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剛
【摘 要】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xù)深化,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也開始越來越多地受到了教師的重視,要想有效提升這部分知識教學的實效性,教師就需要主動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使學生能夠具有較強的道德素養(yǎng)和法治素養(yǎng),而在此過程中,體驗式教學發(fā)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就對此進行了具體研究。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體驗式教學;運用
體驗式教學雖然還屬于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但是,由于這種教學方式更關注學生的發(fā)展,突出了以生為本的基本教學原則,因此,受到了廣大教師的廣泛歡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在充分考慮學科知識特點的基礎之上,合理應用體驗式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進行充分調動,進而使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能夠切實得到保證,為學生未來的健康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重視課堂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在情境中深化體驗
對于初中生來說,要想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興趣是最重要的驅動力,而在以往,學生之所以對道德與法治相關知識不感興趣,缺乏學習興趣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而將體驗式教學方法引入到課堂中就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合理有效的激發(fā),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的過程中要充分聯合學生的現實生活,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夠得到有效激發(fā),促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教師安排的各項課堂教學活動之中,讓學生對于課堂中教師所講解的知識能夠有更加深入地認知。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友誼與成長同行》相關部分知識的過程中,就需要引導學生了解友誼在其自身成長過程中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珍惜自己與同學之間的友誼,學會與同學相處的正確方法。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再現一些現實生活中常見的場景,包括同學之間互相幫助的場景、同學之間鬧矛盾的場景、同學之間相互合作完成任務的場景等,并要求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觀后感,在課堂上分享自己的感想。如此,促使學生能夠在討論的過程中學會從多個角度出發(fā)來看待事物,之后,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進一步的引導,深化學生對友誼的理解,同時設置一些辨析題目,讓學生想一想同學之間的哪些相處行為是真正的友誼,哪些不是真正的友誼,通過這部分教學,促進學生練習能力的提升,引導學生達成共識,使學生對于友誼的態(tài)度能夠得到有效升華。
二、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使學生設身處地地感受知識
教師在實際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僅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直觀的教學情境,還可以通過組織一些實踐活動來深化學生的體驗,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受到情感的熏陶,進而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角色扮演活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能夠以更加直觀的形式展示出來,一方面能夠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使學生的學習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遵守社會規(guī)則》一部分知識的過程中,就可以嘗試為學生設置問題情境,向學生提問:“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需要遵守哪些方面的社會規(guī)則呢?”以此來引發(fā)學生對于社會規(guī)則相關問題的思考,促使學生能夠主動表達自己對問題的認識。之后,教師可以嘗試為學生設置教學情境,再現學生日常生活中過馬路的情景,要求學生分別扮演維護交通秩序的人員以及行人,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安排學生扮演交通車輛,模擬馬路上的交通狀況。之后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有人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會給自身以及社會帶來怎樣的危害呢?如果單純讓學生思考這個問題,很多學生都會感到無從下手。而在教師設置的情境的引導下,學生親身體驗,對問題的認識也會更加深刻。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出發(fā)去思考問題。
由于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十分有限,很多時候他們并不懂得換位思考,多數情況下都是以自己的角度出發(fā)來思考問題,進而導致部分學生出現了因過度考慮自身利益,而侵犯了他人利益的情況。因此,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突破角色界限,讓學生學會從身邊人的角度出發(fā)來思考問題,進而有效改善學生的思維方式,使學生能夠設身處地的去感受教師所講解的知識,實現整體教學效果的提升。
三、引導學生參與辯論,使學生在相互啟發(fā)中深化體驗
新課改標準明確提出,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轉變教學方式,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以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通過生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來實現知識的傳遞,使教學氛圍能夠得到有效改善,促進學生整體課堂參與度的提升。因此,教師在實際組織體驗式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就需要主動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多在課堂上組織一些辯論類的活動,使學生能夠在辯論的過程中實現相互啟發(fā),在相互間的啟發(fā)中深化對于知識的理解,進而逐漸糾正自己錯誤的價值取向和思想觀念,使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課程價值能夠得到充分彰顯。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維護國家利益》一部分知識的過程中,由于這一部分知識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距較遠,很多學生在聆聽完教師的講解后并沒有產生深刻的感受。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在實際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辯論賽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練習,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利益觀和國家觀。針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主題,教師可以設置辯論主題為:維護國家利益與我們的切身利益有關嗎?引導學生發(fā)表對這一問題的看法,并根據學生自身對這一問題的認識將其分成兩隊,按照正常辯論賽的賽制進行比賽,最終的勝負由學生投票決定。借助課堂辯論賽來組織教學,能夠使學生的參與體驗得到有效深化,實現學生整體學習質量的提升。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想逐步成熟的過程中,但是,受到自身生活經驗的限制,他們對于事物的認識也往往存在片面化的問題,容易從自身的角度出發(fā)來思考問題。針對這一情況,如果教師單純對學生進行說教很容易引起他們的反感,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嘗試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辯論,辯論的過程中使學生的價值觀能夠得到逐漸明晰,進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合理應用現代技術,使學生的學習體驗能夠得到有效深化
現階段在實際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已經成為了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合理應用現代教育技術能夠使教學內容得到全面豐富,能實現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因此,在教學實踐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教師需要加大對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力度,借助多媒體技術實現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感官刺激,使學生能夠擁有更加深刻的學習感受,進而深化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學生的學習效果能夠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生命的思考》一部分知識的過程中,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生命是永恒的嗎?很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地思考過這樣的問題,但是,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學生的思考往往不夠深入,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來深化學生的思考,通過對這一問題的思考,不僅能夠使學生對于生命的價值以及意義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也能有效達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夠在多媒體技術的引導下深化體驗,將一個抽象的問題轉化為具體生動的形象,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為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這一問題打下良好的基礎。
伴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其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它能夠有效改善以往教師在教學中單純講解的模式,有效拓寬課堂教學的深度,輔助教師重現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情景以及遇到的各類問題,進而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深化體驗,使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知識能夠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里,成為學生思想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學生高質量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加大體驗活動的組織力度,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體驗
為了使學生的學習體驗能夠得到有效深化,教師在教學中還需要加大學生體驗活動的組織力度,采取有效手段激發(fā)學生參與體驗活動的積極性,加強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的情感能夠在實踐的過程中實現升華。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完《在集體中成長》一部分知識之后,就可以引導學生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去福利院或是養(yǎng)老院做義工,或是輔助交警去進行義務交通勸導,也可以到各大旅游景區(qū)去撿拾垃圾,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的情感體驗能夠更加直觀,讓學生認識到自己也是社會中的一份子,教師、交警、醫(yī)生,乃至是環(huán)衛(wèi)人員都在為我們而服務,而作為社會一份子的我們,也應該積極地服務于社會,為社會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進而引導學生保護環(huán)境、服務社會,幫助學生建立尊老愛幼的意識,使學生的法制意識以及道德素養(yǎng)都能得到有效升華,進而有效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從初中課程體系自身的特點來看,雖然很多教師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都沒有進行足夠的重視,但是,道德與法治課程對于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卻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非常有利于學生良好道德品質以及正確人生觀的形成,能夠輔助學生形成更加健康的心理素質。因此,在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應用體驗式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體驗情境,一方面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相關知識的過程中實現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能夠有效升華學生的情感,充分展現學科價值。
【參考文獻】
[1]馬小龍.關于體驗式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