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委茹
【摘要】在小學階段教師需要追求立德樹人發(fā)展之根本,將德育作為重要的戰(zhàn)略思想有效貫徹到具體的教育工作當中,強化德育管理,并有效改善班級氛圍,讓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全面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促進素質品格實現全面發(fā)展。下面主要對班主任德育管理的意義以及具體的實踐舉措進行有效探討。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德育管理;優(yōu)質班級
在當前的小學教育階段,班主任需要全面貫徹與踐行德育思想,以立德樹人為目標導向,針對具體的班級管理活動進行合理規(guī)劃。這樣能夠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質,并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基礎道德內容的掌握,提升綜合的品德素養(yǎng)。所以,作為班主任需要將自身所具有的職能有效的彰顯出來,并在此基礎上規(guī)范開展德育活動,以此為支撐,就具體的班級環(huán)境以及各項活動進行優(yōu)化管理。
一、加強小學班主任德育管理的重要性
在新時期針對小學生的品質建設提出全新發(fā)展要求,班主任要跟隨素質課改的腳步,關注德育在教育事業(yè)中的地位彰顯。要想辦法將德育與班級管理工作進行有效的融合,打造更加完善性的班級體系,在進行優(yōu)化管理的過程中也能夠實現學生正確道德觀的有效熏陶和培養(yǎng),讓學生的道德品質能夠獲得有效的提升。不僅如此,在班級管理中將德育有效落實下去,能夠讓學生自主規(guī)范自身在日常班級活動中的表現,讓班級的整體氛圍更加和諧,從而讓整體的凝聚力都能夠有所提高。在確定德育的價值之后,班主任需要從班級管理層面出發(fā),規(guī)范落實德育,從而提高自身在管理以及素質育人活動中的專業(yè)素養(yǎng)。
二、加強小學班主任德育管理,構建優(yōu)質班級的策略
第一,教師以身作則,發(fā)揮標榜作用。作為班主任,需要明確自身在學生正確引導中所發(fā)揮的榜樣作用。要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就自身的言行進行有效規(guī)范,從而將自己所具有的榜樣影響進行充分的發(fā)揮。首先,作為班主任要在日常班級環(huán)境中,與學生之間保持著民主、平等的關系,保持著亦師亦友的形象,在與學生進行溝通的過程中,能夠及時了解學生在學習和成長中可能存在的不良問題,以及所面臨的困惑,然后結合自身的經驗以及對待事物的正確認知與看法,與學生進行互動,將正確的思想觀有效地滲透給學生,讓其能夠自主規(guī)范自身的思想認知,強化文化認知體驗,汲取道德內涵的養(yǎng)分,用來補充和豐富自己。比如,班主任在平時與學生溝通和平等相處時,將樂于助人的思想滲透給學生,列舉生活中的案例,或者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樂于助人的優(yōu)秀品格,讓學生也能夠以班主任為模范榜樣,在今后的成長也能夠彰顯樂于助人優(yōu)秀品質。
第二,踐行家校合作,有效落實德育管理。作為班主任需要切實關注德育工作深化落實,將家校合作的戰(zhàn)略思想有效貫徹下去,構建完善性的德育體系,這樣能夠在家校合作的基礎上,共同完成對小學生的道德思想教育和行為規(guī)范指導,讓小學生能夠在教師的督促和家長的管理下,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識,并在今后的成長道路上在自主意識的支撐下進行有效規(guī)范。比如,班主任可以本著家校合作的原則開展相關德育主題活動,例如圍繞優(yōu)秀家風開展親子探討活動,引導家長與學生之間進行有效互動,將優(yōu)秀的家風思想有效地滲透給學生,也能夠讓其感受家庭的溫暖,對家庭精神文化的傳承形成良好的意識。不僅如此,在實施德育管理的過程中,班主任還可以通過與家長之間的有效互動,布置具體的德育實踐任務,如讓家長在生活中組織學生參與勞動體驗活動,從而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培養(yǎng)學生形成勤勞的優(yōu)秀品質。
第三,加強德育與學科融合,完善德育體系。在德育全面開展的道路中,作為班主任要認識到學科融合的重要性,要將德育這一理念有效貫徹到各個學科的教學活動當中,就具體德育體系進行有效完善。首先,為了實現與學科的融合,班主任需要與各個學科教師之間保持著良好的溝通關系,在具體的教育目標上達成共識,讓教師在日常授課的過程中,將德育思想有效貫徹下去,從而讓學生在掌握基礎文化知識的同時,也能夠在素質品格上進行有效規(guī)范。比如,教師可以將德育與語文課程之間進行有效的結合,在開展語文課教學中,從道德和素質品格層面引導學生就具體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品質進行分析。如在組織學生學習《將相和》之后,則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學習藺相如身上的寬容大度的精神品質,也可以讓其針對廉頗身上所具有的知錯就改的良好品質進行有效探索。再比如,可以規(guī)范開展趣味性的實踐活動,鼓勵學生積極發(fā)掘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就經典的文化習俗和典故進行搜集與整理,讓學生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感受文化的熏陶,也能夠讓學生積極學習和領悟其中關于道德內涵的詮釋,讓其能夠以此為支撐就自身的道德素質表現進行有效規(guī)范。
第四,把握學生心理,加強心理健康疏導。作為班主任需要關注學生心理健康,要在心理層面加強疏導,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健康的成長,并在積極性心理狀態(tài)的支撐下,形成良好的品質素養(yǎng)。比如,有些留守兒童群體可能因為缺乏親情關懷,內心比較自卑,那么在針對這類學生進行管理的過程中,班主任則需要給予其情感上的關懷和心理上的疏導,要引導他們對自己建立起自信心,從而慢慢參與到班級活動當中,與其他學生之間進行有效交際。同時,在關注這類學生心理健康的過程中,班主任需要建立檔案,針對留守兒童群體進行留檔,以便可以及時制定疏導方案,進行針對性輔導,以保證所開展的教育工作更符合規(guī)范性,突出整體的教育效果。
依前所述,在具體實施班級管理的過程中,作為班主任需要在具體的管理思想、舉措上進行有效革新,要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戰(zhàn)略思想,加強德育活動規(guī)范開展。班主任要發(fā)揮自身所具有的標榜作用,為學生呈現積極、向上的形象,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不僅如此,在德育的過程中,還需要將家校合作的思想觀念切實落實下去,重點加強德育與學科之間的深度融合,把握好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并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這樣能夠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心理觀和道德觀,讓學生的素質品格得到優(yōu)化,助力學生素質實現全面性、整體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世曉.淺談德育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J].文學教育(下),2020(9):161-162.
[2]王淑清,郭啟寶.低年段小學班主任實施德育管理的有效策略[J].才智,2020(10):166.
[3]瓦志宏.淺析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管理[J].才智,2019(3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