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曉云
【摘 要】語文教學的高質量開展離不開閱讀教學的開展,通過文本閱讀教學的推進能夠讓學生的語文知識得到更好積累,能夠讓學生的閱讀效率得到提升,達到更高層階的語文學習目的。本文就語文教學中文本閱讀教學的開展策略進行探索,希望可以為語文教學的更好進行提供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文本閱讀;學生
文本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文本閱讀的有效開展,學生的語文知識得到夯實,表達能力得到提升,語言的組織體系逐漸構成。但是,閱讀教學的開展并不是單純讓學生“讀”,更多的是需要讓學生掌握“讀”的方法,并通過多樣化的閱讀教學形式讓學生的閱讀興趣逐漸提升,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文本的豐富內涵,只有這樣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得到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才能得到推進。
一、創(chuàng)設意境,走入文本
很多文本內容都講述了有趣的故事,其中也有融入了唯美的意境。意境的創(chuàng)設能夠讓學生的文本感覺更為真實,能夠讓學生對于文章予以更好理解,帶給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教師在進行語文文本教學過程中,則更加需要在意境營造上下功夫,并將很多現代化的技術手段應用其中,通過技術手段的應用讓學生的情景融入感更強,讓學生的意境感覺更為強烈,帶給學生更為震撼、真實的內心情感感知。
比如,在進行“開國大典”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并沒有直接讓學生進行閱讀,而是首先給同學們展示了我們國家“開國大典”的視頻,排山倒海般的掌聲,如同海洋般的掌聲,毛主席莊嚴地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雄偉的聲音傳遞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每一個人,全國人民一起歡呼,那種振奮人心的場景深深地感染了同學們。之后,教師還給同學們播放了我們國家成立過程中的戰(zhàn)斗視頻,更加讓同學們感受到了我們新中國成立的來之不易。這時候同學們再進入到課文進行閱讀,對于文章的內容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
意境的營造帶給學生是更為真實的閱讀體驗感受,意境的營造是帶給學生更為強烈的心靈觸動。尤其當前信息化技術不斷加強的氛圍下,意境的營造則更為文本教學的開展提供助力,不僅讓情景氛圍更具真實性,也讓學生的參與感更強。教師也可以將更多的情景氛圍營造方法與文本教學結合在一起,帶給學生更為真切的閱讀之感。
二、趣味朗讀,滲透文本
傳統(tǒng)的閱讀方式是單一的進行文字閱讀,這種閱讀方式極容易帶給學生膩煩情緒,甚至學生在閱讀時候還會出現“走神”的情況。通過多樣化的朗讀方式則能夠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升,也讓更具趣味性的閱讀方式融入到課堂閱讀中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趣味朗讀是其中非常有趣、也極具實效的閱讀方式,既讓每個學生參與其中,又讓朗讀過程充滿新鮮感與童趣。
比如,在進行“猴王出世”教學過程中,教師便讓同學們分成角色來進行閱讀,有的同學扮演“石猴”,有的同學扮演“眾猴”,有的同學來進行旁白,每個同學結合自己的角色來進行文章朗讀,這時候的“閱讀”讓同學們集中注意力,很怕錯過了應該自己朗讀的部分。之后,教師還讓同學們分成小組尋找這篇課文的出處,結合名著《西游記》來進行分角色朗讀,并將朗讀過程拍攝下來,同學們的閱讀興趣更加濃厚了,分角色朗讀也讓同學們彼此之間形成了親密合作關系,閱讀帶給同學更多快樂。
趣味閱讀的形式多種多樣,諸如角色朗讀、伴奏朗讀、猜謎閱讀等等都是其中既具趣味性,又具高效性的朗讀形式。教師還可以針對一篇文章進行多樣化的閱讀形式開展,讓學生感受不同閱讀形式的特點,讓學生體味不同閱讀形式樂趣,進而讓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得到激發(fā),讓學生能夠自覺融入到閱讀中。
三、資料擴充,豐富文本
閱讀是進行語文知識學習的第一步,而要想讓學生的文本閱讀達到更高層次,則需要在進行文本閱讀基礎上進行資料的擴充和補充,通過資料的填充讓文本內容更加豐富,讓更多資料與文本教學內容結合在一起,為學生的文本閱讀擴充更為廣闊的想象和思考空間。這需要教師針對所閱讀的文本進行資料儲備,并將更多的細讀方法融入其中,引領學生進入到深層次閱讀之中。
比如,在進行“圓明園的毀滅”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讓同學們就本課文進行閱讀,還引入了很多與圓明園相關的文本內容,其中既包括對圓明園的介紹,也包括圓明園建設之過程,還包括圓明園被焚燒的過程……通過這些內容的補充、資料的擴展,同學們對于圓明園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對于課文的理解也更為深刻。之后,教師還讓同學們成為小小收藏家,自行收集更多關于圓明園的文本內容,這都讓同學們也開展了知識資料的擴充,讓同學們的知識儲備更加豐富,很多同學還會彼此交換資料,達到了更好的輔助同學閱讀的目的。
語文文本包含的內容眾多,很多內容都有著時代、地域的跨越。而小學生無論生活經驗亦或者知識水平都是非常有限的,對于很多文本知識的理解還需要教師的引領。通過資料的擴充,學生將會對所閱讀的文本內容產生更為真正的認識,也能夠最大程度降低學生的閱讀難度,實現學生閱讀質量的提高。
四、融入生活,感知文本
閱讀文本中的很多內容都來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予以呈現。文本閱讀的更好開展也同樣需要讓學生回歸到生活之中,讓學生在生活中體味文本內容,讓學生在生活中感知文本情感,讓文本內容真正融合于生活,才能讓學生的閱讀達到實效。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過程中,也需要讓更多的生活元素融入到學生的閱讀過程中來,讓學生能夠真正感受文本的力量,讓學生的文本閱讀效能提升。
比如,在進行“白鵝”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讓同學們進行課文閱讀,而且?guī)ьI同學們走入到生活中,觀察我們生活中白鵝的樣子。白鵝伸長脖子、引航高歌,白鵝拍打翅膀,潔白的羽毛一覽無余,白鵝大口大口吃飯的樣子都讓同學們將觀察到的情形與課文內容一一對應起來,讓同學們對于抽象的文本內容有了更為具象化的認知。此外,教師還鼓勵同學們將觀察到的景象通過自己的筆記錄下來,再將自己所寫的文章與課文內容進行對比,既閱讀課文所寫的精彩之處,又探索文本寫作的重要方式,并讓更多的生活元素融入到學生的閱讀過程中來,這都帶給學生無盡趣味,更讓同學們的閱讀有了堅持的載體。
生活的感知與體驗將會讓學生對于文本內容予以更為深切的感受,也能夠讓學生切實了解文本作者的內心所思所想。生活與閱讀是相輔相成的影響過程,學生的閱讀將會影響自己對生活的感悟,生活的歷練也會影響學生的閱讀深度,教師也需要給與學生更多的生活體驗機會,讓豐富的生活體驗帶給學生更多的閱讀感觸。
文本閱讀是語文學習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學習過程,也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提升的重要方法。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創(chuàng)建濃郁的閱讀情景,借助豐富有趣的閱讀形式,積累更多的閱讀素材,貼入生活地進行內容思考,才能真正讓學生的文本閱讀能力上升到新的臺階,才能讓學生的“閱讀”變成為“悅讀”,讓語文課堂更“接地氣”。
【參考文獻】
[1]劉曉輝.淺析小學語文課堂上有效互動的策略[J].學周刊,2020(26):53-54.
[2]李鳳娟.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法的應用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