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潔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開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中,案例教學法的呼聲也越來越高,由于這門課程與學生生活聯(lián)系緊密,因此教師要正確使用案例教學法推動課程的生活化改革,要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道德與法治的課程知識,并把知識逐漸轉化為自身的素養(yǎng)。本文以初中道德與法治的生活化教學為主線,基于案例教學法的視角,具體探討案例在生活化教學中的作用,結合現(xiàn)有的教學實踐情況,分析現(xiàn)階段案例教學法在運用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提出相關生活化教學的完善對策。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初中教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0)03-0114-02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teaching reform,the voice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discipline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junior high school is also higher and higher. Because this course is closely related to students' life,teachers should correctly use case teaching method to promote the life-oriented reform of the course,let students learn the knowledge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life,and gradually transform the knowledge into their own accomplishment. This paper takes the lif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junior high school as the main line,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ase teaching method,specifically discusses the role of cases in life teaching,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teaching practice,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at this stage,and puts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 of life teaching.
【Keywords】Case teaching method;Junior middle school teaching;Morality and rule of law;Life teaching
初中道德與法治是一門生活化較強的學科,其內含的學科知識,對學生成長成才等具有著良好的價值導向,因此該學科的教學更要注重挖掘學科深層內容,學會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學生傳遞知識,讓初中學生在該門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培養(yǎng)自身的良好品格,成為真正對社會有助益的人。由于這門課和生活聯(lián)系緊密,教師可以從生活中挖掘大量學科案例,積極采用案例教學法,并嘗試利用案例教學法進行生活化教學,以幫助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理解生活,在品味生活中實踐道德與法治的知識。
1.案例教學法與生活化教學
從定義上看,案例教學法就是強調把課程知識融入到一個個案例之中,通過闡述案例,讓學生在案例中學會知識并運用知識。結合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來看,本課程的核心目標就是育人,特別是在初中這個階段,學生尚處在身心發(fā)育的時期,因此正確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有利于培養(yǎng)和建立他們正確的三觀,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待人接物的實踐體驗。從現(xiàn)有的教學實際情況來看,許多教師也會在課程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然而一些學生覺得這種案例和自己的生活相距甚遠,有的時候案例的使用更像是為了用案例而用案例,這也是許多教師在運用案例教學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存在著大量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案例素材,教師要正確高效地利用這些案例,不斷豐富自己的生活化教學,真正實現(xiàn)用案例促進學生吸收知識,讓學生能夠把知識運用到生活之中,做到理論知識、案例素材和生活實踐三者的有機結合,真正實現(xiàn)思政育人的理想目標。
2.初中道德與法治運用案例教學法中出現(xiàn)的問題
從現(xiàn)有的教學實踐來看,一些初中教師在運用案例教學法時,依然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在推行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們暴露的問題主要有三。第一,在素材選取方面脫離生活實踐,雖然本課程具有著大量的案例素材,但是在這些素材的選取上,一些教師在取舍方面還要下功夫,有的教師選的案例和學生的生活實踐相距甚遠,這就難以達到以案例促生活、以案例促學習的理想目標。第二,在素材使用上缺乏生活化思考,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許多教師在使用案例的時候,僅僅是把案例當作案例來用,案例僅僅是輔助知識學習的工具,卻沒有做到用案例聯(lián)系到學生的生活實際,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難以做到融會貫通,案例的學習效果也會大打折扣。第三,在素材的反思方面呈現(xiàn)缺乏態(tài)勢,案例教學之后的反思環(huán)節(jié)一直是許多教師所缺乏的,對于一些教師來說,這種案例僅僅是一個課堂教學的輔助工具,實際上在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案例素材更需要是向課后的一種延伸,教師要把握好素材的多樣功能,把案例教學向學生的課后延伸,積極開展生活化實踐內容,讓案例成為助推學生進行課后反思的有力工具。
3.運用案例教學法進行生活化教學的對策建議
(1)在案例選取中注重生活化來源
教師在運用案例教學法開展生活化教學時,首先要在案例選取中注重生活化來源。在道德與法治的課程教學中,教師會見到多種多樣的案例素材,那么教師要學會有所取舍,這種取舍的標準就是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以滿足生活化教學為目標。以部編版七年級下冊《“我”和“我們”》課程教學為例,教師在開展本課程的案例化教學時,對于素材的選取可以以學生集體生活為主,多選取那種可以反應學生集體生活的,甚至就是以本班同學為例,在知識教學的過程中,把學生集體生活的案例融入其中,讓學生能夠一邊學習知識,一邊對“集體”這個概念進行深入思考。選取這種案例,更能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況,這種集體生活更是學生日常所接觸的內容,教師在為同學講授集體知識,個體該在集體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時,也能夠進行“現(xiàn)身說法”,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相關內容,真正實現(xiàn)用案例促進知識生活化的目標。
(2)在案例使用中注重生活化應用
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教師還要注重在案例的使用中進行生活化的應用,讓案例真正成為連接課本知識和學生生活的工具。對于初中學生而言,道德與法治是一門育人的知識,那么就更需要教師以案例作為引導,讓學生把所學到的知識轉化為生活中可以實踐使用的知識,這就需要教師在案例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引導,讓學生借助案例中的素材,去理解相關知識是如何使用的,該如何待人接物,該如何不斷豐富和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不斷增強法治意識……這些都需要教師在案例的教學中進行生活化引導。以八年級下冊《公民基本義務》為例,本節(jié)內容闡述了多種公民的基本義務,教師可以列舉多種案例素材,告訴學生應當遵守哪些義務,在生活中又是如何實踐的,案例中的學生是如何積極履行受教育的義務……借助這種案例的講授,一方面,可以把教材中的知識向學生進行及時傳遞,另一方面,能夠以案例中鮮活的例子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生在不斷履行這些公民基本義務的時候,就會有意識地向案例中的人物進行模仿,有助于學生真正能夠把知識進行生活化應用。所以教師在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中使用案例時,要注重把其進行生活化應用,為學生在生活中實踐所學知識提供助力,真正落實生活化教學的良好效果。
(3)在案例反思中注重生活化實踐
在案例生活化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注重案例反思環(huán)節(jié),要借助教學反思幫助學生逐漸把案例中的知識進行生活化實踐。教學反思環(huán)節(jié)往往是許多教師所忽略的內容,結合實際情況來看,許多教師僅把案例當作一種教學的工具,卻忽略了案例在反饋總結的關鍵作用。隨著現(xiàn)代化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后反思環(huán)節(jié)也逐漸成為課程教學的關鍵一環(huán),教師要積極打造課下的“第二課堂”,提前為學生準備一些知識的深化案例,當學生在課下進行復習思考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依據(jù)這些案例進行深化學習,幫助他們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形成對生活實踐的深度思考。以九年級上冊《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為例,本節(jié)內容重點闡述了創(chuàng)新在個人發(fā)展和國家發(fā)展中的重要性,在課堂上教師也會借助大量創(chuàng)新案例為學生闡明創(chuàng)新的重要意義,幫助學生啟迪創(chuàng)新思維。那么在課后的延伸階段。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兩類素材案例,一是國家創(chuàng)新的典例典范,介紹我國創(chuàng)新的新突破,二是個人創(chuàng)新的小案例,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讓學生在課后仔細閱讀相關案例知識,在課后學習的基礎之上,讓學生以所學知識為基礎,自主思考在生活中該如何進行創(chuàng)新,該如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教師可以把這種生活思考當作該課程的課后作業(yè),有條件的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實踐。以案例為依托,借助這種課后反思,能夠進一步深化初中道德與法治的生活化教學,幫助學生在生活中思考相關學科知識,能夠讓課程教學更加卓有成效。
綜上所述,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正確使用案例教學法,以正向案例推動生活化教學,讓學生在案例生活化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為此,教師首先要從案例選取中注重其生活化的來源,要讓教學中使用的案例是來自學生生活的,同時在課堂教學的使用中注重生活化的應用,幫助學生利用生活知識理解案例背后的學科知識,最后還要注重在案例反思中不斷推動生活化實踐,案例的使用最終是為了讓學生把知識運用到生活之中,所以教師要加強反思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不斷在生活化的教學中品味初中道德與法治知識。
參考文獻
[1]張 蓉.案例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運用[J].文理導航(上旬),2017(02)
[2]程曉佩.淺談案例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7(102)
[3]徐芳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整合案例教學的實踐嘗試[J].教育現(xiàn)代化,2018(11)