路是不一樣的。
有的學生以設置懸念的方式來寫梗概:在遙遠的宋朝,有一處地方名為景陽岡。這地方樹木參天,環(huán)境荒涼,只在山腳下有一個小酒館。這一天,有一位英雄人物來到酒館,喝了幾碗酒。沒想到,這幾碗酒卻造就了一個傳承千百年的英雄故事。這種懸念,根本沒有透露出人物角色,卻讓讀者覺得有懸念,想要一探究竟。還有的學生會以時間線索和劇情進行平鋪直敘的表達:早在宋朝時期,社會動蕩不安,很多英雄人物投身草莽。武松就是其中之一。本故事,就是發(fā)生在武松落草為寇之前。他在途經陽谷縣的時候,因為逞強好勝,醉酒之后還要去闖景陽岡,沒想到卻遇上了老虎,奮力與之搏斗,留下了武松打虎的傳奇故事……這樣的描寫,也是對故事情節(jié)的一種概括。大家的概括能力各有不同,但都是對提高閱讀概括能力的積極探索。
二、進行問題引導,讓大家在閱讀概括中尋找答案
一篇文章,一部小說,其中可以發(fā)掘的知識點有很多,值得思考探究的問題也有很多。因此教育工作者在組織閱讀教學活動中,應善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思維,通過問題的設置來引起學生的討論,并讓大家在探究思考問題的過程中總結概括思路答案,形成一個完整的思考探究過程。在具體的問題設置上,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靈活把握。如今,立德樹人教育理念正在廣泛普及,核心素養(yǎng)教育也成為語文教學的重點工作?;诟鱾€方面的考慮,教師可以從文章的主題思想、創(chuàng)作主旨、作品審美、寫作技巧、人文思想探究、文化傳承發(fā)展等不同角度去提出問題,讓學生閱讀和概括,形成自己的認知與理解。比如在學習閱讀古詩詞《山居秋暝》的時候,教師給學生提出的問題是:請總結這首詩中出現(xiàn)的詩詞意象有哪些,你最喜歡的是哪一組意象描寫?在這個問題引導下,學生嘗試從詩詞的鑒賞角度去總結概括詩詞的藝術魅力,并且概括地描述出自己喜歡這些詩詞意象的原因。果然,我們能看到學生對詩詞意象的解讀有了深入的發(fā)展。有的學生喜歡松間明月,認為這個意象的表達很能帶入情景,讓人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明月在松林間照射下來,月光明媚,松影婆娑的意境讓人倍感愜意;還有的學生喜歡漁舟這個意象,認為這漁舟在月影下?lián)u曳的景象特別有詩情畫意,讓我們看到了山居生活的恬靜安閑。
根據大家的回答,教師需要進行后續(xù)的跟蹤,通過答案來指引學生形成對閱讀資料的深度鑒賞。教師會問大家:咱們學過的詩詞有很多了,大家認為,詩詞在意象的選擇方面有怎樣的特點呢?比如田園詩,或者描寫親情、友情之類的詩歌,在意象的選擇方面有什么規(guī)律?在教師提出的問題中,學生需要結合以往學過的詩歌作品進行更有深度的提煉和概括。這就考驗大家對不同主題詩歌的描寫技巧、創(chuàng)作風格的總結概括能力。通過大家的反饋可以發(fā)現(xiàn),在不同主題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對于詩詞意象的選擇的確是有區(qū)別的。情感類的詩歌,往往會有更濃重的寓情于景的特征。比如納蘭性德的《長相思》,里面有“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的句子,將相思之情與夢的情景進行了緊密的結合,情緒表達非常明顯;而在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里面,“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字句表達中并沒有明顯的與“愁”或者“喜”類似的字眼。這種差異,正是學生總結概括的結果,是學生詩詞鑒賞審美能力的提高。
三、進行閱讀交流,在共同探討中形成閱讀體會的概括總結
閱讀與概括,考驗的是每個學生的獨立閱讀思考能力。但是在教學活動中可以發(fā)現(xiàn),并不是每個學生都特別善于進行閱讀和概括,有些學生讀書效率比較低,讀了半天卻摸不清門道,找不到關鍵點。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共同探討中進行交流,這是指讓學生之間展開對話,通過交流互動的過程來完成閱讀和概括。這是一個群組協(xié)作的過程,教師可以給大家布置思考題敦促大家的對話,也可以讓學生之間自由討論,把自己的觀點、想法說出來,通過意見、分歧的論證來達到概括思路、概括論點論據等的效果。比如在學習《草原》這篇課文的時候,我讓學生進行小組內的閱讀與討論,圍繞課文的寫作技巧、精彩句段、課文主題等內容進行探討交流。根據這幾個問題的引導,學生之間展開對話,對課文的閱讀理解上了一個新的水平。在關于寫作技巧上,有學生概括認為,課文主要采用的寫作技巧有擬人寫法、比喻寫法等。而在關于文章的主題思想方面,也有學生做了概括,認為這篇文章從蒙古人遠遠地過來迎接我們,大家見面后熱情地握手和交談,以及宴會上大家的載歌載舞,推杯換盞等角度著手,寫出了不同民族的人們團結友好,互敬互愛的熱烈景象。這就是民族大團結的主題思想,是對新中國各民族人民和睦友好的美滿幸福景象的歌頌和贊美。學生不僅能從閱讀中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體會,還能找到課文中的內容來論證自己的觀點。這樣的閱讀與概括,是大家合作、相互啟迪借鑒的過程,能給每個學生帶來新的視角,新的思考,讓語文教學更加新鮮生動有活力。
四、開展群文閱讀,在多篇文章的閱讀概括中找尋異同點
群文閱讀教學是目前在語文教學領域中受到廣泛推崇的一種教學方法。和單篇文章的閱讀不同,群文閱讀是基于多篇文章進行的組合閱讀。學生不再將思路局限于某一篇文章,而是同時兼顧多篇文章,多份資料。通過多份資料的閱讀對照獲得啟發(fā),這更考驗學生的閱讀和概括能力。學生要能從不同文章中找到異同點,概括出每篇文章的內容主題、寫作風格、故事情節(jié)等,才能讓閱讀更有效,更深入。
在群文閱讀教學方面,教師通常要根據一定的主題來選擇文字進行組合,而不是漫無目地地進行閱讀教學。比如在關于詩歌方面,教師可以選擇來自唐宋不同時期不同詩人和不同主題的作品進行組合;而在關于小說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四大名著中各自的一段文字組合起來,讓大家分析研究不同名著在寫作技巧、創(chuàng)作風格等方面的異同點;而在文言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則可以挑選不同的文言文組合起來,讓學生圍繞各種文言文的思想內涵、寫作技巧、虛詞使用方法和典故的應用等進行對照,概括出不同文章的亮點特色。但小學生的閱讀量普遍比較低,也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技巧。開展群文閱讀,可以使學生開辟新的思路視角,讓學生的閱讀和概括能力有新的提高,也讓大家更好地感受語言文學的樂趣,愛上閱讀,愛上語文課。
參考文獻:
[1]張海波.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教學論壇,2014(07).
[2]王曉宇.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3(35).
[3]張云峰.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培養(yǎng)[J].課外語文,2013(12).
[4]劉云霞.淺談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6(Z2).
(責編?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